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中國空間事業的骨幹力量,主要從事研究、探索和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技術途徑;參與制定國家空間事業發展的規劃;研製各類航天器及地面設備等。
1968年2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衛星設計院、自動化研究所、力學研究所分部、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電工研究所、西南電子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蘭州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學儀器廠、上海科學儀器廠、山西太谷科學儀器廠、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八設計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第三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空間飛行器研究的力量為基礎進行組建,正式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根據2021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有職工20000餘人,4名中國科學院專職院士,5名中國工程院專職院士;有國家質量檢測中心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
2021年7月9日,入選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
1958年8月21日,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
1965年6月29日,空間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成立。
1966年,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建立。
1967年初,聶榮臻副總理在向中央呈送報告,提出了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建議,並於8月成立了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處。
1967年11月,國防科委批准了由錢學森、常勇領導下的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處提出的研究院編製方案,確定了研究院的任務以及各組成單位的方向、任務、分工等。
交流合作
1968年底,研究院下屬總體設計部、空間控制技術研究所、空間電子技術研究所、空間物理及探測技術研究所、電火箭研究所、宇宙醫學與工程研究所、真空技術研究所、北京科學儀器廠、上海科學儀器廠等12個單位,共計員工8570人。
科學實驗
1973年7月24日,研究院正式劃歸第七機械工業部。
1975年11月26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2年3月8日,第七機械工業部改稱為航天工業部,研究院歸屬航天工業部。
1984年4月8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1999年5月10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現代小衛星——實踐五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個小衛星公用平台---CAST968正式形成。
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式成立,研究院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1999年10月14日,研究院與巴西空間院聯合研製的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資源一號發射成功,被譽為高科技領域“南南合作”的典範。
2000年10月31日,研究院研製的中國第一顆導航衛星北斗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導航定位衛星的國家。
2003年10月,研究院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7年10月,研製併發射的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成功進入環月軌道,實現了空間技術的新跨越。
2008年7月18日,通信衛星事業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8年9月,研製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實現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8年10月14日,動力行政保障部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8月22日,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成立。
2016年2月,508所國家級“空間光學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正式授牌。
2016年9月15日晚22點04分,研製的天宮二號成功發射。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0年12月17日—18日舉行的2020空天信息大會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正式揭牌。
根據2016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職工20000餘人,全院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210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2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9人,11名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和4100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希季、閔桂榮、屠善澄、戚發軔、張洪太、李得天、李明、楊孟飛、楊宏等
