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腫瘤

闌尾腫瘤

闌尾腫瘤有良惡性之分,臨床上較少見。闌尾低級別黏液性腫瘤,是闌尾腫瘤的主要病理類型之一。闌尾腫瘤病因尚不明了,主要因糞石或者慢性炎症導致闌尾管腔狹窄,當闌尾各層組織擴張受壓后逐漸萎縮變薄,黏膜會失去功能,發展成腫瘤。闌尾良性腫瘤主要多由腫瘤導致闌尾腔梗阻,引流不暢,使分泌的黏液不能及時排出,造成黏液蓄積而發生闌尾囊狀擴張,腔內壓力增高引起右下腹脹痛不適。由於闌尾惡性腫瘤臨床少見、發病隱匿,又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大多數患者為急性或慢性闌尾炎發病就診,術中或術后病理偶然發現,導致其術前診斷率低,誤診率高。闌尾腫瘤常伴有多種合併症,如慢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等疾病。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腫瘤的良惡性,是否早期診斷,規範治療,定期複查。良性腫瘤預后良好,惡性腫瘤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腫瘤科、普通外科、胃腸外科

病因


● 當闌尾因炎症粘連或因糞石等引起梗阻時,黏液細胞分泌的黏液積存於腔內,使闌尾腔逐漸擴張形成囊狀稱為闌尾黏液囊腫,逐漸發展成真性腫瘤。

癥狀


●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與急性或慢性闌尾炎極其相似,超過50%的患者表現為急性或慢性的右下腹疼痛,其中近半數的病例中腹部都可觸及明顯腫物。
● 其餘癥狀有體重減輕、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等,嚴重者可引起急性闌尾炎、腸梗阻、腸套疊、消化道出血、輸尿管壓迫、腫瘤繼發感染及壞死出血等併發症。
● 約25%患者表現為無癥狀,常在體檢或手術中發現。

檢查


●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升高提示闌尾炎症。
● B超:腹部B超不易發現體積較小的闌尾腫瘤,當腫瘤較大時可觀察腫瘤形態。
● 鋇劑灌腸:可顯影部分闌尾腫瘤。
● 腹部平片:可見鈣化及腫瘤陰影。
● CT及內鏡:可協助診斷,一經發現腫瘤應與卵巢,大網膜及盲腸等部位疾病鑒別。

診斷


● 由於臨床癥狀不典型,且大多無癥狀。故主要通過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確診闌尾腫瘤。
● B超:當腫瘤較大時,黏液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或有分隔回聲,周邊整齊,清晰,有輕度壓痛,無闌尾切除史,惡性腫瘤多呈分佈不均的低回聲區,中間可有鈣化或壞死液化區,境界不規則,較晚期腫瘤可發現肝臟轉移灶。
● 鋇劑灌腸:多數病例闌尾不顯影,少數近端可顯影,遠端中斷,若鋇劑進入囊腫腔內可顯示圓形或橢圓形影。盲腸下端內側由腫瘤壓迫而引起的弧形壓跡,惡性腫瘤累及盲腸時可見充盈缺損及基底部變窄。
● CT:闌尾增粗,右下腹盲腸周圍出現圓形低密度影或軟組織塊,密度均勻,邊緣光滑。增強CT則有囊壁強化。
● 內鏡:可取病理組織做活檢確診腫塊性質。

分型


● 病理類型主要包括類癌,腺癌以及闌尾黏液性腫瘤,其餘還有平滑肌瘤,纖維瘤,淋巴瘤。

鑒別診斷


● 需要和急性闌尾炎、闌尾囊腫等疾病鑒別。

治療


闌尾良性腫瘤的治療

● 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要求完整切除包括囊腫在內的闌尾及系膜,近根部者應行全闌尾切除。圍手術期的術中腹腔內熱灌注化療能顯著提高闌尾黏液性腫瘤患者的無瘤生存時間和總生存時間,減少死亡率。

闌尾惡性腫瘤的治療

● 腫瘤直徑大於lcm、位置位於闌尾基底部、腫瘤切緣陽性、病理分級為G2級或G3級、浸潤闌尾系膜超過3mm、有血管或淋巴管浸潤,以及無法評估或不確定腫瘤的切除情況,考慮右半結腸切除術。
● 若有腹腔其他臟器受累則視受累程度及病理結果必要時需聯合臟器切除。
● 在合併多發轉移灶的患者中,應考慮行轉移病灶的姑息切除術(包括手術切除、腫瘤熱治療、化療栓塞等)。
● 其他治療:輔助放化療、中醫中藥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危害


● 闌尾良性腫瘤出現壓迫癥狀時可引起腸梗阻、急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等合併症。
● 闌尾惡性腫瘤往往發現較晚、常以右下腹痛、噁心嘔吐就診,容易誤診,延誤治療。腫瘤晚期可發生轉移,晚期可出現惡病質,表現為極度消瘦、貧血、無力、全身衰竭等,會危及生命。

轉移性


● 闌尾良性腫瘤不會轉移,闌尾惡性腫瘤中晚期可發生轉移,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 直接浸潤:累及闌尾系膜 大、小網膜、腹膜、腹腔各組織。
● 淋巴道轉移:首先累及腹膜后淋巴結,再播散於全身淋巴結。
● 血道轉移:可通過血液循環轉移至肝臟、胃、肺臟等器官。
● 種植轉移:腫瘤囊腫破裂,其瘤細胞可能播散至腹腔內形成種植轉移。

預后


● 闌尾良性腫瘤首選手術治療,預后良好,不複發。
● 闌尾惡性腫瘤難以早期確診,手術切除原發病灶效果良好,但轉移病灶難以清除,預后相對較差。

預防


● 飲食規律、不暴飲暴食。
● 積極治療闌尾炎症。
● 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 定期複查良性病變,以防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