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

趙國君主

趙王,中國古代王號、王爵。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趙國君主趙雍正式稱王,即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趙王。趙國共歷6位趙王。“趙”於是逐漸成為今河北邯鄲、一代的傳統地名,後世多有分封趙王,也有自立的趙王。歷史上較著名的趙王如趙王遷、劉如意、司馬倫、石勒等。另外,有同名人物。

“趙王”在課文《甘羅十二為使臣》時出現。

簡介


趙王:中國古代王爵。春秋戰國時期,晉國趙氏逐漸強大。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趙烈侯趙籍正式位列諸侯,建立趙國。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趙國君主趙雍在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正式稱王,即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趙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趙國滅亡。趙國共歷趙王6位。
秦朝末年,起義軍將領張耳、陳余於前208年立趙王後裔趙歇為趙王,后張耳又任趙王。幾經波折,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徙其子代王劉如意為趙王,此後共歷11位趙王。東漢時復立,又歷7位趙王。
“趙”於是逐漸成為今山西、河北一代的傳統地名,後來很多朝代都冊封趙王,也有自立的趙王。由於趙地原為晉國之地,故以“晉”作為山西一代的傳統地名使用更為廣泛,而冊封時一般以封地取王號,故後來封趙王的較少。
在中國歷史上,2013年已知的趙王一共有92位,其中趙氏8人,武氏1人,張氏2人,劉氏18人,呂氏1人,曹氏1人,司馬氏1人,石氏3人,段氏1人,鮮於氏1人,慕容氏1人,拓跋(元)氏2人,宇文氏1人,楊氏2人,李氏7人,王氏4人,羅氏1人,高氏1人,耶律氏4人,蕭氏3人,完顏氏4人,元汪古部12人,朱氏13人。

周朝


趙王世系表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趙成子趙衰?─前622年被晉文公封為大夫
2趙宣子趙盾前621年─前601年21
3趙莊子趙朔前600年—?趙朔並未受誅,《史記》記載有誤
4趙文子趙武前581年—前541年41楊寬考證其立年,《史記》記載有誤
5趙景子趙成前540年─前527年14又作趙景叔
6趙簡子趙鞅前526年—前476年51又名志父,亦稱趙孟
7趙襄子趙毋恤前475年—前425年51
8趙桓子趙嘉前424年1
9趙獻子趙浣前423年—前409年15趙烈侯追謚其為趙獻侯
10趙烈侯趙籍前408年—前400年9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稱趙侯
11趙武侯前399年—前387年13又作趙武公,並未真正稱侯,亦未更元
12趙敬侯趙章前386年—前375年12
13趙成侯趙種前374年—前350年25
14趙肅侯趙語前349年—前326年24
15趙武靈王趙雍前325年—前298年28前323年稱王,不久去王號,一生不再稱王
16趙惠文王趙何前298年—前266年33即位當年改元
17趙孝成王趙丹前265年—前245年21
18趙悼襄王趙偃前244年—前236年9
19趙幽繆王趙遷前235年—前228年8前228年秦滅趙,兄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20代王嘉趙嘉前227年—前222年6前222年,王賁攻代,擄代王嘉
(秦治14年)
21武臣前209年8月—前208年1前209年,自立為趙王
22趙王歇趙歇前208年—前204年4前208年,張耳、陳余立其為趙王

趙武靈王

戰國後期趙國形勢圖
戰國後期趙國形勢圖
趙雍(約前340—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趙肅侯子。他所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對於當時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前325年即位為趙侯,前323年正式稱王。
他在位時期趙國軍事力量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頒布命令,實行胡服騎射,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以增強軍事力量,陸續攻滅中山國,攻破林胡、樓煩等國,國勢大盛。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傳國於王子何,即惠文王,自號為“主父”,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長城以抵禦胡人。因此戰國晚期趙成為實力僅次於秦、齊的軍事強國。前295年,在王室內訌中被圍困餓死於沙丘(今河北廣宗大平台村)宮。

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趙何(前310年─前266年),也稱文王。嬴姓,趙氏,名何。中國戰國時期趙國君主。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強大。
在位時間前298~前266年。其母便是深得趙武靈王寵愛的王后吳娃。趙何乃是趙武靈王次子,並非長子。趙武靈王的長子是公子趙章。因公子章的母親和右效司寇田不理髮生了苟且之事,被趙武靈王囚禁於冷宮中,將太子章給廢了,於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自稱主父,並在當年改元。但趙武靈王怕兄弟倆因權力而殘殺,不久后便封了趙章為安陽君。安陽君在當時僅次於國王之下,握有趙國近乎一半的土地。

趙孝成王

趙丹(?-前245),嬴姓,趙氏,名丹。惠文王子。前265年—前245年在位。秦軍來攻,拔三城,觸龍說趙太后以長安君為質於齊國,齊援趙。韓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歸秦而附趙,趙令廉頗發兵取上黨,駐守長平。秦人施反間計,趙以趙括代廉頗為將。前260年,秦人圍趙括於長平,括被殺,四十餘萬降卒為秦坑殺。次年,秦軍圍邯鄲,前258年,魏公子無忌與楚國春申君率兵救趙,秦解圍。燕發兵攻趙,廉頗攻燕軍,誅其相栗腹。

趙悼襄王

趙偃(?-前236年),嬴姓,趙氏,名偃,即趙悼襄王,是戰國末期趙國君主,趙孝成王之子。前244年—前236年在位。趙國太子在秦國為質,應回國即位。但在大臣郭開的幫助下趙偃即位,廉頗憤而離去。趙悼襄王元年(前244年),使李牧攻燕,取得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趙悼襄王六年,封秦王逃弟長安君於饒。九年,趙攻燕,取狸陽城。秦攻趙,悼襄王卒。

趙幽繆王

趙遷,稱趙王遷,又稱趙幽繆王,是中國戰國時期趙國的最後一位國君,趙悼襄王(趙偃)的兒子,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他在位前期任用大將李牧抵禦秦軍的入侵,但此後他聽信讒言,殺害了李牧,導致趙國再無良將,最終被秦國所滅,趙王遷本人也被俘虜。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滅亡。
秦王將趙王遷流放房陵。趙王遷到房陵后,住在城北一個茅屋裡,想起自己聽信讒言,錯殺李牧,導致國破家亡,被流放到深山老林之中,悔恨交加。趙王遷在房陵思念故鄉,常到山頂北望,他把思鄉之愁,化作山木之謳,聞者莫不隕涕,不久,趙王遷餓死在茅屋裡。