組織機構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空間光學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業控制機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光學超精密加工技術創新中心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真空低溫技術與物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空間微波基礎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材料行為及評價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可靠性與環境工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表面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真空低溫與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工程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航天器環境工程與可靠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微低重力環境模擬技術重點實驗室
質量檢測中心:
授權單位 | 所屬研究所 | 名稱 |
國家科委和國家質量監督局 | ---- | 國家低溫容器質量檢測中心 |
國家質檢總局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國家航天器研製計量測試中心(籌建) |
國家認監委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國家衛星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工信部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工業(衛星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工業(靜電防護)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 |
交通運輸部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平台和車載終端檢測機構 |
國家安監總局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國家安全生產北京危險品運輸監控設備檢測檢驗中心 |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 |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設備檢測(北京)中心 |
院所設置 | |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504所) | 山西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518所) |
衛星應用系統部 | 北京衛星製造廠 |
控制與推進事業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502所) | 汕頭電子技術研究所(515所) |
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503所) | 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514所) |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總裝與環境工程部,511所) | 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513所)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512所) |
通信衛星事業部 |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510所) |
載人航天總體部 |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508所) |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 | 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 |
空間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 | 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518所) |
中國航天宇航元器件工程中心 | 動力行政保障部 |
根據2016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先後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宇航公司及空間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合作,2007年實現了首顆商業衛星出口,持續開展了整星和宇航服務出口等業務。
2016年5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與英國Surrey大學簽訂了合作意向,形成了人員派訪協議。年內,研究院與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嘉興市政府等用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出口轉讓項目巴基斯坦星箭連接解鎖裝置技術等。
年份 | 時間 | 來訪人員 | 時間 | 來訪人員 |
1995年 | 12月 | 巴西總統卡多佐 | --- | --- |
2005年 | 4月 | 奈及利亞總統奧巴桑喬 | --- | --- |
2006年 | 3月 | EADS代表團 | --- | 國際項目委員會主席奧托 |
6月 | 烏克蘭航天局長 | 7月 | 韓國副總理金雨植 | |
9月 | 盧森堡大公享利 | --- | --- | |
2016年 | 2月 | 烏拉圭駐華大使 | 4月1日 | 歐洲航天局局長 |
4月13日 | 奈及利亞總統 | 6月17日 | 阿聯酋迪拜世博組委會 | |
8月16日 | 哈薩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 | --- | --- | |
2017年 | 4月7日 | 泰王國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 | --- | --- |
• 研究領域
根據2016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要從事研究、探索和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技術途徑;參與制定國家空間事業發展的規劃;研製各類航天器及地面設備等。主要有:
