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之泰然

漢語成語

處之泰然,漢語成語,拼音是chǔ zhī tài rán,意思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的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出自《三國名臣序贊》。

基本釋義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

詳細釋義


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典故


泰然:毫不在意的樣子。形容在困難、窘迫的境遇中鎮定自若,毫不介意。
宋.朱熹《牧齋記》:“古之君子,一簞食瓢飲而處之泰然,未嘗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乎其言者。”
《宋史.楊霆傳》:“兵民雜處,庶務叢集,霆隨事裁決,處之泰然。”
葉聖陶《老沈的兒子》:“他說上一回寫信提起那個謠言,不過是隨便告訴一聲罷了,他原來處之泰然。”亦作“泰然居之”。
宋.陳亮《王珪確論如何》:“太宗方奮然有運天下豪傑之心,使新進迭用事,而玄齡泰然居之,不以進退自嫌。”亦作“泰然處之”。
《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凡土木之勞、聲色之樂、宴安鴆毒之惑,皆宜痛絕勇改,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時。”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面對困難與變故的態度
示例
葉聖陶《老沈的兒子》:“他說上一回寫信提起那個謠言,不過是隨便告訴一聲罷了,他原來處之泰然。”
朱熹《牧齋記》:“古之君子一簞食瓢飲而處之泰然,未嘗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乎其言者。”
大赤包聽出瑞宣的諷刺,而~,她尖聲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季羨林《馬纓花》:“這樣的氣氛同我當時的心情是相適應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麼鬼神,所以我住在這裡,也還處之泰然。”

用法搭配


運用: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謂語、賓語;褒義成語。
例句:對這事他處之泰然,一點也不害怕。

成語出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為什麼不去謀個一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孔子讚歎顏回吃的是一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