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薷

白香薷

白香薷,為直立草本,高1—1.7米,小枝四棱形,被灰白色長柔毛。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鋸齒,葉面被灰白色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及腺點,產雲南南部及西南部,經瀾滄紅河地區而至東南部海拔800—2200米的林中或草坡灌叢中。

白香薷還有麻永牙(傣語)、四方蒿(潞西)、香薷(耿馬)等譯名。

形態特徵


3-4
3-4
直立草本,高1-1.7米。枝鈍四稜形,具淺槽及細條紋,密被白色捲曲長柔毛。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鋸齒,薄紙質,上麵灰綠色,極密被灰色柔毛,下麵灰白色,極密被灰色柔毛及腺點,側脈6-7對,與中脈在兩面微隆起;葉柄長0.7-1.5厘米,腹平背凸,極密被灰色柔毛。
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長3-9厘米,開花時徑約4毫米,花后徑不過5-6毫米,著生於莖、枝及小枝頂上,多數密集排列成圓錐花序;苞葉位於穗狀花序下部者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5-3毫米,先端漸尖,外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具緣毛,超出於花,向上變小呈苞片狀,苞片鑽狀披針形,但均超出於花;花梗極短,與序軸密被灰色柔毛。
花萼鐘形,長約1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柔毛,在下部尤為密集,內面在齒上略被微柔毛,萼齒5,長三角形,近相等,果時花萼略增大,長2毫米,寬1.2毫米,明顯具10脈。花冠白色,外被柔毛及腺點,內面在花絲基部有斜向小髯毛環,冠筒長約2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至喉部寬達1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0.3毫米,全緣,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近圓形,側裂片半圓形。雄蕊4,伸出花冠外,花絲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花柱短於或等於雄蕊,稍外露,先端近相等2淺裂。
小堅果小,長圓形,淡棕黃色,頂端圓形,下部稍狹。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1-3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經瀾滄紅河地區而至東南部海拔800—2200米的林中或草坡灌叢中。

分佈範圍


產雲南南部及西南部,中國廣西西部也有。越南,泰國有分佈。

主要價值


價值

枝葉含芳香油1%。

醫用

【傣葯】麻永牙(德傣):全草治驅蟲,消炎《滇葯錄》。麻永牙(德傣):全草治蛔蟲病《滇省志》。
全草:消炎止痛。

文獻來源


Elsholtzia winitiana Craib (1918); Doan in Lecte. (1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