類別 | 備註 |
航天器總體設計 | 括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地球資源、科學試驗和衛星導航等多種系列以及航天器的公用平台的設計和軌道設計。開展各種航天器的動力學分析和試驗等。 |
通信衛星有效載荷 | 通信轉發器和通信天線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
遙感衛星有效載荷 | 可見光遙感技術、紅外遙感技術、多譜段遙感技術、紫外遙感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
航天器結構與機構設計 | 主要研製質量輕、可靠性高、成本低的適應各種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航天器結構和機構的設計,一般包括:承力部件、外殼、安裝部件、天線、太陽電池陣、防熱、分離連接裝置等;進行結構分析和方法的研究,包括:模態分析、動力響應分析和載荷分析等動力分析,以及靜力分析、熱應力應變分析和疲勞斷裂分析等。航天器軌道動力學與控制:軌道測量、軌道確定、以及各種變軌控制、軌道機動、軌道保持、再入和著陸控制等技術和實現方法。 |
航天器姿態動力學和控制 | 航天器姿態動力學研究航天器姿態控制方法和技術(自旋穩定控制系統、雙自旋穩定控制系統和三軸穩定控制系統,各種航天器測量部件和執行機構設計和研製。 |
熱控制技術 | 對各類航天器進行熱力學設計和分析,進行空間環境下的各種熱傳導控制技術的研究等。研製用於熱控制的各種材料和設備組成的航天器熱控系統。 |
航天器電源技術 | 各種化學電源、太陽電池電源及產生、貯存和分配電能。 |
航天器測控技術 | 研製設計各種測控方案,航天器遙測、遙控、跟蹤、測軌系統的研製設計和地面測試設備,數據編碼技術,以及配套的各種波段天線的研究和設計。 |
航天器回收技術 | 離軌技術、防熱技術、減速技術、著陸控制技術、以及回收系統的設計等。空間環境監測:對空間太陽電磁輻射、高能粒子輻射、等離子體等空間環境進行測量和環境影響的研究。 |
控制系統模擬技術 | 模擬研究和模擬系統的實現。 |
環境模擬 | 模擬宇宙空間環境的方法和設備,包括:熱真空環境模擬系統、空間動力學模擬系統。 |
真空技術 | 真空技術的實現方法和控制技術及應用。 |
低溫技術 | 低溫技術的實現方法和控制技術及應用。 |
抗輻射加固技術 | 研究空間輻射環境下,對航天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航天器製造 | 艙體製造、複合材料的應用、表面塗層、總裝檢測、高精度質量特性測試技術和氣密性檢查等。 |
計量技術 | 測量方法和測量技術的實現。 |
計算機輔助工程 | 航天器設計、製造、試驗的一體化和自動化的研究和應用。 |
衛星應用技術 | 包括各類空間飛行器的跟蹤監測及設備;遙感信息的處理及典型應用方法;衛星成像質量的評價;衛星地面通信網的系統工程、技術開發及運行服務等。 |
空間搭載試驗技術 | 利用返回式衛星提供空間搭載試驗的途徑和方法。 |
航天器材料 | 各種高強度零部件用的鈦合金、鋁合金等適用於不同用途的各種複合材料、薄膜材料的研究和加工工藝,及加工設備等。 |
• 獲獎概況
2016年,研究院研製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16年度世界25項最佳發明之一,成為首次入選該榜單的中國航天器產品。
根據2016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部分獲獎概況如下表所示:
時間 | 名稱 | 獲獎類別 |
1985年 | 返回式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1996年 | 第二國土普查衛星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82年 | 彈性力學變分原理及其應用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1995年 | 某定位衛星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1985年 | 實驗通信衛星及微波測控系統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1990年 | 返回式攝影定位衛星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1999年 | 氣象衛星指令與數據獲取站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5年 | 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系統工程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15年 | 天繪一號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5年 | 32位容錯控制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5年 | 高精度微小氣體流量測量新技術及應用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2015年 | 航天器艙體結構變極性等離子弧穿孔立焊關鍵技術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6年 | 海洋二號衛星 |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6年 | 嫦娥三號自主軟著陸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 |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6年 | 資源三號衛星三線陣相機分系統 |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6年 | 複雜航天器多學科集成設計技術及應用 |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16年 | 試驗衛星四號 | 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17年1月 |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 |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 航天器發射
截至2015年8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中國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的主承包商,中國返回式衛星系統唯一的主承包商,中國氣象衛星任務的聯合承包商之一,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已成功發射並回收了24顆返回式衛星、7艘無人與載人飛船、13顆通信衛星、2顆海洋探測衛星、10顆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7顆氣象衛星。