代王

趙嘉,又稱公子嘉,因其於趙王遷被俘后自立為代王,故又稱代王嘉。因繼趙嗣,又稱趙王,是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之兄。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孝成王卒,子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趙遷的母親是歌女,受悼襄王寵愛,遂廢有德行的太子趙嘉,而立素無德行的趙遷為太子。趙悼襄王在位九年卒,趙遷繼位,是為趙幽繆王。
趙王遷七年(前229),秦人發大兵攻趙,李牧、司馬尚率兵禦敵,秦不能克。趙王遷平素行為不正,聽信讒言,重用郭開。秦施離間計使趙王誅良將李牧、免司馬尚,以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接替他們的職務。趙蔥兵敗,顏聚逃跑,因此趙王遷投降。次年十月,邯鄲併入秦。
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后,秦軍報復。代王嘉就寫信給燕王喜說:“秦軍之所以追擊燕軍特別急迫,是因為太子丹的緣故。現在您如果殺掉太子丹,把他的人頭獻給秦王,一定會得到秦王寬恕,而社稷或許也僥倖得到祭祀。”此後李信率軍追趕太子丹,太子丹隱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殺了太子丹,準備把他的人頭獻給秦王。

結局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趙嘉是趙國末代君王,被秦始皇遷往西戎,趙姓一部分隨之遷往甘肅,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趙氏。

秦末


武臣
武臣(?--前208年),陳人,本是陳王陳勝部將。大梁人張耳、陳余勸陳勝進攻趙地,陳勝任武臣為將軍,張陳二人被任為左右校尉,率三千義軍攻趙。武臣從白馬津強渡黃河,連得趙地十餘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武臣率義軍趨至邯鄲。這時陳勝在陳地稱王,大將軍。陳勝為了武臣去援救周文,承認了武臣稱王。武臣卻只想自己的利益,派韓廣北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后又進兵太原。李良兵力不足,加之秦的招安,有所動搖,回邯鄲求援時,遇到武臣的姐姐出飲,以為是趙王伏謁道旁,武臣的姐姐因酒醉沒有下車還禮,李良一怒之下,起兵殺死了武臣的姐姐,又進兵攻打邯鄲殺死武臣、邵騷,降秦。張耳等僥倖逃出,立舊趙國王族歇為趙王。
趙歇
(?-前205年),秦朝末年趙國王族。武臣死後,張耳、陳余等立趙歇為趙王,定都信都。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攻殺項梁,派部下王離進攻趙國,攻克了邯鄲。王離圍攻張耳、趙歇所在的巨鹿,直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俘虜王離,解巨鹿之圍。但因為陳余沒有救張耳、趙歇,陳張二人失和。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以趙王歇為代王。陳余不服,以三縣之兵襲擊常山王張耳。漢王二年(前205年),張耳敗走,投靠漢王劉邦,陳余立代王趙歇為趙王,自立為代王,自己不去代國,在趙國以太傅的身份輔佐趙歇。漢王三年(前204年)十月(秦歷,按夏曆和公曆仍是前205年),韓信滅魏豹后,與張耳出井陘擊趙。李左車提議堅壁清野,陳余不聽。結果井陘之戰趙軍敗於漢軍,漢軍在襄國追殺趙王歇,陳余也被殺。
張耳
張耳(?-前202),秦末漢初人。秦亡後項羽封為常山王,后劉邦改封為趙王。漢五年(前202年)薨,謚曰景王。俗稱趙景王。
張耳年少時是魏國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死後脫離戶籍亡命至外黃縣,當時外黃有一戶富豪家有一遠近聞名的絕色劉玄,此劉玄嫌棄自己的丈夫沒本事,向自己父親的門客尋求幫助。該門客與張耳相識,表示沒人比張耳更合適了。於是美女請門客打聽張耳的意思,此時張耳孤身一人流落於異鄉,有富家劉玄願意嫁與自己,當即同意。在門客的幫助下,劉玄休掉前夫與張耳結合。此後張耳以信陵君作為榜樣,仗義疏財,結交有才能的遊俠。自己成為有名的縣俠,名聲傳到了魏國以外,還擔任了外黃縣令。此期間劉邦慕名投到張耳門下,在外黃住了幾個月。秦滅魏后,張耳和友人陳余不願事秦,一齊改名換姓逃亡。陳勝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投靠他,被任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張耳、陳余隨義軍大將武臣趨至邯鄲,陳勝在陳地稱王。陳余等人亦勸武臣稱王。武臣遂自立為趙王,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余為大將軍。武臣死後,張耳等立舊趙國王族趙歇為趙王。
秦將章邯攻趙時,張耳與趙王歇被困鉅鹿城,陳余則北收常山數萬人,屯駐於鉅鹿之北,以人數太少,不肯相救。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率軍北渡漳河,解鉅鹿之圍,十二月,張耳見陳余,責其不肯相救。陳余怒解印綬推給張耳,起身去廁所解手,張耳一時不知所措,幕僚對張耳道:“此乃天賜於你,若不取,反受其害。”張耳收陳余兵權后,陳余常獨自與軍中好友數百人漁獵於河上澤中,從此二人失和。
漢高帝元年(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此時張耳同各路諸侯入關。項羽素聞張耳之名,乃分趙地北部,立張耳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國。最初張耳、陳余有隙,陳余聞知大怒,對人道:“張耳和我功相等。今張耳為王,我卻稱候,項羽對我不公。”陳余使夏說說服齊王田榮發兵,加三縣之兵襲擊常山王張耳。漢高帝二年(前205年),張耳敗走,投靠漢王劉邦,陳余迎代王趙歇為趙王,趙歇感謝陳余,封其為代王。張耳次年隨韓信出井陘擊趙,大敗趙軍,陳余及趙王歇被殺。漢高帝四年(前203年),韓信報請漢王劉邦以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張耳病逝,卒謚景,子張敖嗣立為趙王,尚高祖長女魯元公主。

