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

2006年傅佩榮所著的圖書

《哲學與人生》是2006年8月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佩榮。本書傅佩榮十數年之授課精華所成,開宗明義介紹《哲學是什麼》,全書的結論放在“文化的視野”,這已是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於拓展人們的眼界與心胸。本書前半段以西方為焦點,探討“思想方法”、“人生的真相”、“神話與悲劇”、“蘇格拉底”、“存在主義”、“荒謬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識背景,提供有人生死走向哲學的途徑;後半段則以“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儒家的風格”與“道家的智慧”為主題,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體大思精的人生哲理與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內容簡介


哲學課可以是最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勝的,就看誰來上這門課了。誰來上是重要的。與別的課以傳授知識為主不同,在哲學課上,傳授知識只居於次要地位,首要目標是點燃對智慧的愛,引導學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哲學教師自己就必須是一個有著活潑心智的愛智者。他能在課堂上產生一個磁場,把思想的樂趣傳遞給學生。他是一個證人,學生看見他便相信了哲學決非一種枯燥的東西。這樣一個教師當然不會拿著別人編的現成教材來給學生上課,他必須自己編教材,在其中貫穿著他的獨特眼光和獨立思考。
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就是這樣的一本教材。他開設的這門課程在台灣大學受到熱烈歡迎,被學生評為“最佳通識課程”,我讀了以後覺得是名實相符的。傅先生對於哲學真有心得,而且善於作簡潔清晰的表達。比如在講解哲學是“愛智”時,他把“愛智”定義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態度,把“智慧”概括為“完整”和“根本”兩個特徵,又將“愛智”的“愛”解釋為溫和而理性的“友愛”,而與狂熱的“情愛”、浮泛的“博愛”相區別,令人感到既準確又頗具新意。我還欣賞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開闊,沒有門戶之見,在他的課程中做到了兩個打通。一是打通各個精神領域,講哲學而不局限於哲學學科,分別列出專章論述神話、藝術、宗教、教育對於人生哲學的特殊貢獻,把人生問題置於文化的大視野中來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學,西方的重點放在蘇格拉底和存在主義,中國則著重闡述了儒道二家哲學的內在理路及其價值,博採眾家之長,在建構現代人生哲學時對一切思想資源保持開放的心態。
人們是否贊同本書中的某些具體觀點,這絲毫不重要。一個優秀哲學教師的本事不在於讓學生接受他的見解,而在於讓學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我對哲學課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學生領進哲學之門,使他們約略領悟到哲學的愛智魅力,但這豈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學教學的結果是南轅北,使學生聽見哲學一詞就頭痛,看見貼著哲學標籤的門就扭頭,其實那些門哪裡是通往哲學的呢。因此,在向讀者推薦本書的同時,我期待我們通識課程的改革,從而出現一批真正能把學生領進哲學之門的哲學教師和哲學教材。

