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產業結構

三次產業結構

三次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中,產業結構問題的第一位的重要關係。一、二、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

簡介


三次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中,產業結構問題的第一位的重要關係。分析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現狀,並進行國際比較,可以使我們清醒地、客觀地認識中國的落後。中國的工業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對中國在國際上的產業競爭力不要過於樂觀。同時,也可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在空間。
一、二、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而三次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中,產業結構問題的第一位的重要關係。

分類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
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誌,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
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一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處於第二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處於第三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三產業。即把產業門類劃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也就是,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

結構


中國及世界若干國家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
一國(或地區)某一時期(通常指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該國(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該時期生產活動的增加值之和。由於一國(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構成國民經濟各部門,因此,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一、二、三次產業的增加值之和。
一國(或地區)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 的比重狀況,是集中描述其三次產業結構的第一個重要的比例關係。
(1)中國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
表1給出了中國1996~2002年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數據。
三次產業結構
三次產業結構
2)以三次產業比重劃分的工業化進程兩大階段
綜觀世界各國的工業化進程歷史,本人認為,一般地,依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狀況,可以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劃分為兩大階段:
(a )第一階段
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GDP )中的比重,以較快的速度增加,並逐漸超過50%;與之相應,第一產業的比重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在此階段,第三產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變動幅度不大。
(b )第二階段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GDP )中的比重,以較快的速度增加,並逐漸超過50%;與之相應,第二產業的比重則以略慢一些的速度下降。在此階段,第一產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但變動幅度不大。
(3)中國目前所處的形態
從表1(中國1996~2002年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第二產業佔GDP 的比重,在50%左右;第三產業佔GDP 的比重總體上已開始上升,目前在1/3左右。可以判斷,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形態,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第二階段的初期。在第二階段,第二產業佔GDP 的比重本該明顯下降,但近幾年中國第二產業佔GDP 的比重還略有上升,這與製造業的世界性轉移相關。
這一判斷,從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情況(見表3,中國1996~2002年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表4,世界若干國家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也可以得到印證。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確實滯后。中國目前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例明顯太低,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大大低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就第三產業佔GDP 的比重來看,相應地,中國也是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大大低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見表2,世界若干國家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如印度已超過45%)。
中國產業競爭力的總體狀況
就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中國的產業競爭力,目前大體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等水平。
對照表1(中國1996~2002年一、二、三次產業佔GDP 的比重)和表3(中國1996~2002年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我們用2002的數據,先來進行中國的國內比較。中國的第一產業(農業),50%的就業人數僅創造了15.4%的GDP ,其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第三產業以28.6%的就業人數創造33.5%的GDP ,也落後於第二產業(主體是製造業)以21.4%的就業人數創造51.1%的GDP.
再來與國際聯繫,在國際上,中國製造業的總體水平,包括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也就處於中、低檔次狀況。中國的出口產品,中、低檔的為多,高端產品還很少。可見,中國的一、二、三次產業,均落後於世界水平,只不過各次產業落後的程度不盡相同。
這一狀況,體現於企業層次,目前中國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存在三個普遍問題:
*缺少自主知識產權;
*缺少跨國知名企業;
*缺少國際知名品牌。

啟示


正視中國現狀

分析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現狀,並進行國際比較,可以使我們客觀地認識中國的落後。中國的工業化還遠遠沒有完成,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
現在,在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產品出口,有一種害怕心理,貿易摩擦亦存在增加趨勢。於是,關於中國在國際上的產業競爭力,國內外有不少過於讚揚的報道,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可不能過於樂觀。應該看到,目前的所謂國際競爭力,原因是中國的低人工成本。一旦人工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回到問題的本質。

落後——發展潛力

在分析了中國一、二、三次產業的結構與產業競爭力在總體上處於國際落後狀況之後,同時,也可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在空間。我們還有必要指出以下三點:
(a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中國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吸引國外的資本、先進的技術與管理,並利用自己的人力資本(充足的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在總量上較多的人才),加快地發展。鄧小平先生所提出的改革開放,從經濟學上講,其偉大之處,就在於此。
(b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存在潛在的廣闊市場,才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中國這幾年連續保持世界“一枝獨秀”的高經濟增長率,其內在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c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而且中國要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要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所以中國必須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