西漢


張敖
“白登之圍”示意圖
“白登之圍”示意圖
張敖(?—前182),秦末漢初人。張耳之子。秦末隨父參加陳勝、吳廣起義,曾封成都君。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嗣爵為趙王,娶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後。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高祖過趙時,執子婿禮甚恭,反遭辱罵。趙相貫高等以此謀刺高祖,未遂。次年事發,被牽連入獄。后因貫高極力辯白,得赦,尚魯元公主如故,貶爵宣平侯。高后六年(前182年)逝世。
后又因其子張偃的母親魯元公主是呂后女兒的緣故,呂后封張偃為魯元王。元王弱,兄弟小,就分封張敖其他姬妾生的兩個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高后逝世后,呂氏族人為非作歹,不走正道,被大臣們誅殺了,而且廢掉了魯元王以及樂昌侯、信都侯。漢文帝即位后,又分封原來魯元王張偃為南宮侯,延續張氏的後代。
趙利
即趙王利,是戰國趙王的後裔。韓王信投靠匈奴后不久,公元前200年冬,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王信叛亂。漢軍進入太原郡后,連連取勝,特別是銅鞮(今山西省沁縣一帶)一戰,大獲全勝,使韓王信軍隊遭到重大傷亡,其部下將領王喜被漢軍殺死,韓王信逃奔匈奴。韓王信的將領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擁立戰國時趙國後代趙利為王,聚集韓王信的殘兵敗將,準備再次與匈奴合謀攻漢。不久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事件,劉邦險遭不測,最後陳平以計而脫。
趙隱王劉如意
劉如意(前208年-前194年),漢高祖劉邦和寵妾戚姬所生的兒子,受封趙王。
因為是劉邦寵妾戚姬所生的兒子,從小便劉邦很受寵愛。劉邦幾乎想立劉如意立為太子,幸而大臣周昌勸阻才作罷。但這件事讓呂后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便想殺了劉如意。劉邦也知道呂后欲殺劉如意,便封周昌為趙王相,命他保護劉如意。
前195年,劉邦死,呂后的兒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后扣留周昌,召劉如意入京,劉盈怕呂后把劉如意殺掉,便親自迎接劉如意,且跟劉如意形影不離,呂后數次欲殺劉如意,但每次都被劉盈阻止。
前194年十二月,呂后趁劉盈出外打獵,劉如意單獨在寢宮時,將劉如意殺死。后謚曰隱王。
趙幽王劉友
劉友([前194-?]—前181),高祖之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十月立為淮陽王。惠帝元年(前194),呂太後派人將趙王劉如意毒死,改封淮陽王劉友為趙王。高后七年(前181)幽死(據稱是被呂后軟禁餓死),謚為趙幽王。
趙王友凡立十四年,王後為呂氏女,因友不愛她而愛他姬,乃進讒於呂太后。太后怒,召友至都,令衛兵圍其邸,要餓死他。群臣或私送食物,都被捕獄論罪。友因餓而作歌,辭甚哀怨。怨卒被幽死,以民禮葬於長安。后謚曰幽王。《漢書·藝文志》有趙幽王賦一篇,今不傳;惟所作歌尚存於漢書高五王傳中。
趙恭王劉恢
劉恢(?一前181年),高祖之子,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后,立為梁王。
16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有書寫是被呂后毒死),劉恢因此悶悶不樂,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任趙王僅6個月。無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謚為“趙恭王”。
趙王劉恢死後,呂後於七月又準備調代王劉恆為趙王,劉恆說“我長期在邊地,我已經熟悉邊疆了,因為代國是個很邊遠的地區,在山西北部的,很邊遠的地方,是防守匈奴的一個地方,我情願以為我的嫡母守護邊疆”。於是劉恆打著這一個為嫡母守護邊疆的旗號,拒絕去做第四任趙王,他這個拒絕的理由很巧妙,而且,呂后看到以後,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同意了。呂後為什麼會同意劉恆不去接任務呢?這裡面,原因比較複雜。大體上來說,和劉恆有關,也和劉恆的母親薄姫有關。
趙王劉遂
劉遂(?—前154),趙幽王劉友子。文帝劉恆即位后,憐其父被呂后幽死,立為趙王。立二十六年,晁錯建議漢景帝削藩,趙國被削常山郡,他遂怨而與吳、楚等國合謀叛亂。其國相建德、內史王悍諫止,他燒殺德、悍,北與匈奴聯合,舉兵往西界,被漢將酈寄率兵圍擊。吳、楚敗,漢將欒布破齊後攻趙,他被迫自殺,國除。
趙王呂祿
呂祿(?-前180年),表字不詳,山陽單父(今山東省單縣)人。秦末和西漢初人物,漢高祖皇后呂雉的侄子。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其父呂澤逝世。漢惠帝七年(前188年),惠帝逝世,呂后開始臨朝專權,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實際統治者。呂後為培植自身勢力,大肆分封諸呂,任命呂產及其呂台、呂祿為將,統領南北軍。高后七年(前181年)又任命時為武信侯的呂祿為趙王。八年(前180年)七月,呂后病重,任命趙王呂祿為上將軍,並統領北軍。
當時呂祿呂產獨攬兵權,太尉周勃不能控制軍隊,周勃於是挾持呂祿友人酈寄之父,逼他勸呂祿交出兵權。八月一日,呂后病逝。平陽侯劉窋知道了呂產打算入宮進行叛亂,並告知丞相陳平和周勃,此時襄平侯紀通將符節交給周勃,周勃又命令酈寄再去遊說呂祿交出兵權,呂祿完全相信酈寄,於是交出兵權,讓周勃得以入主北軍。同時,呂產仍以為呂祿仍然掌有兵權,依計劃入宮叛亂,周勃於是派劉章領兵進宮,殺掉呂產。及后諸呂勢力很快就被周勃等人剷除。
趙敬肅王劉彭祖
劉彭祖(?-前92年),漢朝皇子,漢景帝第八子,賈夫人所生。孝景前二年(前155年),立劉彭祖為廣川王。第二年(前154年),趙王劉遂謀反后,劉彭祖改封趙王(前154年—前92年在位)。劉彭祖為人巧佞,持詭辯傷人。他在位六十年,國相從沒在位超過兩年。他派人監視國相,得其犯忌諱的失言,上書告發,大者死,小者刑。以求他在趙國為所欲為。趙國太子劉丹與自己的女兒及同母姊通姦,江充告劉丹淫亂,太子劉丹被廢。劉彭祖娶他哥哥江都易王劉非的寵姬淖姬者,生一子,號淖子。劉彭祖想以他為嗣,漢武帝不同意,立武始侯劉昌。征和元年(前92年),劉彭祖薨逝,謚號敬肅。劉昌嗣位為趙頃王,幼子劉偃為平干王。
趙頃王劉昌
劉昌(?—前74年),趙敬肅王劉彭祖子。征和元年(前92年),彭祖甍,劉昌嗣位。在位十九年而甍。謚曰頃王。
趙懷王劉尊
劉尊(?—前69年),趙頃王劉昌子。本始元年(前73年),趙王劉昌甍,尊嗣位。五年甍,謚曰懷王。
趙哀王劉高
劉高,趙懷王劉尊子,前66年-前65年在位,謚曰哀王。
趙共王劉充
劉充,前65年-前9年在位,謚曰“共”。
趙王劉隱
劉隱,前9年-9年在位,王莽專權,國除。
西漢趙國世系表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趙隱王劉如意前198年—前194年5年高祖第三子,高祖由代王徙封,被呂后毒死
2趙幽王劉友前194年—前181年14年高祖第六子,惠帝由淮陽王徙封,被呂后幽死
3趙恭王劉恢前181年—前181年1年高祖第七子,惠帝由梁王徙封,因呂后自殺
4趙王劉遂前179年—前153年26年趙幽王子,文帝復立,因漢初削藩而反,兵敗自殺,國除
5趙敬肅王劉彭祖前152年-前92年60年景帝第七子,景帝由廣川王徙封
6趙頃王劉昌前92年-前73年19年趙敬肅王子,襲父爵
7趙懷王劉尊前73年-前68年5年趙頃王子,襲父爵
8趙哀王劉高前66年-前65年1年趙頃王子,趙懷王弟
9趙共王劉充前65年-前9年56年趙哀王子
10趙王劉隱前9年-9年19年趙共王子,王莽篡漢,新莽建立,國除