名稱 | 時間 | 名稱 | 時間 |
DFH-1(東方紅一號衛星) | 1970-4 | Chinasat-6A(中星六號衛星) | 2010-9 |
SJ-1(實踐一號衛星) | 1971-3 | Yaogan-11(遙感十一號衛星) | 2010-9 |
FSW-0-0(返回式衛星) | 1974-11 | Chang’e-2(嫦娥二號衛星) | 2010-10 |
FSW-0-1(返回式衛星) | 1975-11 | SJ-6-4B(實踐六號衛星) | 2010-10 |
FSW-0-2(技術試驗衛星) | 1975-7 | BD-2-G4(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0-11 |
FSW-0-3(返回式衛星) | 1978-1 | Chinasat-20A(中星二十號衛星) | 2010-11 |
SJ-2(1)(實踐二號1衛星) | 1979-7 | BD-2-I2(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0-12 |
SJ-2A(1)(實踐二號a衛星) | 1979-7 | BD-2-I3(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1-4 |
SJ-2B(1)(實踐二號b衛星) | 1979-7 | Chinasat-10(中星十號衛星) | 2011-6 |
SJ-2A(實踐二號a衛星) | 1981-9 | SJ-11-03(實踐十一號衛星) | 2011-7 |
SJ-2(實踐二號衛星) | 1981-9 | Tianlian-1-02(天鏈一號衛星) | 2011-7 |
FSW-0-4(返回式衛星) | 1982-9 | BD-2-I4(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1-7 |
FSW-0-5(返回式衛星) | 1983-8 | SJ-11-02(實踐十一號衛星) | 2011-7 |
DFH-2-1(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 | 1984-1 | Paksat-1R | 2011-8 |
DFH-2-2(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 | 1984-4 | HY-2A(海洋二號海洋衛星) | 2011-8 |
FSW-0-6(返回式衛星) | 1984-9 | SJ-11-04(實踐十一號衛星) | 2011-8 |
FSW-0-7(返回式衛星) | 1985-11 | Chinasat-1A(中星一號衛星) | 2011-9 |
DFH-2-3(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 | 1986-2 | Tiangong-1 | 2011-9 |
FSW-0-8(返回式衛星) | 1986-10 | Shenzhou-8(神舟八號試驗飛船) | 2011-11 |
FSW-0-9(返回式衛星) | 1987-8 | Yaogan-12(遙感十二號衛星) | 2011-11 |
FSW-1-1(返回式衛星) | 1987-9 | Shiyan-4 | 2011-11 |
DFH-2A-1(東方紅二號a通信衛星) | 1988-3 | BD-2-I5(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1-12 |
FSW-1-2(返回式衛星) | 1988-8 | NigComSat-1R | 2011-12 |
FY-1A(風雲一號a極軌氣象衛星) | 1988-9 | ZY-1-02C(中巴地球資源一號衛星02星) | 2011-12 |
DFH-2A-2(東方紅二號a通信衛星) | 1988-12 | ZY-3-01(中國資源三號衛星01星) | 2012-1 |
DFH-2A-3(東方紅二號a通信衛星) | 1990-2 | BD-2-G5(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2 |
FY-1B(風雲一號b極軌氣象衛星) | 1990-2 | BD-2-M3(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4 |
FSW-1-3(返回式衛星) | 1990-9 | BD-2-M4(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4 |
DFH-2A-4(東方紅二號a通信衛星) | 1991-12 | TH-1B | 2012-5 |
FSW-2-1(返回式衛星) | 1992-8 | Yaogan-14(遙感十四號衛星) | 2012-5 |
FSW-1-4(返回式衛星) | 1992-10 | ChinaSat-2A(中星二號衛星) | 2012-5 |
FSW-1-5(返回式衛星) | 1993-10 | Shenzhou-9(神舟九號試驗飛船) | 2012-6 |
SJ-4(實踐四號衛星) | 1994-2 | TL-1C | 2012-7 |
FY-2A(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 | 1997-6 | BD-2-M5(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9 |
FSW-2-2(返回式衛星) | 1994-7 | BD-2-M6(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9 |
DFH-3-1(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 | 1994-11 | VRSS-1(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 | 2012-9 |
FSW-2-3(返回式衛星) | 1996-10 | SJ-9A(實踐九號衛星a星) | 2012-10 |
Chinasat-6(中星六號衛星) | 1997-5 | SJ-9B(實踐九號衛星b星) | 2012-10 |
SJ-5(實踐五號衛星) | 1999-5 | BD-2-G6(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2-10 |
ZY-1-01(中巴地球資源一號衛星01星) | 1999-10 | HJ-1C(環境一號衛星) | 2012-11 |
Shenzhou-1(神舟一號試驗飛船) | 1999-11 | FN-1 (HummerSat-1) | 2012-11 |
Chinasat-22(中星二十二號衛星) | 2000-1 | Yaogan-16A(遙感十六號衛星) | 2012-11 |
ZY-2A(中國資源二號衛星01星) | 2000-9 | Yaogan-16B(遙感十六號衛星) | 2012-11 |
BD-1A(北斗導航衛星一號01星) | 2000-10 | Yaogan-16C(遙感十六號衛星) | 2012-11 |
BD-1B(北斗導航衛星一號02星) | 2000-12 | GF-1(高分一號衛星) | 2013-4 |
Shenzhou-2(神舟二號試驗飛船) | 2001-1 | ChinaSat-11(中星十一號衛星) | 2013-5 |