作品目錄


自序 哲學與人生簡體版序 從哲學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學是什麼
定義:哲學原意是“愛智”希臘文之“愛”與“智”
愛智要保持心靈開放真正的智慧來自生命的試煉
每個人都需要哲學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凡事保持好奇
哲學性的思維:理性的反省對哲學的基本描述
培養智慧發現真理
印證價值如何提升哲學素養
培養思考習慣掌握整體觀點
確立價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結論:愛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邏輯(運思的規則)概念
判斷推論
語言分析(表達的效應)語言的有效性
語言的類型現象學(辯物的策略)
打破四種假象胡塞爾的現象學
詮釋學(閱讀的途徑)閱讀的三種取向
閱讀的四個步驟結論:心智成長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現狀而言(希臘思想)荷馬史詩:能夠=應該=必然
戴爾菲神殿: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亞里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動物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與原罪得救之途:信、望、愛
中世紀≠黑暗時代人類的生命特色與未來發展(近代世界)
從達爾文到柏格森失落的環節:理性思考
人與動物的分界真正的生命:直觀的發揮
德日進:人往哪裡去?結論: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話與悲劇
神話:神界故事、民族的夢、不自覺的虛梅神話的基本信念
神話的作用神話的主題
現代社會的神話悲劇(以希臘類型為代表)
希臘悲劇三大代表近代歐洲的悲劇
中國的戲劇結論:從神話與悲劇中獲取知識
時代與思想背景
第五章 蘇格拉底
自然學派辯士學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對話的方式
蘇格拉底的對話知識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誣告,為己辯護獄中討論
生命內涵追求真理
肯定傳統內心之聲
人格表現理性與自由
信念與尊嚴生死與超越
結論:活出自己
第六章存在主義
克爾凱郭爾“存在是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絕望人生三階段
尼采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權力意志:超人精神三變
雅斯貝爾斯界限狀況,
剎那與永恆密碼與超越界
四大聖哲海德格爾
存有與時間從此有到存在
人的未來馬塞爾
是(Being)≠有(Having)奧秘(Mlystery)≠問題(Problem)
我與你(I—You)≠我與他(I—He)人生=旅行的過程
結論:保持開放的心胸面對人生
第七章 荒謬之超越
薩特存在先於本質
意識的空無化作用薩特消極的人生觀
加繆與薩特之交往
思想關鍵:“荒謬”荒謬的形態
以荒謬為出發點加繆作品簡介
結論:清楚自己的抉擇
第八章 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特質
引言:中國有哲學嗎?有文化必有哲學
中國古代的哲學流派中國哲學之起源
《尚書洪範》:永恆哲學周易》:變化哲學
中國哲學的特質以生命為中心的宇宙觀
以價值為中心的人生觀存在與價值可以統合於超越界
結論:使傳統智慧再現生機
第九章 儒家的風格
人文精神的覺醒禮樂安定人間秩序
人性向善論向善而非本善
善: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之實現擇善固執論
擇善的前提擇善的方法
從擇善到固執固執與變通
儒家的價值觀自我中心階段:生存與發展
人我互動階段:禮法與情義超越自我階段:無私與至善
結論:人生的橫向與縱向孔子的一生:指向無限而圓滿的上升弧線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與道家的差異儒家承先啟後,道傢具革命性格
儒家以人為本位,道家超越人類本位老子的道
道是一切的起始(α)與歸宿(ω)人間問題來自“知”
超越外在限制,向內探求老子的三寶
莊子的逍遙超越的智慧
莊子與惠施的交往氣化一元論
處世態度:外化而內不化結論:以儒道思想作為生活準則
第十一章 藝術與審美
藝術家的界定以直接的途徑,展現新形式與新象徵
表達某種集體潛意識,使個人可以過渡到人類有如雷達觀測站,對人類文化的病徵提出預警
在人神之間掙扎,以創造力反叛死亡藝術家的困境
藝術家是人類的瑰寶”創造力與潛意識
遭遇實在界:主客融合的忘我之境洞見闖入意識領域
創意往往在意識轉換之剎那展現藝術之審美效果
表現感情甚於模仿自然創造性的表現,目的性的結構
不只是情感的宣洩或凈化。而是升華通往自由之路,恢復完整生命
結論:透過藝術了解生命
第十二章 宗教與永恆
對宗教之批判自然科學主義:無對象可言
社會學主義:社會之工具心理學主義:心理上的拐杖
語言學:無意義的空語從信仰出發
信仰是人與超越力量之間的關係超越力量的表現:超越者、超越界
宗教是信仰的體現信仰是內心的超越力量
宗教的條件教義
儀式戒律
傳教團體學理
小結宗教之高級與低級
人性不完美對罪惡的反抗
對痛苦的態度迷信的特色
出於恐懼崇拜個人
增強慾望迎合世俗價值
結論:觀想永恆的奧秘
第十三章 教育與自我
教育是風格的培養教育的三階段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人生四大領域
群體自我-
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與自我生命的發展自我認識
自我定位自我成長
自我超越結論:活在當下,珍惜高峰經驗
第十四章 文化的視野
文化之界定異於自然
形成傳統自為中心
生命周期文化之內涵(結構)
器物層次制度層次
理念層次現代人的考驗
天文學革命生物學革命
心理學革命資訊化革命
基因學革命回溯傳統,因應挑戰
中華文化的理念儒家的人性論
道家的自然觀儒道皆有超越界
結論:文化的未來展望多元化與全球化
各文化基本理念的溝通在善的基礎上發展真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