東漢


趙孝王劉良
劉良(?-41年),字次伯,謚號孝。漢荊州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叔父,東漢時先後封廣陽王、趙王。
劉良的哥哥是劉秀之父劉欽。他們都是漢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良在漢平帝時舉孝廉,為蕭縣令。劉秀九歲時,劉欽去世,劉秀兄弟從此便由劉良撫養。
劉秀起兵反抗王莾時,曾派人以事相告,但劉良知道后大怒,認為“今家欲亡”,不應該起兵。但事情已成定局,也只得隨軍前往,結果行軍至小長安時,軍隊大敗,其妻子和兩名兒子也都遇害。後來更始帝劉玄立,劉良因為是他的族父,被委任為國三老。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帝被赤眉軍殺害。劉良聽聞劉秀在洛陽即位,前去投奔,於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受封為廣陽王。建武五年(公元29年),改封趙王。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降為趙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正月在京師洛陽去世。其子劉栩繼嗣。
趙節王劉栩
劉栩(?-82年),趙孝王劉良之子,為東漢趙國第二任趙王。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栩嗣趙公位。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閏四月戊申,進趙國公為王。在位共40年。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去世,謚號節,後由其子劉商繼位。
趙頃王劉商
劉商,趙節王劉栩之子,謚曰頃王,82年-105年在位。
趙靖王劉宏
劉宏,謚曰靖王,105年-117年在位。
趙惠王劉干
劉干,謚曰惠王,117年-165年在位。
趙懷王劉豫
劉豫,謚曰懷王。
趙獻王劉赦
趙獻王劉赦,其後的劉圭失去王位,改為崇德侯。時值漢末亂世,考略。
東漢趙國世系表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趙孝王劉良26年-42年16年光武帝叔,光武帝封首任趙王
2趙節王劉栩42年-82年40年趙孝王子
3趙頃王劉商82年-105年23年趙節王子
4趙靖王劉宏105年-117年12年趙頃王子
5趙惠王劉干117年-165年48年趙靖王子
6趙懷王劉豫——趙惠王子
7趙獻王劉赦——趙懷王子
8崇德侯劉圭9年趙獻王子,建安十八年徙封博陵王,之後為崇德侯嗣

曹魏


曹干
曹干(215—261),三國時曹魏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又名曹良。曹操第二十五子。生母陳妾,養母王昭儀。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妾陳氏生曹干,當年即封高平亭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生母陳妾死,曹干養於王昭儀,徙封賴亭侯,其年又改封弘農侯。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進爵,徙封燕公。黃初三年(222年),加封為河間王。黃初五年(224年),改封於樂城縣。黃初七年(226年),徙封巨鹿。
魏明帝太和六年(231年),改封趙王。干母(王昭儀)有寵於太祖,及文帝為嗣,干母有力。文帝臨崩,有遺詔。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青龍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奏,賜干璽書誡誨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戶。景元二年(261年)八月初三日(9月14日)薨。

西晉


司馬倫
西晉“八王之亂”王國示意圖
西晉“八王之亂”王國示意圖
司馬倫(?—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母柏夫 人。魏嘉平間封安樂亭侯,后改封東安子,拜諫議大夫。
晉武帝司馬炎建國后,封琅邪王。時坐使散騎將劉緝買工所將盜御裘,廷尉杜友正緝棄市,倫當與緝同罪。晉武帝以倫為血親,下詔赦免。歷任行東中郎將、宣威將軍。咸寧三年(277年)八月,改封趙王,遷平北將軍、督鄴城守事,後進安北將軍。元康初年,改任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守鎮關中。因他刑賞不公引致氐羌反叛,於是被召回京,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深交皇后賈南風(晉惠帝皇后),為賈後所親信。求錄尚書、尚書令等職,但在大臣張華、裴頠反對下不可。
賈後謀害愍懷太子司馬遹,使他失去太子之位。時倫領右軍將軍。有人企圖策動政變廢賈後復立太子,但司馬倫怕太子復立后對付曾是賈後一派的他,他於是泄露此事,使政變失敗,而更力勸賈後儘早謀害太子,以絕眾望。太子遇害后,倫發動政變,而為太子復仇為名,廢賈後為庶人,幽禁於建始殿更把她運去金墉。倫更矯詔自為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王如故,體制一如司馬懿、司馬昭輔魏之故事。例如其子司馬馥封為前將軍,封濟陽王。另一子司馬虔為黃門郎,封汝陰王。
淮南王司馬允起兵討伐失敗后。司馬倫加九錫,增封五萬戶。后矯詔晉惠帝禪位,自稱皇帝,專惠帝為太上皇。改元建始。由於濫封爵位過甚,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司馬倫,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等支持。司馬倫兵敗。初被困於金墉城,后連同四個兒子兼被賜死。
“八王之亂”對統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

十六國


石勒
石勒
石勒
石勒(274-333年),即後趙明帝,字世龍,原名匐勒,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319年稱趙王。關於西晉羯族的來源,眾說紛紜,待考。
石勒從305年起兵后,輾轉歸於漢主劉淵,為漢國部將。311年石勒軍全殲西晉主力,並會同劉曜、王彌之眾攻破洛陽。312年以後,石勒以襄國為基地,發展成為今河北、山東地區的割據勢力。318年,漢內亂,他率軍攻破漢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
319年,劉曜自立為帝,建前趙,遷都長安。石勒脫離前趙,自稱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石勒攻滅鮮卑段氏,又進據河南、皖北、魯北。此後兩趙相互攻殺。329年攻破前趙長安、上邽,滅前趙,兼并有關中隴西地。至此,北方除遼東慕容氏和河西張氏外,皆為石勒所統一。以淮水與東晉為界,初步形成南北對峙局面。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稱帝。
後趙建平四年(東晉咸和八年333年)六月,石勒病卧,召中山王石虎、太子石弘等回宮。而石虎偽造詔命,隔絕群臣親戚,不許進宮探望病情。七月,石勒病死,年六十。死後謚明帝,廟號太祖,安葬於高平陵。石勒是從奴隸到皇帝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先稱趙王,最後建立趙帝國的皇帝。曾用年號有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
他死後後趙政局動蕩,最後石虎即位為帝。350年,石虎養孫漢人冉閔(即石閔) 乘政局混亂,殺石鑒,滅後趙,政權落入冉閔之手。次年,稱帝於襄國的石祗也被冉閔消滅。
石祗
十六國前期(後趙前期)示意圖
十六國前期(後趙前期)示意圖
石祗(?—351年),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後趙皇帝。為石虎子。
350年石祗聽說石鑒被冉閔殺死,於是於襄國自立,並起兵討伐冉閔。350年十一月,為冉閔圍攻,放棄帝號,稱趙王,向前燕、姚弋仲求援,擊敗冉閔。351年乘勝派部將劉顯攻打鄴城,劉顯戰敗,派人請降,願殺石祗以報。於是被部將劉顯殺死,後趙滅亡。
段勤
段勤(?—359年),中國十六國時期兵變首領之一。鮮卑人,屬於段部鮮卑一系,是段部鮮卑首領、遼西公段末波之子。
段部鮮卑的遼西公國政權滅亡后,歸後趙。350年,後趙冉閔叛變,建立冉魏,中原再次大亂,時為後趙建義將軍的段勤據守黎陽(今中國河南省浚縣)。352年集結胡、羯部眾一萬餘人據守繹幕(今中國山東省平原縣),自稱趙帝(王)。不久,前燕將領慕容霸率軍抵達,段勤隨即投降。359年二月,為前燕所殺。
鮮於乞
鮮於乞(?—385年),十六國時期鮮於趙君主。原為丁零部落首領翟真的司馬。385年,鮮於乞殺翟真及翟氏族人,自立為趙王。不久,鮮於乞又被丁零部眾所殺。
慕容麟
慕容麟(?-398年),鮮卑人,後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婢妾所生。惠愍帝慕容寶庶弟。原為後燕的趙王,後來一度稱燕帝。早年慕容垂於前燕時期,叛前燕奔前秦時,慕容麟曾逃回前燕告發(369年)。其嫡長兄慕容令被前燕放逐后,欲偷襲龍城(今遼寧省遼陽縣),亦是被慕容麟告發,事敗身死(370年)。雖然慕容麟屢次出賣父兄,但後來前秦統一華北,慕容垂回到前燕故地時,還是不忍心殺掉慕容麟,最後是殺了慕容麟的母親頂罪,而把他放逐在外,很少見面。
383年,慕容垂於前秦淝水之戰敗后,陰謀背叛,慕容麟從中貢獻不少計策,慕容垂大為讚賞,待慕容麟開始與其他兒子相同。384年,慕容垂建後燕,慕容麟被任命為撫軍大將軍。同年,率軍攻陷中山(今河北省定縣),聲威大振,遂留守中山。386年,慕容垂稱帝后,慕容麟被封為趙王。其後數年,帶領燕軍南征北討,立下不少戰功。396年,慕容垂去世,太子慕容寶繼位,慕容麟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395年的參合陂之役及397年的柏肆之役,後燕二度慘敗給北魏,國力大衰。397年,北魏進圍後燕都城中山,慕容麟謀叛,遂以武力威脅北地王慕容精,命其率領禁軍謀殺慕容寶,慕容精拒絕,慕容麟於是殺慕容精,逃出中山,依附丁零遺眾。不久,慕容寶等撤出中山,城內大亂,開封公慕容詳被推為盟主以抵禦北魏的攻擊,後來並即皇帝位,但由於慕容詳嗜酒好殺,不恤士民,中山城民遂迎慕容麟入城,慕容麟入城后,殺慕容詳,亦稱帝,改元延平。但隨後又被北魏擊敗,南奔鄴城(今河南省臨漳縣)投靠范陽王慕容德,並不再稱帝。
398年,慕容麟向慕容德上尊號,慕容德於是稱燕王,建立南燕,但不久慕容麟又陰謀推翻慕容德,因此被慕容德所殺。

