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化學系

中山大學建立的理學系之一

中山大學化學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首批建立的理學系之一。

基本介紹


本系學士班成立於1981年,並在大學部已奠立了良好的基礎後於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繼於1989年成立博士班。目前大學部學生約有一百七十名,碩士班研究生約一百名,及博士班研究生約四十名。本系的師資充沛優良,目前有專任教師二十一位及兼任教師一位,皆擁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
由於師資及儀器設備之不斷擴充,於1990年落成了一幢六層樓具現代化學實驗室設備的化學館(右圖),使得化學系所的硬體設施得以大量的擴充。並陸續於2006年重建最新式的普通化學及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室,及2007年換新所有儀器分析及物理化學實驗的儀器,使大學部學生擁有安全、優良的學習環境。
多年,化學系所在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已頗具規模。在圖書及儀器設備方面,除了運用教育部每年固有的圖書儀器設備費外,更充分利用專案方式,獲得教育部及國科會大力補助圖書及儀器設備的購置,更利用國科會及其他公、民營企業及研究機構之專題研究計畫及委託研究計畫等專案經費,使系所之圖書及儀器設備大幅成長而臻於完備。目前本系除一般共用之教學及研究設備外,更擁有國內大學相當完備的有機、生化及原子質譜中心。
本系教授的專長及研究興趣大致可區分為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金屬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與分析化學等領域,分列如下:
有機化學:研究範圍包括新合成方法的開發,天然物及藥物的合成,過渡金屬化學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反應機構的探討,不穩定化合物的合成及液晶材料的研究等。
無機化學及有機金屬化學:研究的項目主要有超分子配位化合物合成、有機金屬化學合成及應用、均勻相觸媒、發光材料、無機光電化學、奈米粒子製備、奈米導線製備等化學及物理無機化學。
物理化學與理論化學:研究方向大致可分為化學動力學、表面化學、觸媒反應、奈米科技、雷射化學及理論計算等方面。
分析化學:研究項目主要為電分析化學、原子光譜分析技術、奈米分析技術、質譜分析化學及生化分析。
化學系所在教學上涵蓋了化學之各主要領域,使年青學子有充分的機會修習自己喜愛的課程與領域,並著重於理論與實際的配合。每年系所提供的課程高達四十餘種,更鼓勵大三、大四的同學依個人之興趣選修專題研究及書報討論,使其與研究生一樣,實際加入教授的研究實驗室從事研究的工作,並加強閱讀研究論文的能力,期使學生除了課業的修習外,更能及早養成獨立自主、自動自發的研究態度和能力。化學系獨特的家族式導生制度,讓新生在進入校門後,就能馬上獲得導師及學長姐溫馨的關懷,及日後學業的輔導。
化學系於學期中每週安排專題演講,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主講其研究成果,使得教師、學生隨時都能吸收最新知識。於寒暑假期間,更有知名國外學者蒞臨訪問,與師生廣泛交換學術心得。成績表現優良的學生,也有機會以國際交換學生方式,獲得獎助至國外大學短期進修或研究。
傳統的觀念,錯認為化學是一項危險、污染、低科技的工作。事實上因為化學家了解化合物的性質,反而能避開毒害的危險。近年新式的化學抽風實驗室,提供了安全乾淨的研究環境。二十世紀後半起,化學研究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未台灣重點發展的奈米科技及生物科技與化學更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