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溪村

福建省閩侯縣白沙鎮大目溪村

大目溪村,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白沙鎮,是個多姓氏的村莊。

簡介


大目溪村,全村人口878人,250戶,8個村民小組,轄3個自然村。由28個姓氏組成,是個多姓村,著名的大目溪漂流橫跨於村。全村耕地面積1014畝,山地面積3500畝,村民已農業為主,人均收入約2000元。

景觀景點


韓公廟,始建於明代年間,修建於清代年間,2000年前後重建,佔地面積近100平方米。大目溪韓公廟,最佳旅遊季節是秋冬季節,即使是春天對雨大霧時節瀨遊玩,也別有一番韻味。
大目溪橋,為大跨度石拱橋,位於白沙鎮大目溪村的豐濟壇上,因溪流湍急常被衝垮重建,故有“倒橋”之稱。民國27年,修築福古公路時,改為5墩5孔石墩木樑木面橋,全長52.4米,寬4.3米,荷載量10噸,抗日期間橋被炸毀;民國36年修復福古公路時,在此架設了臨時木橋;1949年又改為半永久性貝雷橋,鋼樑木橋面。1956年,橋樑橋面被洪水衝垮;1972年,福建省公路局集前人之經驗,廢棄橋墩,改建高水位、大跨距的石拱橋,橋長74.5米,單孔跨距50米,使橋下山洪一瀉千里,不受阻塞,“倒橋”之稱亦成為歷史。

經濟發展


村內有私企鰻場、漂流、鐵廠等企業。村禮堂於1999年前後修建,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總造價約50萬元,由社員集資;2002年新改建大目溪小學。白沙大目溪於1982年4月建成大目溪二級站,裝機容量為一台6000千瓦,與閩北電網聯網供電。

歷史文化


1941年4月21日,日軍侵佔福州。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為阻止日軍長驅直入,編成第二十五集團軍第一縱隊,委派原軍政部第十三補充兵訓練處少將處長李榮良(福建同安人,華僑出身)為縱隊司令官,率領原第六團(后改為“裝備團”),人數2850人,其中有許多是歸國參戰的華僑青年,包括團長肖長庚、副團長郭志雄等。裝備團於5月上旬由南平乘船出發,在閩江大目溪登岸,李榮良在誓師大會上號召華僑官兵:"我們乃炎黃子孫,要同仇敵愾,堅決消滅入侵之敵,誓死收復失地。“駐守福州一帶的國民黨第八十師官兵,在華僑愛國將領李良榮的指揮下,與敵軍激戰三個晝夜,阻擊日軍主力於大北嶺,敵軍七次增援,均未能越過,死傷慘重。此役為福州人民抗日三次戰役之一,又一次振奮了人們抗日的信心。

相關事件


2020年6月29日,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經研究認定大目溪村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