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頭村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永春縣五里街鎮埔頭村位於天馬山南麓,東鄰永春名山大鵬山下;西與石鼓鎮吾江村;南與西安村接境;北與高壠村為鄰,位於東經118.16°,北緯25.21°,海拔145米,桃溪支流霞陵溪,五德公路貫穿線村中部,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素有"金埔頭銀達埔"之美譽。全村分為13個村民小組,880多戶,3251人,耕地面積900多畝,山地3000多畝,農民人均收入6500元。

地名含義


埔頭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埔頭村[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
宋時,有河南光州府固始縣施氏部分族人南遷於此。因該村地處濱海,原系船隻停泊的埠頭,村亦得名“埠頭”,後有雜姓人居,諧稱為“埔頭”。

歷史沿革與人文


埔頭原始名潯江,次改埠頭,三改上埕,四即定為埔頭鄉。民國時,屬霞埔鄉四維保,1950年改為四維鄉,1955年改為魯濱鄉,在這年段內,是屬衙口區分所。1956年撤區並鄉,劃歸為石龜鄉,半年後又改為新街鄉,1957年又復區,屬棲梧區,1958年秋改為龍湖公社,彼時政社合一,沒有鄉字出現,人人都叫公社。鄉名原叫魯濱鄉,1960年冬后,正式定名埔頭大隊,沒有鄉村名的存在,在文革中又改為前哨大隊一個時期。設立年份1984年。
因鄉村名稱更改很多次,故蕭氏移居平潭東癢,施氏移去福鼎的鄉親來晉江認祖尋根。據說一百多年找不到潯江上埕鄉,曾找到衙口,即由衙口提供信息才找到埔頭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埔頭村位於龍湖鎮政府駐地東北3公里,東北與桿柄接壤,西南與魯東相連,東臨深滬灣。東面毗鄰沿海大通道和龍永公路,位於沿海大通道衙口—永寧路段的中間。政府駐地龍湖鎮中山街。

村落與居民


區域面積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0.8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有埔頭、林埔內、瑤林自然村,下有9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1893人,623戶,旅居海外僑親有400多人。

村容村貌


埔頭村黨支部1993年6月被中共晉江市委員會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7月被中共晉江市委評為“1999—200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溫度21°C,年平均降雨量989.6毫米,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村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綠薯、花生、大豆等,礦產有石英砂

交通運輸


埔頭村西面臨近308省道,東面毗鄰沿海大通道和龍永公路。

紀念地、風景點、名勝古迹


埔頭瑤林自然村有石經幅塔古迹,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宋代,為實心石構樓閣式經幅,共七層,自上而下逐層縮小,各層有檐蓋挑出,通高3.92米,底層為圓柱形,浮雕雙龍戲珠,二至七層為八角形柱體,分別雕力士像,佛號銘文及佛像,檐蓋分別雕出波浪狀、仰蓮狀,剎頂雕圓形寶珠。
埔頭村有正覺堂(上埕釋迦牟尼宮),別名埔頭水尾大宮,唐末五代時,宮建於上埕埔頭村東,至明朝中期,宮徙建在埔頭村南,假作塾宮,清朝、民國二個朝代均有重修,民國四年歲次乙卯以施謀黎等38人集資仟多個白銀再葺一新,共和初期,村十八項古老文物毀盡殆絕,1995年由埔頭老協會發動群策群力重新復建此宮。

下級組織


埔頭、林埔內、瑤林3個自然村。

域內設施、文化生活、企事業單位


域內有埔頭綜合樓老人活動中心、瑤林老人活動中心、2個籃球場、一套健身路徑;入駐企業有:晉江龍湖祥富水洗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