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

詞語

積石,漢語詞語,拼音是jī shí,注音是ㄐ一 ㄕˊ,意思是指積聚在一起的石塊。

引證解釋


⒈指積聚在一起的石塊。
《漢書·晁錯傳》:“山林積石,經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宋·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長林羅戶穴,積石擁基階。”
前蜀·韋莊《李氏小池亭十二韻》:“積石亂巉巉,庭莎緑不芟。”
⒉礦石。
漢·王充《論衡·量知》:“銅錫未採,在眾石之間,工師鑿掘,鑪橐鑄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積石。積石與彼路畔之瓦,山間之礫,一實也。”
⒊山名。即阿尼瑪卿山。在青海省東南部,延伸至甘肅省南部邊境。為崑崙山脈中支,黃河繞流東南側。
《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
元·袁桷《送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詩之一:“青瑣倦迂散,執轡踰關河。黃流何奔傾,積石何嵯峨。”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五八:“導河積石歸東海,一字源流奠萬譁。”
鄭觀應《盛世危言·治河》:“河水發源崑崙之墟,伏流數千里,湧出地上匯為星宿海,至積石流入中國。由積石而東北而南三千里至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