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漢烈的結果 展開

楊漢烈

原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

楊漢烈(1884-1940年),男,又名取,字克忠,安溪蘆田三洋人。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救父被豪族誣為匪,報官緝捕。他不甘被擒,與同伴楊學良等截殺官差,落草為寇。

人物生平


民國初年,楊漢烈率隊到同安投靠革命黨,被任命為兵工團第三營營長。
民國一年(1918年),民軍興起,漢烈於是年秋任閩南護法軍團長,后改任第六團團長。
民國十年(1921年),省軍馬步雲入安溪進行招撫,委漢烈為旅長。
民國11年(1922年)任東路討賊軍暫編第一師師長。11年夏,省垣事變,閩督李厚基被逐,馬步雲也倉惶退去。漢烈率部入城,受廣州節制,建東路討逆軍暫編第一師任師長,統率同安葉定國,羅岩林桂清、三洋楊學良、東溪陳錚四個旅。未幾,葉定國回同安自建旗號,漢烈所部亦改為東路討賊軍新編第一師。時南北交訌,軍閥混戰,地方混亂,民軍內部爭權奪利,漢烈才華平庸,無能節制。各旅就所據地域派餉給養,師部的經費緊缺。於是漢烈即發行“漢源匯票”,強制民間流通使用,以補充家用和軍需,招致民間怨尤。至14年其侄楊國標(獨立團長)誘殺楊學良后,漢烈更是一蹶不振,能夠號令的僅有獨立團。
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國民革命軍北伐,漢烈配合閩南各部民軍為內應。翌年春,他率部到福州接受改編,被編為“新編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漢烈任旅長。同年11月十一軍假道入閩,新編軍均被繳械,漢烈逃回安溪。同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漢烈與閩南各部民軍為內應。翌年他率部到福州接受改編,被編為“新編第一軍第一師第二旅”,任旅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冬,漢烈圖謀東山再起,率國標、郭宗兩部攻取官橋,進逼縣城。時縣城為李昭言所據,隔河相峙,河淺可涉,漢烈下令急攻,謂“如先登者賞銀五十元”。士卒請給現金,漢烈無以對,勢遂渙散,敗回三洋。以後又曾數度突襲官橋,均未能奏效。自后匿居三洋老家,不復出山。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閩南綏署主任蔣鼎文委漢烈為少將參議,月發薪餉240元。同年底,胡漢民與陳濟棠在廣州發表倒蔣宣言,通電全國,漢烈參與署名。24年漢烈到漳州,蔣鼎文知漢烈署名倒蔣,派人抓捕。漢烈化裝逃回三洋,再不敢涉足漳州,薪款亦告斷絕。抗日戰爭后,漢烈家庭生活全靠農業收入,並顧匠製作棺材出售,以補零用。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楊漢烈被閩南綏署主任蔣鼎文委任為少將參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省保安團進駐安溪長坑剿匪,匪首王桂賢逃匿深山,保安團長鄭旌溪命漢烈率壯丁五百,搜索朝天山一帶。漢烈不敢違抗,草鞋竹笠,翻山越嶺,歷七晝夜,無所獲。同年5月鄭旌溪命中隊長梁耀星槍殺楊國標於三洋至蘆田途中,漢烈憂懼交加,神情恍惚,語常失態,於同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病歿。

人物事件


光緒二十九年(1903),漢烈的堂親因事殺人,楊姓豪族誣楊章鳳為兇手,強行擄去,進行勒索。漢烈變賣家產得銀430元,託人議贖,尚不肯罷休。漢烈無奈,哭訴於同伴楊學良。楊學良聽了十分氣憤,建議把款購買槍支彈藥,用武力劫奪。於是,漢烈購得長短槍數桿,糾集學良等十多人,乘夜包圍小樓,劫回楊章鳳。豪族指漢烈為匪,報官緝捕。漢烈與楊學良等不甘就擒,截殺官差,又得槍十多桿,遂落草為寇。同夥喜其忠厚勇敢,共推為首領。清政府鞭長莫及,只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