癥狀

癥狀

在疾病狀態下機體生理功能發生異常時病人的主觀感受,如頭痛、乏力、畏寒、吞咽困難等被稱為癥狀(symptom); 而能被覺察到的客觀表現稱為體征(sign),如血壓升高、羅音、肝脾腫大等。癥狀和體征是描述疾病的重要參數, 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一般說的癥狀是廣義癥狀, 包含癥狀和體征兩個方面, 指疾病引起患者的主觀不適、異常感覺、功能變化或明顯的病態改變。臨床常見的重要癥狀有發熱、疼痛、體重改變、浮腫、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吞咽困難、噁心嘔吐、嘔血、便血、黃疸、排尿異常、貧血、休克等.

有的疾病,特別是在某些疾病的早期,也可以不伴有癥狀和體征。據調查,成年人大多都有動脈粥硬化,但其中只有少數人出現臨床癥狀;許多早期癌症患者也可以毫無主觀癥狀和容易察見的體征。因此,對某些疾病進行普查,以求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簡介


● 英文名稱:Symptom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

古籍摘選


● 病,藏於中者也,症,形於外者也。工於問者,非徒問其症,殆欲即其證見,以求其病因耳。(《醫原·問症求病論》)

名詞解釋


● 機體因發生疾病而表現出來的異常狀態,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種異常感覺與醫者的感覺器官所感知的各種異常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中醫診斷學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研究、診察疾病,辨別證候,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收集人體疾病信息,癥狀是診斷的重要內容,不能遺漏。癥狀,是在疾病狀態下,患者自己的異常感覺,和醫生診察到的異常表現,可以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得出。

患者自身的感覺異常

● 癥狀包括的內容很廣泛,首先是患者自身的感覺異常,需要通過醫生問診得出。問診的大致內容可見關於問診的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 問寒熱,就是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熱的感覺。
● 問汗是問了解否有汗出,如果有,需要詢問汗出的時間、多少和出汗的部位。
● 疼痛也是臨床常見的,需要明了疼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
● 問頭身胸腹包括是否有頭暈、心慌、腹脹、噁心等表現。
● 問耳目,是否有耳鳴、耳聾、眼花、目癢等情況。
● 問飲食主要問食慾、食量、有無口渴、飲水多少、飲水冷熱喜惡、口味偏嗜等。
● 問二便主要問次數、便量、顏色、性狀、氣味以及有無排便疼痛、出血等。
● 問睡眠包括問是否有失眠、嗜睡等。
● 如果是女性則需要問經帶胎產,包括月經周期、行經天數、月經量、月經顏色和質地,以及有無痛經、閉經;白帶的色、量、質、氣味;妊娠和產育等情況。
● 如果是小兒應了解出生情況、預防接種情況和是否患過麻疹、水痘等傳染病及是否有傳染病接觸史。

醫生診查到的異常表現

● 癥狀還包括一些醫生診察到的異常表現,如望面色,面紅說明有熱,蒼白可能是血虛;望舌,舌紅有熱,淡白則為氣血不足;診脈,脈遲主寒,數則主熱。這些異常表現都屬於癥狀的範疇,綜合反映了疾病的各方面特徵。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