南北朝


北魏
• 拓跋深
拓跋深(?—454年),北魏趙王。
西魏
• 元寧
元寧,西魏文帝元寶炬第六子,大統十三年(548年)封為趙王。
北周
• 宇文招
宇文招(?—580年),字豆盧,突代郡武川人,宇文毓之弟。生年不詳,卒於周靜帝大象二年。幼聰穎,博涉群書,好屬文,學庾信體,詞多輕艷。
北魏恭帝三年(556年)封正平郡公。魏武成元年(559年),進封趙國公。累授大司空,轉大司馬。武成三年(561年),進爵為趙王,雍州牧,積功拜太師。隨國公楊堅輔政,加招殊禮。隨公將遷周鼎,招密欲圖之,以匡社稷。事覺,被殺。謚僭。

隋朝


楊杲
楊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煬帝楊廣,母蕭貴嬪。
大業九年(609年)封趙王。不久授光祿大夫,拜河南尹。楊杲聰敏,美容儀,隋煬帝寫的詞賦,多能誦之。性至孝,見煬帝不食,亦終日不食。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帶人入宮,楊杲時年十二歲,在楊廣身旁不停悲號哀哭,裴虔通使賊斬之於帝前,血湔御服。時年十二。蕭皇後跟宮女、宦官,用木板做一個棺材,把楊廣和楊杲,置於西院流珠堂。
王道詢
王道詢,王世充之侄,王世惲之子。王世充自立時封為趙王。

唐朝


李元景
李元景(?—653年),唐高祖李淵第六子。武德三年六月(620年7月)封為趙王。武德八年(625年),授安州都督。貞觀初,歷遷雍州牧、右驍衛大將軍。貞觀十年(636年),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637年),定製元景等為世襲刺史。尋又罷代襲之制。李元景久之轉鄜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進位司徒,加實封通前滿一千五百戶。永徽四年(653年),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國除。后追封沉黎王,備禮改葬。以渤海王李奉慈子李長沙為嗣,降爵為侯。神龍初,追復爵土,並封其孫李逖為嗣荊王,尋薨,國除。
李福
李福(637-670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字祐,為李世民與楊妃所生,貞觀十三年(639)受封為趙王,出後繼隱太子李建成。貞觀十八年(644),授秦州都督,賜實封八百戶。貞觀二十三年(649),加右衛大將軍,累授梁州都督。咸亨元年(670年)9月13日在梁州官邸病故,享年37歲,其兄唐高宗贈其為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其妻宇文修多羅,字普明,宇文士及之女,660年5月3日去世。李福無子,神龍初年,唐中宗以蔣王李惲之孫李思順為趙王之嗣。
李業
李業(?-734年8月13日),唐朝皇子,本名李隆業,唐睿宗第五子。其父第一次當皇帝時,垂拱三年(687年),封趙王,唐睿宗讓位給母親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改封為中山郡王。長安初年,官居都水使者。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複位,加賜實封二百戶,通前五百戶。景龍二年(708年),兼陳州別駕。銀青光祿大夫、太僕少卿,仍兼陳州別駕。710年,唐睿宗複位,進封薛王,加封滿一千戶,拜秘書監,兼右羽林大將軍。轉宗正卿。唐睿宗因李業好學而授秘書監。唐玄宗誅殺蕭至忠、岑羲等,李業因功,加實封通舊為五千戶。開元初年,任太子少保、同涇豳衛虢等州刺史。八年(720年),遷太子太保。
李業生母早卒,從母賢妃親自撫養。至是,迎賢妃住在自己的外宅,非常孝順。李業同母妹淮陽公主、涼國公主也早卒,李業撫養其子,超過自己的兒子。玄宗為他賦詩:“昔見漳濱卧,言將人事違。今逢誕慶日,猶謂學仙歸。棠棣花重滿,鴒原鳥再飛。”
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有病,李業王妃的弟弟內直郎韋賓與殿中監皇甫恂私議休咎。事發,玄宗令杖殺韋賓,左遷皇甫恂為錦州刺史。王妃害怕,降服待罪,李業也不敢入宮。玄宗拉著他的手說:“吾若有心猜阻兄弟者,天地神明,所共咎罪。”令王妃複位。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李業進拜司徒。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初十,李業薨逝,冊贈惠宣太子,陪葬橋陵。有子十一人。李琄封嗣薛王,李珍嗣岐王。
李琚
李琚,本名李思順,蔣王李惲孫,建寧公李休道子,唐中宗神龍初,封為趙王,加銀青光祿大夫。開元十二年,改封中山郡王,右領軍將軍。
李系
李系,唐肅宗次子。事見《新舊唐書》。
王武俊
王武俊(735-801),唐將領。字元英,本契丹人。幼善騎射,隸李寶臣帳下為裨將。寶應初,王師出井陘,武俊獻謀李寶臣以恆、定等五州歸朝,以功奏兼御史中丞,封維川郡王。后殺李惟岳,唐德宗授武俊為恆、冀觀察使。武俊怨不得節度使而失趙、定二州,遂與朱滔同叛,屢敗王師,自稱王,國號趙。后李抱真派使說服,乃去偽號,拜恆、冀、深、趙節度使,據有鎮、冀二州。後進檢校太師卒。
唐朝趙國世系表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李元景629年-636年7年高祖第六子,后徙封荊王
2——李福639年-670年31年太宗第十三子
3惠宣太子李業687年-693年6年睿宗第四子,后降封中山王
4——李琚705年-724年19年太宗曾孫,蔣王李惲孫,建寧公李休道子
5——李系757年-760年3年肅宗次子,后改封越王
註:《舊唐書列傳第六》載“荊州總管趙王孝恭遣使招慰之,其循、潮二州並來降。”李孝恭,高祖李淵堂侄,按唐例,封郡王,故此處應指“趙郡王”。

