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愛德華茲
試管嬰兒之父
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1925年出生於英格蘭曼徹斯特,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生理學家,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
愛德華茲二戰后先後在英國威爾士大學、愛丁堡大學學習生物學,於1955年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1958年,愛德華茲進入英國醫學研究院,開始在生殖醫學領域的研究。從1963年起,愛德華茲開始在劍橋大學供職,並與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研發出體外受精技術。基於這一技術,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其成就可謂驚世駭俗。隨著路易斯·布朗的健康成長,並為人妻、為人母,人們看到了體外受精技術的巨大貢獻。“我常被人們稱為瘋子,沒人願意在倫理方面冒險。許多人對我說,那些孩子(試管嬰兒)不會正常發育的。”羅伯特·愛德華茲許多年前曾對媒體說。
1978年7月25日,在他的診所誕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英國的路易斯·布朗。
![羅伯特·愛德華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1/md1026855d3a2e40a67b4fc74958e06fe.jpg)
羅伯特·愛德華茲
因為在人類試管授精(IVF)療法上的卓越貢獻,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的貢獻使治療不育症成為可能,包括全球超過10%的夫婦在內的人類因此獲益匪淺。
早在1950年,愛德華茲就認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療。通過系統的研究工作,他發現了人類受精的重要原理,並成功實現人類卵細胞在試管(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細胞培養皿)中受精。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就是對愛德華茲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愛德華茲和他的同事將IVF進行改良,並將其與世界分享。
體外受精技術誕生時曾飽受爭議,認為這違反倫理道德。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試管嬰兒出生並健康成長,大眾對試管嬰兒的態度開始轉變。愛德華茲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獎評委在頒獎后說,全世界大約有10%的夫婦遭受不育症的折磨,這一切都隨著體外受精技術的問世而得到解決。
“愛德華茲領導了從基礎性發現到今天成功的體外受精治療的全過程,一個全新醫學領域誕生了,他的貢獻代表了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到目前為止,因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約有四百萬,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已成年,甚至有的已為人父母了。在羅伯特·愛德華茲的引領下,對IVF療法的研究獲得了許多重要發現,一門新醫學領域也由此誕生。他的貢獻代表著現代醫學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羅伯特·愛德華茲](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a/m0aaa7877d593ea6bc0d481a7b140bc52.jpg)
羅伯特·愛德華茲
愛德華茲1958年著手研究試管受精,2010年獲諾貝爾獎。“我覺得愛德華茲獲獎是眾望所歸,我奇怪這一獎勵怎麼來得這麼晚?”曾經和愛德華茲一起在劍橋大學工作的科學家馬丁·約翰遜這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說,愛德華茲所作研究有助於消除全球10%不育症夫婦所面臨的困擾。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2010年10月4日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有“試管嬰兒之父”之稱的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
2010年10月4日,梵蒂岡猛烈抨擊諾貝爾醫學獎頒給“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斥諾貝爾醫學獎評審機構作出有關決定“不恰當”。
![羅伯特·愛德華茲懷抱第一例試管嬰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a/m4a36fd1791b5c1396db4c85099138265.jpg)
羅伯特·愛德華茲懷抱第一例試管嬰兒
不過,在鮑拉接受ANSA訪問的文字記錄中,鮑拉的談話內容顯然經大幅修改,語調溫和。文字記錄顯示,愛德華茲獲獎是令人理解,這位科學家不應受到低估;文字記錄還強調,鮑拉是以個人名義發表意見。
教廷向來將體外受精視為不道德,因在有關過程中,有大量胚胎遭棄置。總部設於梵蒂岡的國際天主教健康照護聯盟發表聲明指,他們對愛德華茲獲獎感到“驚愕”。
2013年4月10日,羅伯特·愛德華茲在英國去世,享年87歲。
劍橋大學2013年4月10日發表聲明說:“他的家人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宣布,羅伯特・愛德華茲爵士、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試管授精技術的聯合創始人,在睡眠中平靜地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