Shenzhou-3(神舟三號試驗飛船) | 2002-3 | Shenzhou-10(神舟十號試驗飛船) | 2013-6 |
HY-1A(海洋一號海洋衛星) | 2002-5 | SJ-11-05(實踐十一號衛星05星) | 2013-7 |
ZY-2B(中國資源二號衛星02星) | 2002-10 | SY-7-A | 2013-7 |
Shenzhou-4(神舟四號試驗飛船) | 2002-12 | SY-7-B | 2013-7 |
BD-1C(北斗導航衛星一號03星) | 2003-5 | Yaogan-17A(遙感十七號衛星) | 2013-9 |
Shenzhou-5(神舟五號試驗飛船) | 2003-10 | Yaogan-17B(遙感十七號衛星) | 2013-9 |
ZY-1-02(中巴地球資源一號衛星02星) | 2003-10 | Yaogan-17C(遙感十七號衛星) | 2013-9 |
FSW-3-1(新型返回式衛星) | 2003-11 | SY-5 | 2013-11 |
Chinasat-20(中星二十號衛星) | 2003-11 | Chang'e-3 / Yutu(嫦娥三號衛星,玉兔號) | 2013-12 |
Tance-1(探測一號衛星) | 2003-12 | CBERS-3 (ZY-1D)(中巴地球資源三號衛星) | 2013-12 |
Tance-2(探測二號衛星) | 2004-7 | Túpac Katari-1 (TKSat) | 2013-12 |
FSW-4-1(新型返回式衛星) | 2004-8 | SJ-11-06(實踐十一號衛星06星) | 2014-3 |
SJ-6-1B(實踐六號衛星b) | 2004-9 | Yaogan-20A(遙感二十號衛星) | 2014-8 |
FSW-3-2(新型返回式衛星) | 2004-9 | Yaogan-20B(遙感二十號衛星) | 2014-8 |
ZY-2C(中國資源二號衛星03星) | 2004-11 | Yaogan-20C(遙感二十號衛星) | 2014-8 |
Shiyan-2(試驗衛星二號) | 2004-11 | GF-2(高分二號衛星) | 2014-8 |
FSW-4-2(第21顆返回式衛星) | 2005-8 | Yaogan-21(遙感二十一號衛星) | 2014-9 |
FSW-3-3(第22顆返回式衛星) | 2005-8 | SJ-11-07(實踐十一號衛星07星) | 2014-9 |
Shenzhou-6(神舟六號試驗飛船) | 2005-10 | Chang'e-5-T1(嫦娥五號衛星) | 2014-10 |
SJ-8(實踐八號衛星) | 2006-9 | SJ-11-08(實踐十一號衛星08星) | 2014-10 |
Chinasat-22A(中星二十二號衛星) | 2006-9 | Yaogan-24(遙感二十四號衛星) | 2014-11 |
SJ-6-2B(實踐六號衛星) | 2006-10 | CBERS-4 (ZY-1-04)(中巴地球資源四號衛星) | 2014-12 |
Sinosat-2(試驗衛星二號) | 2006-10 | Yaogan-25A(遙感二十五號衛星) | 2014-12 |
BD-1D(北斗導航衛星一號04星) | 2007-2 | Yaogan-25B(遙感二十五號衛星) | 2014-12 |
HY-1B(海洋一號海洋衛星) | 2007-4 | Yaogan-25C(遙感二十五號衛星) | 2014-12 |
BD-2-M1(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07-4 | Yaogan-26(遙感二十六號衛星) | 2014-12 |
NigComSat-1(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 | 2007-5 | GF-8(高分八號衛星) | 2015-6 |
Yaogan-2(遙感二號衛星) | 2007-5 | BD-18(BD-3 M1-S)(北斗導航衛星) | 2015-7 |
Chinasat-5C(中星五號衛星) | 2007-6 | BD-19(BD-3 M2-S)(北斗導航衛星) | 2015-7 |
ZY-1 02B(中巴地球資源一號衛星02星) | 2007-9 | TXJSSY-1(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一號) | 2015-9 |
Chang’e-1(嫦娥1號衛星) | 2007-10 | GF-9(高分九號衛星) | 2015-9 |
Tianlian-1-01(天鏈一號衛星) | 2008-4 | KT-1A | 2015-9 |
HJ-1A(環境一號衛星) | 2008-9 | KT-1B | 2015-9 |
HJ-1B(環境一號衛星) | 2008-9 | XW-2A(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Shenzhou-7(神舟七號試驗飛船) | 2008-9 | XW-2B(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SJ-6-3B(實踐六號衛星) | 2008-10 | XW-2C(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Venesat-1(委內瑞拉一號通信衛星) | 2008-10 | XW-2D(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Yaogan-4(遙感四號衛星) | 2008-12 | XW-2E(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Yaogan-5(遙感五號衛星) | 2008-12 | XW-2F(希望二號業餘無線電衛星) | 2015-9 |
BD-2-G2(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09-4 | BD-20(BD-3 I2-S)(北斗導航衛星) | 2015-9 |
SJ-11-01(實踐十一號衛星) | 2009-11 | APStar-9(亞太九號衛星) | 2015-10 |
Yaogan-7(遙感七號衛星) | 2009-12 | TH-1C(天繪一號衛星) | 2015-10 |
Hope-1 | 2009-12 | ZX-2C(中星2C衛星) | 2015-11 |
BD-2-G1(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0-1 | Yaogan-28(遙感二十八號衛星) | 2015-11 |
Yaogan-9A(遙感九號衛星) | 2010-3 | LaoSat-1(寮國一號通信衛星) | 2015-11 |
Yaogan-9B(遙感九號衛星) | 2010-3 | ZX-1C(中星1C衛星) | 2015-12 |
Yaogan-9C(遙感九號衛星) | 2010-3 | GF-4(高分四號衛星) | 2015-12 |
BD-2-G3(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0-6 | Belintersat-1 (ZX-15) | 2016-1 |
BD-2-I1(北斗導航衛星二號星) | 2010-8 | BD-22(北斗導航衛星) | 2016-3 |
