砢磣

北方方言

砢磣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詞,動詞,也是方言,讀音是kē chen,亦作“磕磣”、“碦磣”,意思是丟人、沒有面子,還可以形容長得難看。用作動詞時意為羞辱、侮辱。

辨析


《辭海》上對這個詞的解釋是“骯髒醜惡,使人感到難受”。
“砢磣”是個古老的詞,而且一開始應該不是東北話而是北京話或者是北方大部分地區方言中的辭彙,但是現在成為了東北話,北方別的地方的人不太用這個詞了。
馬致遠的《岳陽樓》第二折有“砢磣殺我也!”的形容方式,可見至遲在元代,人們已經開始用“砢磣”來形容丑了。

運用


可用作形容詞和動詞。
形容詞用法如:”你怎麼長得這麼碦磣?” “紅衣服配個綠褲子,還搭個黑帽子白鞋!哎呀媽呀!太磕磣了!”或比如某家辦喪事,參加完儀式的人回來之後若人家說“事情辦得真砢磣”,那麼別人就會推測了,是不是出現了諸如諸子為爭奪遺產當場打起來或者情婦跑到現場要遺產之類的事情,所以很不好看,讓人臉上掛不住。
動詞用法如:“你怎麼能當著大夥兒這麼說我呢?這不是磕磣人嘛!”
趙本山的小品和影視作品里經常出現這個詞,用在揶揄對方的時候居多。就像在二人轉的“小帽兒”表演里,有女演員諷刺男演員:“就沒見過長得像你這麼砢磣的,炮轟的腦袋還梳了個雷劈的縫兒!”
劉溢油畫作品《磕磣女》
劉溢油畫作品《磕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