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異物是臨床常見的外耳道損傷性疾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多見於兒童。多因兒童不慎將小物品塞入耳內,成人多為挖耳或外傷時所遺留。亦見於蟲類侵入而造成。患者可有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癥狀。本病治療主要是採取有效方法取出異物,繼發感染者行抗感染治療。本病可繼發外耳道炎。銳利堅硬的異物進入外耳道可損傷鼓膜。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耳鼻喉頭頸外科

病因


● 外耳道異物主要是由異物不慎進入外耳道引起的。
● 兒童
● ● 常見於兒童將豆類、小珠粒等各種小物塞入外耳道引起。
● 成人
● ● 因創傷、泥土、木塊等進入外耳道。
● ● 治療耳病時誤將棉花,小紗條留於外耳道。
● ● 昆蟲飛入或爬進外耳道。

癥狀


● 外耳道異物主要表現為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癥狀。
● 典型癥狀
● ● 小而無刺激的非生物性異物可不引起癥狀。異物越大,越接近鼓膜,癥狀越明顯。
● ● 活的動物性異物在外耳道內爬行,可引起劇烈耳痛和躁聲。
● ● 豆類等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可阻塞外耳道,引起耳悶脹感,耳痛,聽力減退,並可繼發外耳道炎。
● 其他癥狀
● ● 銳利性異物損傷鼓膜可引起反射性咳嗽或眩暈。

檢查


● 外耳道異物可在耳部專科檢查、超聲、X線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
● 耳部專科檢查
● ● 可以協助醫生檢查耳部異物。
● 超聲、X線檢查
● ● 可以協助醫生診斷異物的位置,大小,形態。

診斷


● 醫生診斷外耳道異物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和耳部專科檢查、超聲、X線等影像學檢查。
● 具有可引起外耳道異物的病史。
● 主要表現為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癥狀。
● 耳部專科檢查、超聲、X線等影像學檢查可見外耳道有異物存留,並見感染徵象。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耳鳴,耳痛,反射性咳嗽等癥狀,容易與外耳道異物,這些疾病有外耳道炎、耵聹栓塞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癥狀表現、耳科及影像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外耳道異物治療原則是儘早取出異物,防治局部損傷及感染。
● 異物取出
● ● 活動且不膨脹的小異物,可用生理鹽水將異物衝出。但禁用於外耳道、鼓膜有穿孔或損傷患者。
● ● 植物性異物可在直視下用專用器械取出,不宜用水沖洗。
● ● 活動性的昆蟲類異物可先滴入藥劑使昆蟲死亡,然後用沖洗或鑷、鉤等方法取出。
● 抗感染治療
● ● 併發急性感染時,可常規給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藥物治療,待感染控制、局部腫脹消退後再行異物取出,應定期消毒換藥,直至傷口癒合。

危害


● 耳鳴、疼痛、聽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
● 尖銳性的異物進入外耳道引起耳脹、聽力下降容易產生驚恐、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
● 外耳道損傷鼓膜,會影響聽力,嚴重的可導致耳聾,對患者影響較大。

預后


● 外耳道異物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異物種類、損傷程度、取出是否及時、有無繼發感染等。一般來說,及時將異物取出多可治癒。

預防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除挖耳習慣,不要將棉球,紙團等塞入外耳道內。
● 加強對兒童的看護,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將小物塞入耳內,並將豆類,小珠粒等小物品放到兒童摸不到的地方。

參考文獻


● [1] 王亮。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急診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
● [2] 夏寅,林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3] 田道法。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新世紀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4] 陳國富,高健銘,黃永久,等。眼耳鼻咽喉科護理。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