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拉比亞

比薩拉比亞

比薩拉比亞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魯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帶。 1812年沙俄奪取了這個地區之後,用這個名稱來區別於摩爾多瓦的剩餘領土。後來在歷史上於羅馬尼亞和蘇聯之間幾易其手。

名稱


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語:Basarabia;烏克蘭語:Бесарабія;俄文: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亞語: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語:Besarabya)舊地區名。

歷史介紹


比薩拉比亞地區
比薩拉比亞地區
歷史地區位於歐洲東部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之間,古代曾為羅馬帝國達基亞行省的一部分,
居民大多數是羅馬尼亞人,使用羅馬尼亞語。在古代,長期處於部落村社社會階段。13世紀時,這裡開始形成一些封建的小王國。
公元1359年,博格丹一世(1359~13,5年在位)統一喀爾巴阡山以東至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大部領土,建立包括比薩拉比亞在內的摩爾多瓦公國。1456年,摩爾多瓦變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到16世紀中葉,比薩拉比亞南部被陸續划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俄屬比薩拉比亞省徽
俄屬比薩拉比亞省徽
沙皇俄國經過幾次俄土戰爭和對波蘭的三次瓜分,佔據第聶伯河兩岸直至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大片領土,成為摩爾多瓦的直接鄰國。
1812年5月28日,沙俄通過對土戰爭的勝利,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將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領土划入俄國版圖。這塊土地稱作比薩拉比亞省(俄語: Бессараб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 ),面積達 4.4萬平方公里,首府在基什尼奧夫。該省可以設立地方長官和大主教,但到了19世紀末期行政方面和宗教事務方面都得聽命於沙皇政府。
比薩拉比亞省圖
比薩拉比亞省圖
公元1856年,俄國在克里木戰爭中敗北。1856年3月30日簽訂的《巴黎和約》(1856)規定將比薩拉比亞南部的博爾格拉德、卡胡兒和伊斯馬伊爾三縣歸還摩爾多瓦。1878年3月3日,沙皇俄國於對土戰爭勝利后,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強行規定將比薩拉比亞南部三縣划給俄國。1918年1月,比薩拉比亞人民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與羅馬尼亞合併。1920年10月28日,英、法、意、日和羅馬尼亞簽訂的《比薩拉比亞條約》,確定歸屬羅馬尼亞。
1940年6月,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並將比薩拉比亞大部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建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加盟共和國(俄語: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將比薩拉比亞南部沿海地區和北部一小部分劃歸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爭爆發后,羅馬尼亞佔領了比薩拉比亞,1944年蘇聯重占該地區,根據1944年9月簽訂的《羅蘇停戰協定》又恢復了1940年6月的蘇羅邊界。
1990年6月“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1年5月23日改稱為“摩爾多瓦共和國”。
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共和國宣布獨立。
1994年3月,公民投票以壓倒性的票數支持維持獨立國家的地位,反對與羅馬尼亞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