五代


後梁
• 王鎔
王鎔(874年-921年),唐朝末年五代十國初期成德節度使、趙王。883年,其父王景崇死後,王鎔繼立。李克用東征河北,王鎔求救於幽州節度使李匡威。後來李匡威被弟弟李匡籌驅逐,投靠王鎔。王鎔待以義父,李匡威後來想奪取成德,被十七歲的王鎔殺死。失去了幽州的外援,王鎔歸順李克用。朱溫北征后,王鎔又歸順朱溫。朱溫建立後梁,封王鎔為趙王。朱溫死後,王鎔又歸順李存勖,一起消滅了劉守光。王鎔晚年好信佛求仙,“宴安既久,惑於左道,專求長生之要。常聚緇黃,合煉仙丹,……道士王若訥者,誘鎔登山臨水,訪求仙跡,每一出,數月方歸,百姓勞弊”(《舊五代史》卷五四),信任宦官石希蒙。行軍司馬李藹、宦官李弘規殺死了石希蒙,王鎔又讓長子副大使王昭祚和義子王德明(張文禮)殺死了李藹、李弘規。王鎔失去了軍心。921年,王德明發動兵變,殺死了王鎔全家。
• 羅弘信
羅弘信(836——898),晚唐名將。字德孚。湖南長沙人。善騎射,青年從軍,投魏博節度使韓簡、樂彥貞部為裨將。光啟末年,魏博軍亂,樂彥幀被殺,樂子從訓在朱溫支持下率軍攻魏州。眾將士推弘信為帥,擊敗從訓。遷魏博節度、觀察使。昭宗即位,封為豫章郡公。
《五代會要》載:“(乾化二年)二月,追封故魏博節度使羅弘信為趙王。”
• 王宗紀
王宗紀,前蜀高祖王建之子,封趙王。
後晉
• 石萬詮
石萬詮,後晉高祖石敬瑭之叔,石重貴叔祖,天福八年(943)追封為趙王。
• 李德誠
李德誠(?—940年),原為南吳國中書令,在幫助齊王徐知誥取代吳帝上算是最大的功臣。南吳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誥即皇帝位,國號齊,建立南唐,改年號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改國號唐,複姓李,並改名李昪。並進封李德誠為趙王、太師、中書令。次年六月,李德誠病逝。

