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青春頌的結果 展開

青春頌

亞當·密茨凱維奇創作詩歌

《青春頌》是波蘭愛國詩人密茨凱維奇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歌頌青春活力,召喚青年聯合起來推翻舊世界,建設新生活。詩歌在當時的青年中廣為流傳,並且在1830年的華沙起義中起在很大的鼓動作用,成為眾口傳誦的戰歌。

作品原文


我要飛翔在這死滅的世界之上,
我要飛向幻想的天堂,
在那裡,熱情創造了奇迹,
撒下了新奇的花朵,
以金色的畫像顯示著它的希望。
當一個人走向垂暮的時候。
他不得不低下他那打皺的額頭,
用他的遲鈍的目光,
只看見他身邊的世界。
青春,飛吧!
從地平線上高高地飛起,
以太陽的光照,
穿透這密集的人群。
你往下看!那裡,永不消失的雲霧
遮蓋了泛濫著怠情旋渦的土地,
這就是我們的大地。
你看!在那一動也不動的死水之上,
冒出了一隻負著甲殼的爬蟲,
它就是一隻船,既張帆,又掌舵,
在本能地追趕著一隻更小的爬蟲,
它跳起來了,一忽兒又深深地鑽入水中。
它不去觸碰水浪,水浪也不來犯它,
可這時候,它像水泡似地,在礁石上碰得粉碎。
誰都不知它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
這就是自私者的命運。
青春!生命的美酒會給你帶來甜蜜,
只要你和別的人一起品嘗。
每當你將全線連接著天堂,
你的心就會陶醉於天堂的歡樂。
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
大眾的幸福乃是我們的目的。
團結就是力量,熱情才有智慧。
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
幸福屬於那些在痛苦中倒下,
奮不顧身地給別人,
提供了通向光榮之城的階梯的人們。
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
儘管道路崎嘔和艱險,
暴力和軟弱使我們不能前進,
要以暴力反抗暴力,
對軟弱,從小就要學會去克服它。
如果搖籃里的孩子敢於斬斷多頭蛇的頭,
他長大后就會掐死馬怪,
就會從地獄里拿來犧牲,
就會去天堂里爭取月桂。
去吧!去那目光莫及的遠方,
摧毀理智所不能毀壞的一切,
青春!你的手臂就像雷電似的威風,
你的飛翔宛如雄鷹般的驕健。
嘿!肩井著肩,用我們共有的鏈帶
把這個地球纏住,
把我們的思想和靈魂。
都射在一個焦點上,
然後,在這個地球上佔住一塊地盤。
我們要把你推上新的道路,
一直到你脫下發霉的皮殼,
記起你的綠色的年代。
在一些黑夜和混沌的國度里,
愛爭吵的分子正在大聲喧鬧,
上帝大叫一聲:“站起來!”
物的世界就牢固地立於定位上。
大風呼嘯,洪水泛濫,
天上的星星在閃灼。
在人間還是一片沉寂的黑夜,
情慾的因素還在不斷地爭吵,
可那裡升起了愛的火焰,
混濁中出現了靈的世界,
青春將它擁抱在自己的懷中,
友誼和它永遠結合在一起。
大地上無情的冰雪,
和遮掩著光明的成見一齊消匿,
歡迎你,自由的晨曙,
拯救的太陽在跟著你升起。

創作背景


該詩寫於1820年12月,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學生愛國民主活動高漲的年代。剛剛參加工作的密茨凱維奇,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詩人一方面強烈地感受到古老的封建貴族社會行將滅亡,另一方面也堅信嶄新的社會正踏著青春的步伐走來。為了號召廣大年輕人團結在青春的旗幟下,為“大眾的幸福”而奮鬥,他將自己的這種改變現狀、追逐光明、呼喚自由的願望融入詩歌中,激情洋溢地寫下了這首充滿鼓舞力和感染力的詩篇。

作品鑒賞


雖然“頌”是古典主義文學慣用的詩體形式,詩人卻在具體寫作的過程中,突破了古典主義的束縛,拋棄了那種墨守成規、平穩克制的風格,以長短不齊的詩行、抑揚頓挫的音節和瑰麗熱情的語詞表現出異常活躍的浪漫主義情懷。除此之外,詩人還廣泛運用比喻、象徵、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法,把昏暗的現實與可能的未來並置,讓讀者在感受巨大的反差的同時,又能擁有準確的判斷。
詩歌一開始,詩人就立場鮮明地批判了“死滅的世界”,歌頌了“幻想的天堂”。在詩人看來,“死滅的世界”里居住著“沒有心,沒有靈魂”,只有骸骨的人民;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失去了青春朝氣,額頭布滿皺紋,目光已然遲鈍,苟安於世;另一部分人即使還年輕,卻在“死水”般污濁的社會裡爭名奪利,雖生猶死。這樣一幅懶惰的、混亂的、沒落的、腐朽的生活畫卷,既是泛指,也是對波蘭現實狀況的深刻揭露。與他們不同的是,廣大的年輕人要憑藉“青春”賜予的雙翼,飛出雲霧瀰漫的“死滅的世界”,飛向充滿熱情、新奇和希望的“幻想的天堂”。
進入第四詩節后,詩人直接以激昂的筆鋒高歌青春的偉力。青春不但能夠像太陽那樣“穿透”蠅營狗苟的人群,還具有“雷電似的威風”、“雄鷹般毀理智所不能毀壞的一切”,“去那目光莫及的遠方”。更為可貴的是,青春的偉力堪與上帝的神力相媲美。太初之時,我們的世界只有“黑夜和混沌”,上帝讓“愛爭吵的分子”趨向平衡,使“物的世界牢固地立於定位上”。現實社會裡,“情慾的因素”紛爭不斷,“人間還是一片沉寂的黑夜”,青春孕育出“愛”,哺養著“靈”,將“友誼”種進年輕人的心裡。最後,青春使“無情的冰雪”和“遮掩著光明的成見”消散,詩人熱情地伸開雙臂,歡迎“自由的晨曦”和“拯救的太陽”。

作者簡介


青春頌
青春頌
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1798年12月24日-1855年11月26日),波蘭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詩人。生於律師家庭,從小了解祖國的悲慘命運。1822年出版詩集《歌謠與傳奇》。由於參加愛國活動,1823年被沙皇當局逮捕,流放俄國五年之久,與普希金結為至交。1832年遷居巴黎,專事寫作。1854年因染霍亂客死異鄉。密茨凱維支主要詩作有詩劇《先人祭》,敘事詩《格拉席娜》,《塔杜施先生》。作品中貫穿著爭取祖國解放的理想。他的詩想象瑰麗,描寫生動,形式通俗,為波蘭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