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毒蛇咬傷的結果 展開

毒蛇咬傷

疾病癥狀

毒蛇咬傷是指蛇咬傷人時,毒腺中的毒液通過排毒管輸送到毒牙而注入咬傷的傷口內,導致人體中毒的疾病。毒蛇咬傷主要分為神經毒損害、心臟毒和凝血障礙毒損害、肌肉毒損害和混合毒損害。臨床表現各不相同。毒蛇咬傷的治療以急救治療、抗蛇毒血清、藥物治療為主。不治療,可能會引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毒蛇咬傷的預后與中毒的類型、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等因素有關。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減少死亡率。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外科

病因


● 蛇毒通過咬傷傷口經淋巴和血液擴散,引起中毒。

癥狀


神經毒損害

● 被眼鏡蛇咬傷后局部傷口反應較輕,僅有微癢和輕微麻木、疼痛或感覺消失。數小時后出現全身中毒癥狀。首先感到全身不適、四肢無力、頭暈、視物模糊,繼則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和暈厥。
● 接著出現神經癥狀並迅速加劇,主要為上瞼下垂、視物模糊、斜視、語言障礙、咽下困難、流涎、眼球固定和瞳孔散大。
● 重症則呼吸淺快且不規則,最終出現中樞性或周圍性呼吸衰竭。

心臟毒和凝血障礙毒損害

● 被蝰蛇和竹葉青蛇咬傷后,癥狀大都在數小時出現。局部有紅腫、疼痛,常伴有水皰、出血和壞死。腫脹迅速向肢體上端擴展,並引起局部淋巴結腫痛。全身中毒癥狀有噁心嘔吐、口乾、出汗,少數有發熱。
● 部分血循毒為主的蛇類如尖吻蝮蛇、竹葉青蛇咬傷后引起全身出血,包括顱內和消化道出血。大量溶血引起血紅蛋白尿,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

肌肉毒損害

● 被海蛇咬傷后局部僅有輕微疼痛,甚至無癥狀。
● 數小時后,感覺肌肉疼痛、僵硬和進行性無力;腱反射消失、上瞼下垂和牙關緊閉。橫紋肌大量壞死,釋放鉀離子引起高鉀血症,出現嚴重心律失常。
● 產生肌紅蛋白可堵塞腎小管,引起少尿、無尿、導致急性腎衰竭。
● 海蛇神經毒害的臨床表現與眼鏡蛇相似。

混合毒損害

● 眼鏡蛇、眼鏡王蛇、蝰蛇、蝮蛇毒液兼有神經、心臟及出凝血障礙毒素。

檢查


● 確診毒蛇咬傷需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來診斷。
● 體格檢查:觀察傷肢有傷口位置、傷口大小,無腫脹等情況。
● 實驗室檢查:檢查腎功能是否正常,有無溶血等情況。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診斷毒蛇咬傷。
● 病史:有蛇咬傷病史。
● 臨床表現:神經毒損害、心臟毒和凝血障礙毒損害、肌肉毒損害和混合毒損害的相關癥狀。
● 體格檢查:確定毒蛇咬傷的位置,傷肢有嚴重腫脹、出血、壞死。
● 實驗室檢查:可發現血肌酐、尿素氮、血鉀等升高。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膿毒症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毒蛇咬傷的治療方法有急救治療、抗蛇毒血清、藥物治療等。

急救治療

● 一旦被蛇咬傷,首先坐下,盡量減少運動,避免血液循環加速。
● 立刻對傷口進行處理,在傷口近心端2~3厘米處用繃帶結紮,每15分鐘左右放鬆1分鐘,防止肢體缺血壞死。
● 儘快到醫院進行處理,傷口切開、沖洗、吸毒和排毒。

抗蛇毒血清

● 抗蛇毒血清是中和蛇毒的特效解毒藥,應儘早足量使用。

藥物治療

● 蛇葯治療,可選用南通蛇葯、上海蛇葯等局敷或口服。

其他

● 糖皮質激素能抑制和減輕組織變態反應及壞死,對減輕傷口局部反應和全身中毒癥狀均有幫助。
● 山莨菪鹼與地塞米松合用,可改善微循環、減輕蛇毒的中毒反應,有防治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作用。
● 蛇咬傷的傷口應按照污染傷口處理,故應常規給予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危害


● 毒蛇咬傷后不治療可能會引起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

預后


● 毒蛇咬傷的預后與中毒的不同類型、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時機等因素有關。
● 總的來說,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減少死亡率。

預防


● 蛇咬傷屬於意外傷害,重點應對蛇類活動活躍地區的居民和易招致蛇咬傷的人群進行蛇咬傷救治及現場急救知識的宣傳教育。
● 相關的從業人員要根據情況穿戴防護手套和靴鞋,攜帶蛇藥片以備急需。
● 地方衛生部門應根據屬地蛇類分佈特點配備相應的抗毒血清,並對各級衛生部門進行蛇咬傷的救治培訓。
● 建立健全的蛇傷防治網。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下冊.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劉鳳奎。急診癥狀診斷與處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