遼金


遼朝
• 高勛
高勛,字鼎臣,晉北平王信韜之子。性通敏。仕晉為閣門使。會同九年,與杜重威來降。太宗入汴,授四方館使。好結權貴,能服勤,大臣多推譽之。天祿間,為樞密使,總漢軍事。五年,劉崇遣使來求封冊,詔勛冊崇為大漢神武皇帝。應歷初,封趙王,出為上京留守,尋移南京。會宋欲城益津,勛上書請假巡徼以擾之,帝然其奏,宋遂不果城。十七年,宋略地益津關,勛擊敗之,知南院樞密事。景宗即位,以定策功,進王秦。保寧中,以南京郊內多隙地,請疏畦種稻,帝欲從之。林邪耶律昆宣言於朝曰:“高勛此奏,必有異志。果令種稻,引水為畦,設以京叛,官軍何自而入?”帝疑之,不納。尋遷南院樞密使。以毒藥饋駙馬都尉蕭啜里,事覺,流銅州。尋又謀害尚書令蕭思溫,詔獄誅之,沒其產,皆賜思溫家。
• 耶律喜隱
耶律喜隱,字完德,遼章肅皇帝耶律李胡長子,遼太祖孫。於保寧元年(969年)由趙王改封宋王。乾亨三年(981年)因謀反賜死。
• 蕭惠
蕭惠(983年-1056年),字伯仁(脫古思),遼國名臣。蕭阿古只五世孫,早年跟隨蕭排押入侵王氏高麗。1013年,任南京統軍,后歷任東京留守、西北路招討,封魏國公。1027年,為南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知興中府、鄭王。遼興宗繼位後為南院樞密使、齊王。興宗欲南侵宋朝,宰相蕭孝穆反對,而蕭惠全力支持。之後,宋遼達成了1042年增加歲幣的協議。蕭惠進封北院樞密使、北院宰相、韓王。1044年,率軍大軍入侵西夏,被李元昊所敗,李元昊死後,再次入侵,同樣慘敗。蕭惠尚秦國長公主,1050年致仕,再封魏國王。
• 蕭孝友
蕭孝友(990--1063)字撻不衍,小字陳留,遼契丹族國舅部人。開泰元年(1012),以戚屬為小將軍。太平元年(1021),拜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太保,賜名孝友。重熙元年(1032),遷西北路招討使,封蘭陵郡王。翌年,進位陳王。鎮治邊疆,改威製為綏撫,羌人以安。十年,加政令事,賜“效節宣庸定遠功臣”,改吳王。后拜南院樞密使,加賜“翊聖協穆保義功臣”,改封趙王,拜中書令。后又為北府宰相,出知東京(遼寧遼陽)留守。會伐西夏,受命與樞密使蕭惠征伐,失利。帝欲誅,太后救免。復為東京留守,又改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留守。清寧元年(1055),加尚父。未幾,復留守東京。復為北府宰相。進封豐國王。九年,以子胡睹與耶律重元謀叛,坐罪,伏誅。
• 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1081年),遼朝權奸。字胡睹袞,五院部人。“窮迭刺”之子。外和內狡。清寧五年(1059年),為南院樞密使,改知北院,封趙王。咸雍五年(1069),加守太師。詔四方軍旅,許以便宜從事。勢振中外,門庭饋賂不絕。阿順者薦拔,忠直者排斥。大康元年(1075),太子預朝政,乙辛知不得逞。誣死皇后,又害太子。后,出知興中府事。七年冬,坐事減死,幽於來州。九年十月,陰謀叛逃投宋,被縊死。清寧五年(1059年),被遼道宗任命為南院樞密使,封趙王。清寧九年(1063),遼道宗又任命耶律乙辛為北院樞密使,進封魏王,並賜號“匡時翊聖竭忠平亂功臣。”從此,耶律乙辛勢振中外,大肆收受賄賂。阿諛奉承的他的人都獲得薦拔,忠直的大臣都被排斥。大康元年(1075),皇太子耶律浚開始幫助父親管理朝政。耶律乙辛權力受到限制,因此打算剷除太子和皇后蕭觀音(太子生母)。耶律乙辛先誣陷皇后蕭觀音與伶人趙惟一通姦,遼道宗勃然大怒,下令處死皇后,史稱十香詞冤案。不久后又誣陷太子耶律浚謀反,將太子害死獄中。大康五年(1079),耶律乙辛試圖剷除皇太孫耶律延禧(耶律浚之子),從而斬草除根。但這次計劃被遼道宗察覺,耶律乙辛被調出京城,擔任南院大王,削除王爵。大康七年(1081),遼朝以“鬻禁物於外國”的罪名,把耶律乙辛逮捕,囚禁於來州。大康九年(1083),耶律乙辛試圖逃奔北宋,被遼朝下詔縊死。
• 楊績
楊績,又作楊晳,良鄉人。遼道宗咸雍八年(1072)以北府宰相封趙王。
• 蕭別里剌
蕭別里剌,是遼道宗惠妃皇后蕭坦思的父親,大康二年(1076)封趙王。
• 耶律阿思
耶律阿思,字撒班。清寧初,補祗候郎君。以善射,掌獵事,進渤海近侍詳穩。重元之亂,與護衛蘇射殺涅魯古,賜號靖亂功臣,徙契丹行宮都部署。大安初,為北院大王,封漆水郡王。壽隆元年,為北院樞密使,監修國史。道宗崩,受顧命,加于越。錄乙辛黨人,罪重者當籍其家,阿思受賂,多所寬貰。蕭合魯嘗言當修邊備,阿思力沮其事,或譏其以金賣國。后以風疾失音,致仕,加尚父,封趙王。年八十,追封齊國王。
• 耶律習泥烈
耶律習泥烈,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第四子,封趙王。
遼朝趙王世系表
次序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次序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高勛951年—969年19年
2耶律喜隱?—969年太祖孫,耶律李鬍子
3蕭惠1037年1年
4蕭孝友1041年—1056年16年
5耶律乙辛1059年—1079年21年
6楊績1072年—1078年7年
7蕭別里剌1072—?
8耶律阿思
9耶律習泥烈天祚帝第四子
金朝
• 完顏宗傑
完顏宗傑(?—天會五年1127年),本名沒里野。金太祖阿骨打之聖穆皇後唐括氏所生。胞兄金徽宗完顏宗峻、豐王完顏烏烈。
1135年謚孝悼。1138年追封越王。海陵王篡位時,殺其妻。大定間,贈完顏宗傑太師,進封趙王。子鄧王完顏奭。
• 完顏雍
金世宗完顏雍
金世宗完顏雍
完顏雍(1123年-1189年1月20日),原名完顏褎(xiù),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0月27日—1189年1月 20日在位)。女真名烏祿,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孫,完顏宗輔子,海陵王完顏亮征宋時為遼東留守,后被擁立為帝,在位28年,終年67歲,葬於興陵(今北京市房山縣)。金世宗即位后,停止侵宋戰爭,勵精圖治,革除了海陵王統治時期的很多弊政。更值得稱道的是,金世宗十分樸素,不穿絲織龍袍,使金朝國庫充盈,農民也過上富裕的日子,天下小康,實現了“大定盛世”的繁榮鼎盛局面,金世宗也被稱為“小堯舜”。
金世宗統治時期,改善了民族不平等待遇,卻未能真正消弭。死後謚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
• 完顏孰輦
完顏孰輦,金世宗完顏雍次子,昭德皇後生,早卒。追封趙王。
• 完顏永中
完顏永中,金世宗長子。
金朝趙王世系表
次序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次序姓名在王位時間年數備註
1完顏宗傑大定間追封金太祖第十子,追封
2完顏雍1155年-1157年2年金太祖孫,完顏宗輔子,後為帝
3完顏孰輦1193年追封金世宗第三子,追封
4完顏永中1171年-1189年18年金世宗長子

元朝


註:趙王封地在今河北省境內,為金印獸紐王。
• 主忽駙馬:即拙忽難駙馬,至大元年(1308年)封。
• 阿魯禿:延祐元年(1314年)封。
• 馬札罕駙馬:君不花長子囊加台之子,泰定元年(1324年)封。
• 孛要合:去世后追封高唐王,后改趙王,稱趙武毅王。
• 愛不花:孛要合子,追封高唐王,后改趙王,稱趙武襄王。尚忽必烈女月烈公主。
• 君不花:孛要合子。尚元定宗女葉里迷失公主。
• 闊里吉思:愛不花長子。先後尚甘麻剌之女忽答的美實公主、元成宗女愛牙失里公主。
• 囊加台:君花長子,尚亦憐真公主。謚忠烈。
• 喬憐察:囊加台之弟,尚回鶻公主。謚康禧。
• 術忽難:闊里吉思之弟。闊里吉思去死後,襲高唐王,又進趙王。
• 術安駙馬:闊里吉思子,術安娶泰定帝姊阿剌的剌八剌公主。
• 汪古圖:元朝汪古部首領,末代趙王。其先祖因伐宋有功,繼趙王術安后,封為趙王,從此汪古部首領都受封或追封為趙王。

