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偽膜性腸炎的結果 展開

偽膜性腸炎

偽膜性腸炎

偽膜徠性腸炎是一種主要發生於結腸和小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症,多系在應用抗生素后導致正常腸道菌群失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致。多發生於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術后的患者。手術后,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療,機體的內環境發生變化,腸道菌群失調,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得以迅速繁殖併產生毒素而致病。本病主要表現為腹瀉,常伴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通過停用抗生素、加強支持治療,使腸道菌群恢復,緩解癥狀,藥物治療無效的可採取手術治療。偽膜性腸炎可累及直腸、乙狀結腸等,嚴重者還可影響循環系統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多數可治癒。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病因


● 手術后,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療,機體的內環境發生變化,腸道菌群失調,使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得以迅速繁殖併產生毒素而致病。

癥狀


● 腹瀉是最主要的癥狀,腹瀉程度和次數不一。輕者大便2~3次/天,停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水樣瀉,30次/天,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塊狀偽膜。
● 常伴有腹痛,多在下腹部,呈鈍痛、脹痛或痙攣性疼痛,也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
● 重症及暴髮型者可出現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中毒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

檢查


● 確診偽膜性腸炎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等。

體格檢查

● 可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現,脫水徵象;精神錯亂等中毒變化;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腸脹氣及腸鳴音減弱等體征。

實驗室檢查

● 糞便塗片檢查,發現球杆菌比例增高。必要時可做糞便雙酶梭狀芽胞桿菌抗毒素中和法測定,以檢查有無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毒素存在。糞便細菌培養陽性(特殊培養基)。

輔助檢查

● X線檢查,可見腸管脹氣和液平。
● 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發紅、水腫,表面有斑塊或已融合成的偽膜。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可診斷。
● 患者多有胃腸手術或其他嚴重疾病史,並在近期內用過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癥狀的發生多見於抗生素治療4~10天內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內。有腹瀉、腹痛,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塊狀偽膜,也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發熱等癥狀。
● 可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現,脫水徵象;精神錯亂等中毒變化;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腸脹氣及腸鳴音減弱等體征。
● 糞便塗片檢查,檢出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毒素。
● X線檢查,可見腸管脹氣和液平。
● 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發紅、水腫,表面有斑塊或已融合成的偽膜。

鑒別診斷


● 本病應與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艾滋病結腸炎等相鑒別。
● 根據內鏡檢查,病史採集,相關實驗室檢查可鑒別。

治療


● 通過停用抗生素、加強支持治療,使腸道菌群恢復,緩解癥狀,藥物治療無效的可採取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
● ● 對疑診患者也要及時停抗生素。對原發病必須使用者,可選用針對性強的窄譜抗生素。避免使用解痙劑和止瀉藥,防止毒素滯留於腸內。
● 對重症患者
● ● 應加強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補充血容量,補充血漿、清蛋白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使患者度過危險期,為病因治療贏得時間。
● 病因治療
● ● 應選用針對病因有效的藥物如甲硝唑、萬古黴素等。
● 恢復正常菌群
● ● 可選用含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藥物口服,也可用灌腸來恢復患者腸道的正常菌群。

手術治療

● 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多次反覆的嚴重病例,必要時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危害


● 偽膜性腸炎可累及直腸、乙狀結腸等,嚴重者還可影響循環系統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本病若能得到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恢復,臨床癥狀和體徵得到改善或消失,糞便中致病菌轉陰和毒素消失。
● 若延誤診斷,未能較好的控制病因,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合併症則後果嚴重。

預防


● 首先應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偽膜性腸炎的發病率,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確的目的,在取得預期的療效之後應及時停葯。
● 對老年體弱手術者,尤其是進行腹腔和盆腔大手術后,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易於誘發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抗生素。
● 對必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加強警惕,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減少發生嚴重的偽膜性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