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性貧血是指因外傷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礙等原因,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內丟失,影響血容量。急性失血性貧血可因外傷、外科手術、血管破裂、消化道出血、難產等因素導致大出血引起的。急性失血性貧血可出現面色蒼白、眩暈、四肢發涼、出汗、呼吸急促等癥狀。急性失血性貧血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輸血治療、手術治療。急性失血性貧血可影響血液循環,發生休克,進而累及腦組織,重症者可危及生命。急性失血性貧血輕症者,經積極治療,多可治癒;重症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急診科、血液病科

病因


● 急性失血性貧血常見可引起大出血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幾種:
● 各種外科及外科手術時的出血。
● 食管或胃底靜脈破裂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
● 宮外孕、前置胎盤或分娩時的各種婦產科大出血。
● 大量肺或支氣管咯血。
● 炎症、腫瘤等侵蝕血管壁引起的突然大出血。
● 各種止血機制有缺陷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礙時的出血等。

癥狀


● 急性失血時,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眩暈、口渴、出汗、心率加快、脈搏細軟、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很快進入昏迷。

檢查


● 懷疑患有急性失血性貧血時,需要做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出血部位檢查等幫助診斷和治療。

血常規、肝功能檢查

● 通過檢查了解貧血情況以及白細胞狀態,有助於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出血部位檢查

● 通過各項檢查尋找出血部位,如X線檢查、B超檢查等,必要時需要作增強CT檢查。

診斷


● 醫生診斷急性失血性貧血,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出血部位的檢查等幫助確診。

病史

● 患者有急性失血病史。

臨床癥狀

● 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眩暈、口渴、出汗、心率加快、脈搏細軟、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很快進入昏迷。

血常規、肝功能檢查、

● 血常規: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升高。
● 肝功能:遊離膽紅素和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結合珠蛋白降低,網織紅細胞增多。

出血部位檢查

● 常見外出血部位不難發現,內出血包括胸腔、腹腔、盆腔、腸道、長骨骨折等,需要藉助相應的特殊檢查發現。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面色蒼白、眩暈等癥狀,容易與急性失血性貧血混淆,這些疾病有急性溶血性貧血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血常規、肝功能檢查、骨髓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急性失血性貧血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輸血治療、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迅速補充血容量,開通兩條以上靜脈通路,在30~40分鐘內輸入晶體液1000~1500ml,膠體液500ml。
● 輸入生理鹽水、復方生理鹽水血漿、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或羥乙基澱粉。
● 有慢性失血史或原先貯鐵量不足的患者,出血停止病情穩定后可給予鐵劑,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鐵貯量的補充。

輸血治療

● 貧血嚴重時應及時輸血,主要是懸浮紅細胞。
● 如存在血小板減低或凝血功能異常,需及時補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手術治療

● 按照不同病因採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必要時可進行緊急手術治療。

危害


● 急性失血性貧血可影響血液循環,發生休克,進而累及腦組織,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預后


● 急性失血性貧血輕症者,經積極治療,多可治癒;重症者,預后差。

預防


● 避免發生外傷,出現外傷出血要及時止血。
● 有慢性出血史或者原來鐵貯量已較低甚至耗盡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后1~2月開始給予口服鐵劑,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補足鐵貯量。
● 定期體檢,積極治療基礎病,避免侵及血管引起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