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髎

次髎

徠次髎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髂後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2骶后孔。現代常用於治療腰骶神經痛、腰骶關節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礙、泌尿系感染等病證。

簡介


● Cìliáo BL32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 功效:健腰調經,補益下焦,清熱利濕

穴名釋義


● 次,第二;髎,骨隙,指骶骨后孔,本穴在第2骶骨孔中,位置次於上髎,即居次上,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骶區,正對第2骶后孔中。

簡便取穴

● 俯正坐或俯卧位,兩髂嵴高點連線與脊柱交點,向下數3個椎體,再旁開肩胛骨內緣(近脊柱側點)至后正中線距離的一半為膀胱俞,在膀胱俞與后正中線之間,有一個指甲大小的凹陷,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徠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
● 淺層有臀中皮神經;深層有第2骶神經后支的肌支及骶外側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


● 婦科及男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遺精,疝氣,子宮內膜炎,附件炎,不孕症,睾丸炎。
● 局部病症,例如腰骶痛,膝軟,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 消化系統疾病,如泄瀉,便秘等。
● 泌尿系統疾病,如遺尿,小便赤淋,前列腺炎,尿瀦留。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1~1.5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尖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0~15分鐘;艾炷灸5~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之十二》: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次髎主之。
●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后取尾骶與八髎。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四》:次髎二穴,在第二空夾脊陷中,治疝氣下墜,腰脊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小便赤淋,心下堅脹。

常用配伍


● 配環跳,治前列腺炎。
●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 配胞肓、承筋,治腰膝痛、惡寒。
● 配會陽,治老年性尿失禁。
● 配太溪、膀胱俞,治足凊不仁。
● 配湧泉、商丘,治痛經、不孕。
● 配氣海、腎俞,治遺尿。
● 配關元、三陰交,治月經不調、帶下。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