資源三號02星、烏拉圭Newsat小衛星 | 2016-5 | 高分三號衛星 | 2016-8 |
天通一號01星 | 2016-8 | 實踐十七號 | 2016-11 |
實踐十三號衛星 | 2017-4 | 天鏈一號04星、脈衝星試驗衛星 | 2016-11 |
天通一號03星 | 2021-01-20 | ||
中星2E衛星 | 2021-08-06 |
• 《空間電子技術》
空間電子技術
•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美國“劍橋科技文摘”(CSA)核心源期刊;《中國空間科學技術》被收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列入航空航天類統計引文源;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源期刊”;入編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及統計源;被國內外多家文摘和檢索系統收錄,成為中國空間技術領域知名期刊。
• 《真空與低溫》
《真空與低溫》雜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管、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與技術類刊物。1982年創刊,1995年向國內外公開發行。1995年被列為國家級工業技術類核心期刊,2009年被收錄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導彈與航天文摘》、《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入選期刊。
• 其他期刊
《航天器工程》期刊於1992年由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創辦,2006年10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複公開發行,2007年開始公開發行,雙月刊。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國際太空》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管,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指導類情報性月刊。
《衛星應用》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管,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指導類月刊。
期刊列表 | |
---|---|
名稱 | 主辦單位 |
空間電子技術 | 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 |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
航天器工程 |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 |
國際太空 |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
衛星應用 |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
真空與低溫 |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
航天器環境工程 |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 |
航天返回與遙感 |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
截至2015年9月,研究院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流動站:電子、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全國優秀博士后流動站: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
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位授予 | |
---|---|
類別 | 名稱 |
博士學位授權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飛行器設計 | |
碩士學位授權 | 光學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空間信息網路與傳輸技術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
宇航材料工程 | |
宇航元器件工程 | |
軟體工程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製冷及低溫工程 | |
資料來源:備註:具體學位授予以研究院招生信息為主 |
截至2011年5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已為中國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1900餘人,在讀研究生300餘人。
2016年8月14日,研究院神舟學院研究生王浩、魏久哲、方世興、安然和種婧宜同學組成的“WeSat”戰隊以題為“Design of the Shared ‘Artificial Lunar’ Calibration Satellite”的創新設計獲得了“2016年中俄大學生小衛星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
• 標識
標識
上有中文簡稱(即“中國航天”)和英文簡稱(即“CASC”)的字體為集團公司以大黑字體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專用字體。右側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英文字體。
• 精神
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
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職務 | 姓名 |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 張洪太 |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 趙小津 |
黨委副書記 | 王中陽 |
副院長 | 史俊傑、余后滿、李明、李忠寶、張篤周 |
2020年12月27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榮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
2021年7月9日,入選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