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角村
吹角村
徠吹角村,地名,隸屬於重慶市綦江縣打通鎮,全村耕地面積為2825畝,農民經濟收入來源有工商服務業、種植養殖業、勞務輸出等。
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村黨支部下設兩個支部共有黨員92名,預備黨員3名,其中外出流動黨員10名。根據重慶市文明村鎮創建標準和管理辦法的要求,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經過充分調查研究,針對新形勢下農村的實際情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為主題,以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創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發揮村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和全體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調動全體村民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裡資源,通過創建把吹角村建設成為一個生活寬裕、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管理有秩、健康和諧的文明村。
吹角村村總徠支、村民委員會把創建工作放到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村總支書任組長,村主任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實施,其他村幹部分別擔任村調解委員會、村治保委員會、村婦女工作委員會等職務,使創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健全和完善村民會議制度、學習制度、財務制度、村規民約等各種工作制度。確保領導班子團結,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作風民主,工作務實。吹角村定期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廣大村民對創建文明村工作認識;在此基礎上,村支部、村委會利用聚會等方式,向全體村民宣傳公民道德規範、文明禮儀常識、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法律法規,提高村民遵章守紀、爭當優秀公民的自覺性,使廣大村民增強參與創建文明村活動的熱情,為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
吹角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確定符合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實際的生產發展路子,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木瓜產業2120畝。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拓寬群眾增收目標,通過採取提供勞動用工信息、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外出人員工作技能等措施,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多渠道就業,進一部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率,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計劃2007年新增加勞務輸出300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壯大經濟實力,增加集體積累,不斷增加集體經濟組織為廣大群眾服務的功能。
吹角村農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收入在綦江打通鎮處於領先水平。進一步完善村級社會服務實施,以方便群眾生活。關心弱勢群體,孤兒、五保老人、貧困戶等得到妥善安置,確保衣食無憂。教育有力堅持對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廣泛開展“三基”(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三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科”(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三思”(窮則思富、富則思進、致富思源)等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思想覺悟,增強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經常開展公民基本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及艱苦創業精神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履行義務。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及時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妥善安置留守兒童,動員村民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吹角村成立村民學校,加強科技、教育陣地建設,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紮實抓好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適齡兒童入學達率100﹪,青壯年無文盲。加快農村醫療事業發展步伐,規範建設村衛生室,讓村民普遍享受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認真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確保參保率達到90﹪以上。樹立文明婚育新風,提高生殖健康水平,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率全面達標。
吹角村注重載體建設,豐富創建活動,創建活動有規劃、創建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創建面達到90﹪以上。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院壩”等文明細胞創建活動,且村、鎮、縣三級“十星級文明戶”達到60﹪以上。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完善村規民約,營造文明氛圍。強化文化體育設施、場所和群眾文化組織建設,經常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杜絕封建迷信活動,無歧視、待婦女、老人及兒童現象,基本形成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助人為樂、關心集體、保護環境、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睦、團結友善的村風、民風。珍惜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村民無濫伐、濫墾、濫采、濫挖現象,無捕殺、銷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現象,無破壞生態環境事件。
吹角村鼓勵村民建新房、建沼氣池,不斷改善村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加大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改庭院工作力度,做好庭院保潔工作。硬化村社連戶道路,方便村民出行。積極開展創衛工作,清理污溝、垃圾、路障,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搞好綠化美化,提高綠化覆蓋率。吹角村深入發動、形成合力。創建文明村必須緊緊依靠廣大村民的參與。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村黨支部、村委會要在思想發動、組織動員上下功夫,積極引導群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使其自覺投身於文明村的建設之中。綦江縣打通鎮吹角村按照文明村建設的標準,制定詳實的目標規劃、規章制度、文明規範、村規民約、創建指標等內容。排出各項建設時序進度表,並抓緊落實,及儘快組織實施。確保半年小變化,一年大變化。各負責人要強化責任意識和全局觀念,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全體村民都很認真協助、配合吹角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決心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直接指導下,發揚成績、糾正不足、努力爭取、不斷創新,使各方面做得更好,成為名副其實的文明村。
打通鎮吹角村村支兩委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經濟林木和多經作物,為到富開闢了新門路。
近兩年來,該村結合吹角小流域治理工程,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全村23個合作社實施分類指導。到2002年底,全村退耕還林栽種核桃800畝,種烤煙420畝,種優質辣椒600畝,黨員、幹部起好了帶頭模範作用。村黨總支書記程先別租賃荒山150畝,栽種板栗100畝、木瓜50畝;吹角21社社長王港全每年帶頭種烤煙10畝,收入1.4萬元。今年該村新柑核桃700畝、板栗200畝、種烤煙500畝。同時,與經濟發展配套的基礎建設也進一步完善。去冬以來,全村發動群眾維修社級公路9條18公里,新修角5、6社公路一條1.5公里,實現了社社通公路。同是,維修堰渠7條10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為全村農田灌溉,確保農業豐收提供了保障。
7月28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制定的“領導掛點、部門包村、黨員幫戶”活動的精神,縣就業局黨支部書記、局長徐瓊珍帶領相關人員深入聯繫村——老林鎮吹角村開展幫扶活動,並對聯繫幫扶工作開展調研。吹角村位於老林鎮東面,距縣城40餘公里, 6個村民小組,276戶,現有勞動力423人(其中外出務工勞動力301人),全家外出的有31戶,耕地面積647畝(含退耕還林250畝),村上無集體經濟收入,現有債務15.8萬元。全村黨員17人,村級活動場所90平方米,辦公設施簡陋。該村產業結構單一,零散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紅苕、花生、土煙、油菜等, 2009年人均收入3150元。全村僅有一條毛坯社道公路,並且5、6社不通公路,經濟貧困落後。
在當天的幫扶活動上,就業局一行還為結對幫扶的困難戶送去了慰問金。在幫扶對象劉元術家,徐瓊珍同志與他親切交談,了解他家的實際困難,鼓勵他要樹立生活的勇氣,戰勝困難的信心。走訪慰問每到一處都洋溢著融融溫情,體現了黨的溫暖。特困戶李國成接到慰問金后,眼含熱淚地說:“感謝就業局領導對我們困難戶的關心和幫助,感謝黨的幫扶好政策。”並表示,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的生活環境,早日步入小康之路。
隨後在與老林鎮和吹角村幹部群眾座談時,徐瓊珍同志表示:一是幫助開闢致富門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利用該村大量丘陵坡地閑置的土地資源,採用“支部+協會”的模式,計劃規模種植乾果林600畝,做大“一村一業一品”支撐產業,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徑,推動新農村建設。二是幫助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配合解決群眾在交通、飲水、用電、通訊、廣播電視和上學、就醫等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和具體問題。協助抓好支部文化陣地建設,幫助完善村級活動室操場建設。三是幫助搞好群眾種養殖技能培訓,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利用就業局就業培訓的優勢,開展創業意識、農村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四是積極探索幫扶新機制,助推幫扶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堅持幫扶與勵志相結合、日常幫扶與臨時救助相結合、物質幫助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為幫扶對象提供政策諮詢、市場信息、項目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支持,使幫扶對象在3年內基本擺脫貧困,生產生活水平有明顯提高。
據悉,在結對幫扶活動伊始,就業局就制定了嚴密的幫扶措施,與村“兩委”密切配合,與困難群眾親如一家,真正樹立起包村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