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書院
景點
杜陵書院位於耒陽一中,因校內有杜甫墓而得名。唐哀帝天佑四年耒陽知縣朱昂,在杜甫墓旁創立杜陵書院。為四合院封山式建築,後主殿及東側房子拆除,僅存西側和后棟八間危房。1940年湖南省主席薛岳重修杜公墓碑。1956年7月,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原樣重建西棟創杜甫陳列室,2002年9月立青銅杜甫塑像於墓碑前。
杜工祠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耒陽知縣朱昂立杜陵書院,於墓前建杜公祠,為四合院封山式,正中明堂設木質雕像,各祭文碑刻環刻於石欄上,東西棟有房子10餘間,供祭祀與守墓用。墓前立有1940年湖南省主席薛岳重修杜公墓碑。1956年7月,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7年,杜甫像和所有碑刻全被造反派毀棄。1975年,耒陽一中擴建校舍,將杜公祠主殿及東側房子拆除,僅存有西側和后棟八間危房,1992年由市一中依原樣重新建西棟創杜甫陳列室,2002年9月立青銅杜甫塑像於墓碑前。
杜陵書院
進入書院,迎面是藏書樓,一層為磚券窯洞三孔,中辟小板,其頂部為二層孔聖堂的月台。窯洞兩側有石砌台階可登二層,孔聖堂面寬五間,進深三椽,單檐懸山頂。三架梁前帶插廊,無斗拱裝飾,廊柱四根,柱頭均有砍斜。明間廊柱柱礎為雙層,底層圓雕六位力士,上層為素麵鼓石,雕刻手法細膩,刻畫出了力士的威風凜凜的氣勢。孔聖堂兩側各跨耳殿一間,進深二椽,單檐硬山頂。東耳殿檐下走馬板,陰刻楷書“敬業”兩字,通雀替高浮雕牡丹、蓮花圖案;西耳殿檐下走馬板,陰刻楷書“樂群”兩字,通雀替高浮雕二龍戲珠紋飾。
小杜村“杜陵書院”,整體保存較好,布局合理,結構穩定,依建築形制判斷,應為清早期建築,對研究山西晉南明清時期書院建制及演變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杜陵書院在革命時期成為了耒陽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基地。1919年,“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耒陽,一中師生舉行罷課,上街遊行,高呼“廢除二十條,嚴厲抵制日貨”等愛國口號。是年暑期,師生組織宣傳團隊到城鄉演文明戲,發表演說,開展反帝、反封建宣傳。1928年2月16日,朱德率領工農紅軍第一師在耒陽農民武裝的配合下,攻克耒陽縣城。2月17日,中共耒陽縣委在杜陵書院召開擴大會議,增選了縣委委員,研究決定成立蘇維埃政府,確定了候選人名單。1928年2月19日,在杜陵書院原址召開耒陽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耒陽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政府機關設杜陵書院舊址,組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全師2000多人,600餘支槍,1000多桿鳥銃。是年3月11~12日,中共耒陽縣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杜陵書院公開,討論決定土地革命等問題。會後,全縣開展插標分田和鎮壓反革命分子的運動。3月30至31日,中共耒陽縣委、耒陽縣蘇維埃政府率領黨政機關及農軍萬餘人,由杜陵書院出發,分三路尾隨工農革命軍向井崗山轉移。1948年(解放前夕)2月,雷天一受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來耒陽開展地下黨的工作,應聘為耒陽一中歷史教員,在合法的身份掩護下進地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