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地耳草的結果 展開

地耳草

地耳草

徠地耳草,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乾燥全草。味甘、微苦,藥性涼。歸膽、肝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傳染性肝炎,瀉痢,小兒驚風,疳積,喉蛾,腸癰,癤腫,蛇咬傷。產自廣東、廣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簡介


● 正名:地耳草
● 英文名:Diercao
● 別稱:田基黃、小田基黃、田基莧、香草、雀舌草、蕎殼草、合掌草、降龍草、跌水草、小元寶草、耳挖草、寸金草、七寸金、七層塔、一條香、金鎖匙、紅孩兒、田邊菊、劉寄奴、痧子草、光明草、小王不留行、細葉黃、水榴子、觀音蓮、雷公箭、斑鳩窩、土防風、楓草兒、黃花仔、蛇喳口、禾霞氣

功效與作用


● 地耳草具有散瘀消腫、利濕清熱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地耳草有增強免疫力、保護肝臟、抗菌、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 地耳草可以用來治療跌扑損傷、濕熱黃疸、瘡癤癰腫,也可以治療急、慢性肝炎等。
● 研究顯示,地耳草還可以治療肝內膽管結石。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地耳草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
● 脾胃虛弱者,請謹慎使用地耳草。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使用地耳草前,請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地耳草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溫馨提示

● 用藥前,應諮詢專業醫生,並遵醫囑規範用藥,可以有效降低服藥產生的不良反應。

如何使用地耳草


● 地耳草煎汁內服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地耳草的每日常規使用劑量為9~15克。入藥劑量,遵醫囑使用。
● 地耳草煎汁外洗患處,可治療濕疹。
● 地耳草搗爛取汁漱口,可治療口腔炎。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酒水和茶類等,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藥物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未見文獻報道地耳草有毒性作用。目前,也未見資料顯示服用地耳草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請諮詢專業醫生。

我該如何選購地耳草


● 地耳草主要分佈在湖南、江西、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區。
● 地耳草為黃褐色,根須狀。莖多單一,部分莖的底部有些許分枝,表面為黃棕色或黃綠色;質地比較脆,容易被折斷,斷面中空。葉子對稱生長,沒有柄;葉片為卵圓形或卵形,邊緣整齊,沒有鋸齒。聚傘花序頂生,花朵為橙黃色或黃色,比較小,長有5片萼片和5片花瓣。地耳草聞起來沒有臭味,嘗起來味道微微發苦。
● 放於乾燥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潮。

含地耳草的中成藥有哪些


● 田基黃注射液:具有消腫散瘀、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 中華跌打丸: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祛瘀活血、活絡舒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瘀痛、筋骨挫傷、創傷出血等。
● 清肝敗毒丸: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急、慢性肝炎。
● 田基黃糖漿:具有消腫散瘀、利濕清熱的作用,可以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病毒性肝炎。

地耳草和地膽草的功效一樣嗎


● 地耳草為藤黃科植物類中藥,地膽草為菊科植物類中藥。地耳草和地膽草都可清熱消腫,治療濕熱黃疸、瘡癤癰腫。
● 地耳草和地膽草的功效區別:
● ● 地耳草還可利濕、散瘀,用於跌扑損傷等。
● ● 地膽草既還可入肺經,清肺熱;同時還有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用於感冒高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目赤、痢疾。

用藥誤區


● 誤區:地耳草可治療肺熱咳嗽
● ● 地耳草具有清熱消腫、利濕、散瘀的功效,可治療濕熱黃疸、瘡癤癰腫、跌扑損傷等。但地耳草主要入肝經和膽經,主要清肝膽濕熱,清肺熱作用不明顯。因此,地耳草不能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找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學和藥學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