明朝


• 朱杞
朱杞(1369年10月-1371年1月16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洪武四年(1371)受封趙王,但未就藩就在十二月甲申(1371年1月16日)過世,無謚號。
• 趙簡王朱高燧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朱高燧(1386 - 1431年),明太祖朱元璋孫,明成祖朱棣第三子。為朱棣與皇后徐氏之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受封高陽郡王。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趙王。尋命居北京,詔有司,政務皆啟王後行。歲時朝京師,辭歸,太子朱高熾輒送之江東驛。朱高燧恃寵,多行不法,又與漢王朱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於是太子宮寮多得罪。永樂七年(1409年),成祖聞其不法事,大怒,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擇國子司業趙亨道、董子庄為長史輔導之,高燧稍改行。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成祖不豫。護衛指揮孟賢等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養子造偽詔,謀進毒於帝,俟晏駕,詔從中下,廢太子,立趙王。總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為賢等畫謀,謀定告瑜。瑜上變。帝曰:“豈應有此!”立捕賢,得為偽詔。賢等皆伏誅,陛瑜遼海衛千戶。帝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大懼,不能言。太子力為之解曰:“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自是益斂戢。
洪熙元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加漢、趙二王歲祿二萬石。洪熙二年(1425年),之國彰德(今河南安陽),辭常山左右二護衛。明宣宗即位后,賜田園八十頃。宣宗擒朱高煦歸,至單橋,尚書陳山迎駕,言曰:“趙王與高煦共謀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趙王。否則趙王反側不自安,異日復勞聖慮。”帝未決。時惟楊士奇以為不可。山復邀尚書蹇義、夏原吉共請。帝曰:“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及高煦至京,亦言嘗遣人與趙通謀。戶部主事李儀請削其護衛,尚書張本亦以為言。帝不聽。既而言者益眾。帝以其詞及群臣章遣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持示高燧。高燧大懼,乃請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宣宗命收其所還護衛,而與儀衛司。宣德六年(1431年)薨,年四十六。謚曰簡王。子惠王瞻嗣位。
• 趙惠王朱瞻塙
朱瞻塙(?—1454年),安徽鳳陽人。明成祖孫,趙簡王朱高燧次子,初,受封安陽郡王。宣德七年(1432)襲封趙王。在位二十三年,於景泰五年(1454)薨。謚號惠王。子悼王祁鎡嗣。
• 趙悼王朱祁鎡
朱祁鎡(1430年-14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三代趙王,惠王朱瞻塙的嫡第一子。朱祁鎡在景泰六年(1456年)襲封趙王。他在位四年。天順四年(1460年)朱祁鎡去世,謚號悼,五年後其子朱見灂就嗣位。
• 趙靖王朱見灂
朱見灂(1453年-1502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四代趙王,悼王朱祁鎡的庶第一子。朱見灂在成化元年(1465年)襲封趙王。
朱見灂屢次殺人,又嘗試乘醉殺其叔父。成化十二年(1476年)事發,奪去三分之二的祿米,又褫奪朱見灂的冠服,要他穿平民衣服及讀書習禮。二年後,在母親趙悼王妃李氏求情下,重新獲得冠服。
朱見灂在位三十七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朱見灂去世,謚號靖,一年後其子朱佑棌就嗣位。
• 趙莊王朱佑棌
朱祐棌(1460年-1502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五代趙王,靖王朱見灂的庶第三子。朱祐棌在弘治五年(1492年)受封清流王,弘治十六年(1503年)晉封趙王,在位十五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朱祐棌去世,謚號庄,三年後其長子朱厚煜就嗣位。
• 趙康王朱厚煜
朱厚煜(1498年-1560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六代趙王,庄王朱祐棌的嫡第一子。朱厚煜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封趙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厚煜去世,謚號康,長子獲嘉昭定王朱載培及長孫世孫朱翊錙早卒,五年後其曾孫朱常清就嗣位。
• 趙恭王朱載培
朱載培(?-1537年),明朝第六代趙王趙康王朱厚煜的庶第一子。他在嘉靖十年(1531年)十月封獲嘉王,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謚號獲嘉昭定王。其子朱翊錙在十二年後封趙世孫,但亦未及嗣封趙王就去世。後來孫子趙穆王朱常清嗣封趙王,追封他為趙王,謚號恭。
• 趙安王朱翊錙
朱翊錙(1537年-1559年),明朝第六代趙王趙康王朱厚煜的庶第一子趙恭王朱載培的庶第一子。他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封趙世孫,未及嗣封趙王就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其子趙穆王朱常清在一年後嗣封趙王,追封他為趙王,謚號安。
• 趙穆王朱常清
朱常清(?-1614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七代趙王,追封安王朱翊錙的嫡第一子,追封恭王朱載培的庶長孫,康王朱厚煜的庶曾長孫。朱常清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襲封趙王,在位四十九年,有善行,被嘉獎。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朱常清去世,謚號穆。長子世子朱由松早卒且無子,次子壽光昭敬王朱由桂亦早卒,三年後朱由桂之子朱慈就嗣位。
• 趙王朱慈㳛
朱慈㳛(?-?),明朝第二次封的第八代趙王,壽光昭敬王朱由桂的嫡第一子,穆王朱常清的嫡長孫。朱慈在萬曆年間受封世孫,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襲封趙王,在位年間不詳。朱慈在崇禎初年去世,謚號已佚,無子,後由族祖父朱常㳛就嗣位。
• 趙恪王朱常㳛
朱常㳛(?-1644年),明朝第二次封的第九代趙王、第二代成皋王,追封成皋昭裕王朱翊錝的庶第一子,成皋端穆王朱載垸的庶長孫。朱常在何時受封成皋長孫已不可考,萬曆十五年(1587年)襲封成皋王,在位四十五年。後來,他在崇禎五年(1632年)晉封趙王,在位十二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彰德府,朱常被殺。弘光時追補謚號恪,兩年後由其子朱由棪嗣位。
• 趙王朱由棪
朱由棪(?-1647年),是明朝第二次封第十代亦為末代趙王,趙恪王朱常㳛子。朱由棪在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襲封趙王,在位一年後,於永曆元年(1647年)十二月去世,明朝第二次封趙國滅亡。
明朝明成祖趙國諸王
永樂二年(1404年)封。洪熙元年(1425年)就藩彰德府
稱號國君姓名關係在位年數註記
趙簡王朱高燧朱棣、嫡三子1404年─1431年永樂二年封。洪熙元年就藩彰德府。宣德六年薨。
趙悼僖世子朱瞻朱高燧、嫡一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宣德二年卒。
趙惠王朱瞻塙朱高燧、嫡二子1432年─1455年永樂二十二年封安陽王,宣德七年襲封。景泰五年薨。
趙悼王朱祁鎡朱瞻塙、嫡一子1456年─1460年景泰六年襲封。天順四年薨。
趙靖王朱見灂朱祁鎡、庶一子1465年─1502年成化元年襲封。弘治十五年薨。
趙莊王朱祐棌朱見灂、庶三子1503年─1518年弘治五年封清流王,弘治十六年襲封。正德十三年薨。
趙康王朱厚煜朱祐棌、嫡一子1521年─1560年正德十六年襲封。嘉靖三十九年薨。
趙恭王朱載培朱厚煜、庶一子追封嘉靖十年封獲嘉王。十六年薨,謚昭定。后以孫常清襲趙封,進封親王,改謚曰恭。
趙安王朱翊錙朱載培、庶一子追封嘉靖二十八年封世孫。三十八年薨。以子常清襲封。追封王,謚曰安。
附趙國宗理
趙府宗理朱載垸朱厚煜、庶四子1561年—1565年嘉靖十九年封成皋王,三十九年因載培薨,次年三月暫兼理趙府事。四十四年還政。
趙國續封
趙穆王朱常清朱翊錙、嫡一子1565年─1614年嘉靖四十四年襲封。萬曆四十二年薨。
趙世子朱由松朱常清、嫡一子萬曆十三年封世子。四十二年未襲薨。無子。
趙王朱由桂朱常清、庶七子萬曆二十七年封壽光王。三十六年薨,謚昭敬。后以子慈襲封。追封王。
趙王朱慈朱由桂、嫡一子1617年─16??年萬曆中改封世孫。四十五年嗣封。崇禎初薨。無嗣。
趙恪王朱常㳛朱翊錝、庶一子1632年─1644年成皋昭裕王朱翊錝子。初封成皋王長孫。萬曆十五年襲封成皋王。崇禎五年進襲趙王。十七年李自成陷彰德府後被殺。弘光時謚。
趙王朱由棪朱常㳛、子1646年─1647年隆武二年四

人物影響


趙王為邯鄲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使人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