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化學與物理

纖維化學與物理

《纖維化學與物理》是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懷宇。

內容提要


本書圍繞輕化工(造紙、製革、染整)過程所需的纖維原料,從纖維分子結構、形態結構、聚集態結構及纖維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化學性質的角度,詳細介紹了植物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動物纖維(膠原蛋白纖維、角蛋白纖維和蠶絲蛋白纖維)、合成纖維(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聚丙烯纖維和其他新型纖維)的結構、性能及應用。
本書除可作為輕化工程專業的核心參考教材外,還可作為紡織服裝、林產化工、資源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並可供相關行業從事生產、管理、研究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高分子化學基礎
第一節 高分子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高分子物的命名和分類
一、高分子物的命名
二、高分子物的分類
第三節 高分子物的基本合成反應
一、逐步聚合反應
二、鏈式聚合反應
三、逐步聚合與鏈式聚合的比較
四、共聚合反應
第四節 聚合方法概述
一、逐步聚合反應的實施方法
二、鏈式聚合反應的實施方法
第五節 高分子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佈
一、高分子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與其物理性能
二、高分子物平均分子量的含義
三、高分子物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方法
四、高分子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多分散性和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複習指導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高分子物理基礎
第一節 高分子物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 高分子鏈的結構
一、高分子鏈的近程結構
二、高分子鏈的遠程結構
第三節 高分子物的聚集態結構
一、有關概念
二、高分子聚集態結構模型
三、晶體的基本概念及其測定
四、取向的基本概念及其測定
五、高分子物的分子運動和熱轉變
六、高分子混合物的聚集態結構
第四節 高分子物的力學性能
一、高分子物力學生能的分類
二、高分子物的高彈性
三、高分子物的力學鬆弛特性——黏彈性
四、高分子物的強迫高彈性與脆化
五、結晶高分子物拉伸過程的形變特性
六、高分子物的力學強度
第五節 高分子物的流變性
一、高分子物熔體的流變特性
二、牛頓型流體和黏度
三、非牛頓型流體
第六節 高分子溶液
一、高分子溶液的特點
二、高分子溶液的性質與其濃度的關係
三、高分子物溶解熱力學
四、高分子物的溶解過程及其特點
五、高分子物溶劑的選擇
第七節 高分子物結構和性能測定方法概述
一、高分子物結構的測定方法
二、高分子物分子運動(轉變與鬆弛)的測定
三、高分子物性能的測定
複習指導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紡織纖維總論
第一節 紡織纖維的分類
第二節 紡織纖維與紡織品
一、服用紡織纖維及其產品
二、裝飾用紡織纖維及其產品
三、產業用紡織纖維及其產品
四、纖維性能與產品的用途
第三節 紡織纖維的物理性能
一、纖維的長度
二、纖維的粗細度及其表徵方法
三、纖維的橫截面及縱向形態結構
四、纖維的捲曲性能
第四節 紡織纖維的吸濕性
一、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
二、標準大氣
三、纖維的吸濕現象及其表徵
四、纖維的溶脹
第五節 紡織纖維的力學性質
一、有關力學術語
二、纖維的拉伸性質
第六節 紡織纖維的熱學性質
一、比熱容
二、導熱性
三、耐熱性
第七節 紡織纖維的燃燒性
一、點燃溫度和火焰最高溫度
二、極限氧指數
三、燃燒特性
第八節 紡織纖維的電學性質
一、纖維的導電性能
二、靜電及消除
第九節 紡織纖維的光學性質
一、纖維的折光指數與雙折射
二、纖維的光澤
三、纖維的耐光性
四、二色性
第十節 紡織纖維的鑒別方法
一、手感目測法
二、顯微鏡法
三、燃燒法
四、溶解法
五、著色法
六、系統鑒別法
複習指導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纖維素纖維
第一節 棉纖維的形態結構及組成
一、棉花品種
二、棉纖維的形態結構
三、棉纖維的組成
第二節 纖維素纖維的分子鏈結構和鏈間結構
一、纖維素纖維大分子的近程結構
二、纖維素纖維大分子的遠程結構
三、纖維素纖維的聚集態結構
第三節 纖維素纖維的物理性質
一、纖維素纖維的吸濕性
二、纖維素纖維的溶脹與溶解
第四節 纖維素纖維的化學性質
一、鹼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二、液氨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三、銅氨氫氧化物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四、酸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五、氧化劑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六、熱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七、光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
八、纖維素纖維的酯化、醚化反應
第五節 其他天然纖維素纖維
一、彩棉纖維
二、麻纖維
三、天然竹纖維
第六節 再生纖維素纖維
一、黏膠纖維
二、Lyocell
三、Modal(莫代爾)
四、再生竹纖維
五、銅氨纖維
……
第五章 蛋白質纖維
第六章 合成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