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峰鎮

重慶市銅梁區下轄鎮

虎峰鎮,隸屬於重慶市銅梁區,地處銅梁區東南部,東與璧山區大路街道相接,南與大廟鎮為鄰,西與石魚鎮接壤,北與慶隆鎮連接,距銅梁區人民政府駐地18千米,區域總面積76.65平方千米。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虎峰鎮一帶建有火峰場;1985年7月,正義鄉與虎峰鄉合併為虎峰鎮。截至2018年末,虎峰鎮戶籍人口為44313人。截至2020年6月,虎峰鎮下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十字街465號。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虎峰鎮常住人口為23182人。

2018年,虎峰鎮有工業企業179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火峰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為虎峰鎮。
1949年後,改設虎峰鄉。
1985年7月,正義鄉與虎峰鄉合併為虎峰鎮。
1994年1月,天錫鄉併入虎峰鎮。
2006年10月,西泉鎮併入虎峰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虎峰鎮地處銅梁區東南部,東與璧山區大路街道相接,南與大廟鎮為鄰,西與石魚鎮接壤,北與慶隆鎮連接,距銅梁區人民政府駐地18千米,區域總面積76.65平方千米。
虎峰鎮建設
虎峰鎮建設

地形地貌

虎峰鎮地處西溫泉山與巴岳山之間;地形分為低山、丘陵、淺丘、平壩等;最高點位於東山村南天門,海拔782.3米;最低點位於純古村許家河壩,海拔259米。

氣候

虎峰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10.8℃,極端最低氣溫-2.5℃(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30.9℃,極端最高氣溫44.1℃(2006年9月1日);生長期年平均339天,無霜期年平均327天,年平均日照1149.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74.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0天,最大雨量1324.6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759.1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水文

虎峰鎮境內主要河道有小安溪河、久遠河2條。小安溪河從青符村至純古村流經境內,長15千米;久遠河從福果鎮雙河口至小安溪雙河口相接,長約14千米。

自然災害

虎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等。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8月,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7年7月17日。

自然資源


2011年,虎峰鎮有耕地面積5.6萬畝,人均1.2畝;林地面積6.2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虎峰鎮下轄溫泉、新生、建新、華西4個社區,石嶺、久遠、石柱、石梯、廟灣、東山、輪橋、回龍、石寨、翰林、青符、雙橋、天錫、滴水、純古、水鴨、太公、西泉、進仕、前進、群力、雙龍22個行政村;下設19個居民小組、28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虎峰鎮下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社區新生社區華西社區建新社區溫泉社區
石梯村廟灣村滴水村石嶺村
久遠村石柱村水鴨村東山村
天錫村純古村太公村青符村
雙橋村翰林村輪橋村石寨村
回龍村西泉村進仕村雙龍村
群力村前進村 
鎮人民政府駐大十字街465號。
虎峰鎮風景
虎峰鎮風景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虎峰鎮總人口470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49人,城鎮化率14.14%;另有流動人口28000餘人。總人口中,男性24216人,佔51.51%;女性22797人,佔48.49%;14歲以下5959人,佔12.68%;15—64歲33694人,佔71.67%;65歲以上7360人,佔15.65%;以漢族為主,達46923人,佔99.81%;有瑤、苗、佤、彝4個少數民族,共90人,佔0.19%。2011年,虎峰鎮人口出生率8.50‰,人口死亡率9.65‰,人口自然增長率-1.1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95.1人。
2017年末,虎峰鎮常住人口為29386人。
截至2018年末,虎峰鎮戶籍人口為4431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虎峰鎮常住人口為23182人。

政治


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何小川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武裝、機構編製、認識、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等方面職責,負責承辦人大、政協工作方面的具體事務。
經濟發展辦公室羅輔孝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統計、扶貧開發等方面職責。
民政辦公室陳文主要承擔民政、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務輸出、社會管理等方面職責。
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張治銀主要承擔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職責。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陳俊潔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動、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車輛、船舶、礦食品衛生安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
建設管理辦公室張洪琴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境管理、場鎮環境衛生、環保、公路養護建設等方面職責。
移民辦公室陳永志主要承擔移民安置項目計劃的編製和實施管理,移民資金的安排和管理、對口支援項目的實施等方面職責。
財政所曾賢模主要承擔財政收支、預決算、財務管理、各項農民補貼兌付和耕地佔用稅、契稅徵收管理工作。
社會保障服務所文亞軍主要承擔就業、再就業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勞動和社會保障,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撫救濟等社會保障工作。
農業服務中心舒昌斌主要承擔農技、農機、林業、水利水保、水產、蠶桑等方面的重大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資源環境保護、災害防治等工作。
文化服務中心莫鷗主要承擔文化、宣傳、廣播電視、體育、科技培訓等方面服務工作。
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李禕主要承擔宣傳諮詢、技術服務、人員培訓、葯具發放等工作。

