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托主義

鐵托主義

鐵托主義是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命名的一種具有南斯拉夫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體系。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指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拋棄僵硬的冷戰思維,擺脫意識形態的狹隘偏見,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尺度,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外事務,抵制蘇聯的干涉和控制和堅持民族與國家獨立。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拒絕服從由蘇聯的莫斯科發布的命令,在蘇聯和南斯拉夫之間產生重大的分裂。

簡介


鐵托主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共產黨的執政方針和政策的基礎上,即:在各個國家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方針和政策,必須基於這個國家本身所特有的條件而有別於其他國家。在鐵托時代,這就意味追求共產主義的目標應該獨立於(而且經常是對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政策。這一目標導致鐵托支持以色列的存在和以色列國的建立,而和蘇聯不同。
與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斯大林主義影響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同,南斯拉夫是依然獨立於莫斯科的。這一方面是因為鐵托強有力的領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南斯拉夫共產黨解放南斯拉夫時,蘇聯紅軍只提供了有限的幫助。這一切也使得南斯拉夫成為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之前,在所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唯一一個頂住了壓力的、獨立於莫斯科的政權,鐵托對自己能使南斯拉夫獨立引以為傲。

內容


一般認為“鐵托主義”的成因有其撲朔迷離的內幕,從外部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戰時遺留的齟齬;國家利益的衝突;對外政策的分歧。鐵托主義的特點,主要在於體現共產黨的執政政策和做法的基礎上,即是:在每個國家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方式和政策,這一目標的結果之一是,鐵托不像蘇聯,他支持以色列的存在和以色列國的建立。
在莫斯科把它視為“異端”的期間,鐵托主義曾經是個貶義詞。這段時間自1948年開始直至1955年為止,其間蘇聯和南斯拉夫之間的關係被稱為“Informbiro”。
有別徠於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斯大林主義影響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依然獨立於莫斯科。這是由於鐵托元帥的堅強領導和另一個事實,即是在南斯拉夫共產黨解放南斯拉夫時,從蘇聯紅軍只獲得有限的幫助。它也成為唯一一個在巴爾幹地區頂住壓力的,以仍然是“社會主義”但卻“獨立”的政權,在莫斯科參加華沙條約的國家,直至它退出為止。蘇聯共產主義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鐵托對自己能使南斯拉夫獨立引以為傲。
蘇聯及其衛星國通常指責南斯拉夫是“托派”和法西斯主義,收費鬆散的基礎上,鐵托的自我管理(samoupravljanje)和理論相關的勞動(利潤分享政策及企業職工國有工業發起的他,米洛萬đilas,愛德華kardelj在1950年)。這些,蘇聯人看到(或佯稱要見)的種子會共產主義,甚至統合主義。
宣傳攻擊圍繞著漫畫的鐵托屠夫《關於工人階級》,其目的是要找准他是一個秘密特工的西方帝國主義。鐵托是事實上的歡迎西方列強作為盟友,但他從未喪失共產全權證書。期間,不過,當時的標誌是嚴厲鎮壓反對派的人,表示欽佩,為前蘇聯國家。最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持不同政見者被送往刑法陣營golio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