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垸
民垸
民垸指的是圍江造田、圍湖造田而成的聚落。垸子四周有堤擋著水,垸子里居住著圍墾的人們。2016年夏天,這個詞因為南方暴雨作為高頻辭彙一次次走進新聞,走入普通百姓的視線。
民垸是長江流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居住地,它就是在湖泊、濕地和河道上圍堤造地后,供人們居住和耕作的場所。歷史上,由於人口增加而耕地不足,為解決耕地問題,人們在湖區築堤圈地,造田耕種,形成一個個居民點。由於長江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導致河水泥沙量增多,加劇了洞庭湖的泥沙淤積。缺少土地的人們就圍湖造田,建設民垸。在湖南、湖北等省份,在沿江、湖地帶圍繞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壩樣防水建築物叫做民垸,俗稱垸子或者圍子。
歷史上廣為傳頌的“八百里洞庭”現在其實只剩下三百里了,過去的湖面絕大多數都變成了今天的民垸。幾十年的變化發展,許多原來只被當作臨時耕地的民垸現在集中了大量的人口,甚至還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集鎮。民垸的堤大多數是民間建造的,其工程質量無法與長江干堤相比。
民垸佔據湖區,使得湖泊的蓄水量減少,調節河流徑流量的能力減弱,下游地區發生洪澇災害的幾率增加。“民垸”助長了洪水的肆虐並不是因為它改變了地面狀況,它也無法讓降水增多,它影響了長江中下游湖泊的滯洪功能,導致長江水位比常年偏高。
民垸漫潰
1998年長江抗洪搶險中,最驚心動魄的堤防保衛戰,並不是發生在長江干堤上,而是在民垸里。當時湖北、湖南受災的200多萬群眾幾乎全部來自各個民垸,而最大的兩處損失都是民垸潰堤導致的。雖然軍民晝夜搶險,但相當多的垸堤卻依然難以抵擋洶湧而來的洪水,整個長江中游地區被洪水衝垮的民垸有100多處。
2016年7月6日,一名即將轉移的村民給家人打電話。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武漢市蔡甸區消泗鄉多處民垸水位跳漲,超出最高防守能力,多次出現險情。當地緊急組織1.6萬名群眾轉移。
6月30日至7月5日8時,蔡甸區普降大到暴雨,全區累計降雨量達到382.2毫米。蔡甸區消泗鄉多處民垸水位跳漲,超出最高防守能力。
不可置否,2016年的暴雨和洪災可能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和梅雨季節的雙重因素疊加造成的,而民垸對洪水也應該負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此可見,人不給水以出路,水也不給人以活路。與江湖爭地,過度圍墾,讓民垸侵佔水道,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遇到大洪水,民垸絕對“潰不成軍”。湖區退田還湖、移民建鎮、平垸行洪勢在必行。苗恆想起恩格斯說過的話:“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保護自然,維護生態,人人有責,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