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中藥
卷柏是卷柏科植物卷柏或墊狀卷柏乾燥的全草。卷柏藥性平和,味辛。歸心、肝經。卷柏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生物鹼、苯丙素、有機酸、蒽醌等。其中,黃酮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卷柏中,穗花杉雙黃酮的含量不能少於0.30%。
● 正名:卷柏
● 英文名:Juanbai
● 拉丁名:Selaginellae Herba
● 別稱:神投時、山拳柏、佛手草、萬年青、老虎爪、大還魂草、長生不死草、萬年松、—把抓、拳頭草、萬歲、豹足、求股、石蓮花、回陽草、交時、九死還魂草、見水還陽草、石花、還魂草、含生草、地面草、打不死、鐵拳頭、岩松、不死草、長生草、回生草
● 卷柏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卷柏炭具有化瘀止血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卷柏具有止血、降血糖、抗腫瘤、抗凝血、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作用。
● 卷柏可用於治療癥瘕痞塊、經閉痛經、跌扑損傷等;卷柏炭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脫肛、崩漏等。
● 如果您有卷柏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卷柏。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需謹慎使用卷柏;如果需要,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卷柏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卷柏和卷柏炭都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卷柏和卷柏炭的每日常規用量都是5~10克。
● 卷柏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增損茵陳酒:和茵陳葉、防風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祛風除濕、補腎助陽、溫經通絡的作用,可用於肌肉乾枯、半生不遂、肌肉酸痛等。
● ● 蠻夷酒:和遠志、白朮、龍膽草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補腎健脾、消積導滯的作用,可用於八風十二痹、宿食、偏估不遂、房勞七傷、月經不調、婦人產後余疾等。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卷柏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卷柏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目前,未見文獻報道卷柏有毒性作用,也沒有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卷柏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卷柏,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卷柏主要產自山東、河北和遼寧。
● 卷柏具有如下特徵:
● ● 卷柏:整體捲縮如同拳狀。枝叢生,多為綠色或棕黃色,枝條向內捲曲,比較扁且有分枝,枝上有許多鱗片狀小葉,小葉先端有長芒。背葉(側葉)的背面邊緣為膜質,顏色為棕黑色;中葉(腹葉)為卵狀矩圓形,共有兩行,斜向上排列,葉子邊緣為膜質,有不整齊的細小鋸齒。基部殘留有棕色至棕褐色鬚根,分散生長或聚集生長。質地比較脆,容易被折斷,沒有明顯的氣味,嘗起來味道比較淡。
● ● 墊狀卷柏:鬚根多分散生長;中葉(腹葉)為卵狀披針形,共有兩行,直向上排列;葉片左右不等,外緣因向內折而較厚,內緣比較平直,邊緣比較平滑。
● ● 飲片:多為捲縮的段狀,枝多為綠色或棕黃色,枝條向內捲曲,扁平狀,有分枝,枝上有許多鱗片狀小葉,小葉先端有長芒。背葉(側葉)的背面邊緣為膜質,顏色為棕黑色;中葉(腹葉)為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斜向或直向上排列,葉子邊緣為膜質,比較平整或有不整齊的細小鋸齒。沒有明顯的氣味,嘗起來味道比較淡。
● ● 卷柏炭:卷柏的加工品,為焦黑色的、捲縮的段狀,枝條向內捲曲,扁平狀,有分枝,枝上有許多鱗片狀小葉。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
● 痛可寧注射液:有開郁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惡性腫瘤引起的疼痛。
● 千柏鼻炎片(膠囊):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通竅、活血祛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鼻塞、鼻癢、流黃稠涕、嗅覺遲鈍等,也可用於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的治療。
● 消痔靈片:具有解毒斂瘡、收斂止血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內外痔瘡。
● 活絡止風丸:可以祛風止痛、養血活絡,能治療肩背疼痛、筋骨無力、走路艱難、手足麻木。
● 茯蟻參酒: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腎的功效,可用於失眠、食慾不佳。
● 卷柏是卷柏科植物卷柏或墊狀卷柏的全草,黃柏是芸香科植物黃皮樹的樹皮。兩者功效不同。
● ● 卷柏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癥瘕痞塊、經閉痛經、跌扑損傷等。
●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瀉痢、黃疸尿赤、熱淋澀痛、帶下陰癢、骨蒸勞熱、遺精、盜汗、濕疹濕瘡、瘡瘍腫毒等。
● 誤區:卷柏可以清熱瀉火
● ● 卷柏的主要功效是活血通經,多用於治療癥瘕痞塊、經閉痛經、跌扑損傷等,可見卷柏不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