主要領導

高國民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政績考核、督查工作,聯繫人大工作。
代永飛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經濟工作,分管財政工作。分管財政所。
邱世福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會工作。分管黨建、商貿、旅遊、群團工作。分管人大辦、黨建辦。
周尚江紀委書記負責紀委工作。分管民政、殘疾、殯葬工作。分管民政辦。
王仙剛政法書記負責政法、社會管理工作,分管信訪、穩定、移民工作。分管綜治辦、信訪辦、移民辦。
李開元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交通建設、城鄉建設、國土、地質災害、新農村建設、戶籍制度改革工作。分管建管辦。
陳俊潔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社會保障、就業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合作醫療、安全(含消防)工作。分管社保所、安辦。
王東副鎮長分管工業經濟、招商引資、企業管理、環境保護、城鎮管理工作。分管經發辦、城管辦。
楊明英副鎮長分管農業、農村(含農機水利、畜牧、漁業、林業、蠶桑、水保)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
陳金前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武裝工作。
劉龍黨委委員負責統戰工作,協助分管政績考核、督查工作,分管科技、通訊、電力、民族宗教、關工委、老齡委、老體協工作。分管黨政辦。
吳科黨委委員負責組織、人事、人才工作。分管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分管黨建辦、計生辦。
黃怡黨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分管精神文明、機關事務、保密、史志、信息工作。分管黨政辦。
柏興霞紀委副書記負責紀委日常工作。分管文化、體育、教育、衛生、食品藥品工作。分管文化中心。

經濟


綜述

2011年,虎峰鎮財政總收入9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8%;固定資產投入5億元,比2010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678元,比2010年增長14.9%。2011年,虎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999元。
虎峰鎮建設
虎峰鎮建設
2018年,虎峰鎮有工業企業179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虎峰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比2010年增長22.9%,農業增加值0.3億元。虎峰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麥類、豆類為主。2011年,虎峰鎮生產糧食1.8萬噸,其中水稻1.3萬噸。虎峰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芝麻、大豆、油菜、煙葉等。2011年,虎峰鎮建成花卉苗木產業基地1個,面積3000餘畝。虎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虎峰鎮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羊飼養量1211隻,年末存欄676隻;牛飼養量200頭,年末存欄152頭;家禽飼養量24.1萬羽,上市家禽13萬羽。2011年,虎峰鎮生產肉類4792噸,其中豬肉2334噸,牛肉1噸,羊肉9噸,其它肉類2448噸,禽蛋2173噸。2011年,虎峰鎮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3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子、大棗等,其中柑橘1100噸,梨子1000噸,大棗300噸。虎峰鎮漁業以草魚、鯉魚、白鰱、鯽魚為主。2011年,虎峰鎮漁業總產值560萬元。

第二產業

2011年,虎峰鎮工業總產值為22.5億元,比2010年增長21%,工業增加值7.2億元。2011年,虎峰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436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億元,比2010年增長25%。

第三產業

商貿
2011年末,虎峰鎮有商業網點3個,職工2387人。2011年,虎峰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億元,比2010年增長2.3%;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集貿市場年成交額2億元。
金融
2011年末,虎峰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8.6%;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2010年增長47.2%。
文化

地名由來

虎峰鎮因境內虎峰山而得名。

交通


虎峰鎮有319國道過境,境內長13千米,雙向四車道。2011年末,虎峰鎮有村級公路20條,總長45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虎峰鎮有幼兒園(所)10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5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9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虎峰鎮主要學校有虎峰中學。2011年,虎峰鎮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7.8%,比201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虎峰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2個,標準農家書屋22個,書刊外借點66個,每個外借點配備圖書150250冊,每個書屋均配備圖書2000餘冊、報刊20餘種、音像製品200餘張;每年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10餘場。2011年末,虎峰鎮有體育場地28處,有群眾健身廣場1個,面積1300平方米;50%的城市社區和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5%。2011年末,虎峰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廣播喇叭120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8200戶,入戶率58%,電視綜合覆蓋率98%。虎峰鎮學校運動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虎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國家一級甲等醫院1個(虎峰中心衛生院),門診部5個,村級衛生站22個;病床98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84人,其中執業醫師24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37人。2011年,虎峰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3萬人次,住院手術423台次,出院病人3504人次。2011年,虎峰鎮虎峰鎮重點醫院有虎峰中心衛生院,開設病床98張,擁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在職職工93人。2011年,虎峰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萬人,參合率98.9%;孕產婦死亡率2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虎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18戶,人數346人,支出99.6萬元,比2010年增長16.4%;城市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6人次,共支出2.9萬元,比2010年增長31.8%;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1人次,支出0.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9戶,人數1347人,支出165.5萬元,比2010年增長23.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4人,支出1.3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9人,支出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村醫療救助3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8人次,共支出14.7萬元,比2010年增長15.7%;農村臨時救濟415人次,支出10.5萬元,比2010年增長7.6%。

基礎建設

虎峰鎮建設
虎峰鎮建設
虎峰鎮交通運輸條件方便,國道319線由東至西穿越全鎮,小安溪河由南往北貫穿全境。5條鎮村級公路與周邊地區相連,全鎮通車總里程200多公里。場鎮總規已通過專家組評審並報經縣政府批准,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新建房屋6.85萬㎡,街道路面硬化2.6萬㎡,城鎮化率達到35%。商貿流通業發達,有農產品批發市場1個、綜合超市2個、商業門面530多個、餐飲店66家,年商貿交易額1.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6億元。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有30KVA變電站一座,實施農網改造23個村,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1000方,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3500門,實現100%的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和95%的村通閉路電視。教育衛生綜合實力強,有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學生4500人,衛生院屬一級甲等醫院,建有4200㎡門診綜合大樓。

工業化建設

虎峰鎮學校運動會
虎峰鎮學校運動會
作為全區工業重點鄉鎮之一,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興工富鎮”戰略,切實推進工業化進程。努力培育再生紙業、機械加工和紡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全鎮共有凌華紡織有限公司、治龍造紙廠、一九輕軌製造廠等企業19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個體工商戶841戶,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同時,鎮黨委、政府還以發展花卉苗木、家禽、蠶桑和撐綠竹為重點,積極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