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園
岩石園
岩石園是指模擬自然界岩石及岩生植物的景觀,附屬於公園內或獨立設置的專類公園。岩石園的用石要能為植物根系提供涼爽的環境,石隙中要有貯水的能力,故要選擇透氣的岩石,具有吸收濕氣的能力,堅硬不透氣的花崗岩是不合適的。
大量用表面光滑、閃光的碎磚也不合適,應選擇表面起皺、美麗,厚實,符合自然岩石外形的石料。最常用的有石灰岩、礫岩、砂岩等。石灰岩含鈣比合物,外形美觀。長期沉於水底的石灰岩,在水流的沖刷下,形成多孔,且質地較輕,容易分割的特性。缺點是在種植床中要填入較多的苔蘚、泥炭。腐葉土等混合土,以減低pH值。礫石又叫布丁石,造價便宜,含鐵的成分,有利植物生長。
規則式相對自然式而言。常建於街道兩旁,房前屋后,小花園的角隅及士山的一面坡上。外形常呈台地式,栽植床排成一層層地,比較規則。景觀和地形簡單,主要欣賞岩生植物及高山植物。
這是一類特殊的岩石園。利用各種護士的石牆或用作分割空間的牆面縫隙種植各種岩生植物。有高牆和矮牆兩種。高牆需做40cm深的基礎,而矮牆則在地面直接壘起。建造牆園式岩石園需注意牆面不宜垂宮,而要向護士方向傾斜,石塊插入士壤固定,也要由外向內稍朝下傾斜,以便承接雨水,使岩石縫裡保持足夠的水分供植物生長,石塊之間的縫隙不宜過大,並用肥土填實,豎直方向的縫隙要錯開,不能直上直下,以免土壤沖刷及牆面不堅固。石料以薄片狀的石灰岩較為理想,既能提供岩生植物較多的生長縫隙,又有理想的色彩效果。
一些家庭中常趣味性地採用石槽或各種廢棄的動物食槽、水槽,各種小水缽石碗、陶瓷容器進行種植。種植前必須在容器底部鑿幾個排水孔,然後用碎磚、碎石鋪在底層以利排水,上面再填入生長所需的肥士,種上岩生植物。這種種植方式便於管理和欣賞,可到處布置。
自然式岩石園以展現高山的地形及植物景觀為主,並盡量引種高山植物。園址要選擇在向陽、開闊、空氣流通之處,不宜在牆下或林下。公園中的小宕石園,因限於面積,則常選擇在小丘的南坡或東坡。岩石園的地形改造很重要。模擬自然地形,應有隆起的山峰、山瘠、支脈,下凹的山谷,碎石坡和乾涸的河床,曲折婉蜒的溪流和小徑,以及池塘與跌水等。流水是岩石園中最愉悅的景觀之一,故要盡量將岩石與流水結合起來,使具有聲響,顯得更有生氣。因此,要創造合理的坡度及人工泉源。溪流兩旁及溪流中的散石上種植植物,使外貌更為自然,豐富的地形設計才能造成植物所需的多種生態環境,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一般岩石園的規模及面積不宜過大,植物種類不宜過於繁多,不然管理極為費工。
岩石園內遊覽小徑宜設計成柔和曲折的自然線路。小徑上可鋪設平坦的石塊或鋪路石碎片。其小徑的邊緣和石塊間種植低矮植物,故意造成不讓遊客按習慣走路,而需小心翼翼避開植物,踩到石面上,使游賞時更具自然野趣。同時也讓遊客感到岩石園中除了宕石及其陰影外,到處都是植物。建立岩石園前必須用除萎劑除盡土壤中的多年生雜草,特別是具有很長走莖,生長茁壯的多年生雜草,以及自播繁衍能力極強的一年生雜草,當然這要經過幾年努力才能見效。多數高山植物喜歡肥沃、疏鬆、透氣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酸度可保持在pH6-7。故在土壤中常摻入粗砂礫、腐葉士、骨粉及其他腐殖質。對大面積粘性很重的土壤,宜挖士30cm深,鋪上15cm碎磚、碎石,再將原士混入砂和泥炭覆蓋在上面15cm。對於保水差的砂土則在地表30cm厚的土層中加入泥炭、苔蘚、堆肥,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總之,夏季要創造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冬季則要乾燥和排水良好,不然些具有蓮座葉的高山植物易因濕冷而腐爛死亡,自然的野生環境中,很多高山植物生長在被鬆散石塊覆蓋的山坡上。夏季溶雪提供大量冷涼的雪水,冬季有雪窩保護其越冬。在岩石園中創造碎石緩坡來模擬這種自然環境,同時保證在夏季能獲得足夠的水分,並有良好的排水,而冬季又不會太潮濕,當然碎石坡的面積可大、可小,甚至可以做成碎石栽植床,使一些高山植物能生長良好。岩石園中栽植床是極為重要的。除了在岩石塊擺置時留出石隙與間隔,再填入各種栽植土壤外,多數要專門砌出栽植池。栽植池一般挖下60cm,最底層20cm用不透水的礫石、粘士或水泥砌成。其上,在邊緣留一排水孔,填入20cm深的碎石、礫石或其他排水良好的物質。然後再填入15cm深,直徑為4-5cm的粗石,使之堵住大石塊之間的縫隙,也可阻止上面的砂石下沉堵塞排水孔。最上面再覆蓋5cm厚,用園土、腐葉士和易保水的小碎石片均勻混合的栽培土 壤。在栽培土壤上再撒些小卵石、碎石以隔開土表,既便於自然雨水的滲水,又可保護植物的根部。平時打開排水孔,以便每天充足的澆水暢通地排走。旱季堵上排水孔,以便保持土壤濕度。排水孔的水可彙集一起流入池塘,池中和池邊種植水生、沼生植物,使岩石園變得更嫵媚動人,砌栽植床時必須注意底部要略朝外傾斜,以利排水。土面及栽植床前的岩石塊宜向內略傾斜或向外稍伸出,以利承接雨水。較扁平的石塊不宜垂直插入土中,而起不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