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原名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前身是華東紡織工學院金山分院和上海石化總廠業餘工業大學;1982年3月,在上述兩校基礎上成立上海石化總廠職工大學;翌年,職工大學與新建立的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體制。1993年,有機化工工藝專業被國家教委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996年,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按國家教委、中國石化總公司協議併入華東理工大學,整體成立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后改建製為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2018年5月19日,華東理工大學石化學院(石化高專)校友會成立大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金山校區舉行。

歷史回溯


作為華東理工大學三大校區之一的金山校區,在學校發展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許多華理人(尤其是學生、校友)對此不甚了解,現根據檔案史實在此作一簡要勾勒,幫助大家回顧這段重要的歷史。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初創】上世紀的1972年,國家決定在上海的遠郊金山衛建一個超大型、現代化的石油化纖生產基地——上海金山石化總廠。經過幾年的大會戰,一期建設工程於1977、78年相繼建成並投產。與此同時,培養人才、提高職工技術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念想擺到了厂部的工作議事日程之中,先後成立、創辦了總廠教育處、教學工作領導小組、“七·二一”工人大學、業餘工業大學、上海電視大學總廠輔導站、外語培訓班、幹部學校等,師資隊伍也逐成規模。特別是1978年12月經上海市委批准,由上海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上海市紡織局、上海石化總廠和普陀區合辦上海紡織工學院分院(1980年改稱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為總廠開始創辦專門的教育、培訓機構開闢了新路,但不久由於要貫徹國家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才招收了兩屆的分院就停辦了。在總廠領導和一批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1980年6月其性質為職工高等院校的總廠業餘工大獲得市政府批准,是為後來的上海石化總廠職工大學前身。
【收歸】1982年7月總廠決定在龍勝路征地上百畝(后稱南校區),計劃投資500萬元建設職工大學新校址。又隨著總廠二期工程建設上馬和金山石化地區今後的發展需要,1983年3月經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原總廠職大建制不變,實行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套機構的體制,於當年招收4個專業的首屆新生。同年7月,總廠由紡織工業部和上海地方雙重領導劃歸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1984年6月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也收歸總公司直接領導,但委託上海石化總廠代管,副局級建制,設立黨委,並於1985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收歸后總公司還決定為學校再征250畝地擴建北校區,初批建設資金3500萬元,是為現學府路1000號校址。根據國家有關文件,1992年7月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改名為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共建】為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關於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精神,1995年12月4日國家教育委員會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簽約,決定共建、共管華東理工大學,利用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和華東理工大學的辦學資源和條件,在金山共建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學院所屬領導關係不變,但招生、教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由華東理工大學統一管理。1996年6月23日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揭牌成立,當年秋季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學生。1996年10月7日,國家教委發文撤消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獨立建制。
【併入】為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決定》,2000年11月30日教育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聯合發文,決定將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實質性併入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作為華東理工大學的一個校區,由學校統籌規劃,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發揮更好效應。2001年1月3日由學校宣布校區主任、學院院長,4月3日成立金山校區管委會等機構,併入工作完成。根據有關文件,石化總廠職大也於2000年停辦,改為中石化集團公司管理的培訓中心(即駐南校區)。
【整合】為更好地迎接2007年教育部對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理順徐匯校區和金山校區的關係,2006年10月30日學校成立金山校區整體整合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要求行政管理、學生管理、黨組織關係等進行全面縱向整合。整合工作於2007年8月底完成,同年暑假后原校區學生分別遷往徐匯和奉賢校區就讀。
【轉制】因學校事業發展需要,根據徐匯、奉賢、金山三校區功能定位調整方案,2007年8月15日金山校區轉製成立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金山科技園,並於2008年1月8日正式對外掛牌。自此,校區工作揭開了新的歷史性一頁。

金山人精神


2000年底金山校區石油化工學院實質性併入華東理工大學前,其組織機構和建制是完全獨立的,“培養石油化工事業建設和生產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改善企業職工隊伍的素質”是學校一貫堅持的辦學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金山校區全體師生員工腳踏實地、團結奮進、努力拚搏了20多年,在中國高等專科教育事業上建功立業、成績斐然。與此同時,也逐漸形成了推動學校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精神動力,那就是:“理想、勤奮、務實、認真”(據載,此乃是石化高專時期的校訓)。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區
早在1983年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成立不久,學校就派專人參加了石化總公司組織的人才預測調查和制定總公司直屬院校“六五”至“七五”發展規劃的起草工作。在全面調查、考察基礎上,一個詳細而可行的學校發展規劃初步確定:到“七五”末,學校全日制在校專科生規模要達到2000人以上;要設置4個系,一個基礎部,含有機化工、化學纖維、高分子化工、化學工程、化工設備和與機械、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生產過程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石油化工企業經濟、外貿等11個專業。這個規劃對當時的校領導和教師來說,無疑充滿著難以想象的挑戰性和不可逾越的艱巨性,因為就在一年前,學校還是一所僅以在職工人專業技術培訓為主要任務的輔助性辦學機構,而且辦學設施和條件均處在十分簡陋和困難的時期。但金山人不畏艱難險阻,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師資缺乏,千方百計四處去挖,經費短缺,想方設法去爭取、籌集。如當學校得知金山縣糧食局職工有華裔親戚在美國時,毫不遲疑地主動與其聯繫並迅速辦妥了聘請該女士來校任外教的手續,大大提升了當時的外語教學水平。又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學校曾多次隆重舉辦全校性英語演講比賽。儘管受條件限制,水準不這麼高,但參與的人員卻非常踴躍:演講者認真準備,指導老師精心輔導,評委也個個全神貫注。類似的這種競賽活動,學校的校長、書記和有關部門領導都是非常重視的,而且都要親臨現場感同身受,以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水平。1988年以前,學校雖然也多次調整過發展規劃,但總體上一直沒有偏離當年制定的大目標。
在金山校區整個辦學歷史中,一套班子、數塊牌子的辦學模式幾乎貫穿全部(最多時共有五塊牌子)。這種特殊的辦學體制既是歷史的傳承,又是客觀的需要,在為學校管理上帶來諸多麻煩和矛盾的同時,也考量著領導的管理能力和各類師生間和睦相處的秉性。金山人勤奮、務實的精神與此辦學背景不無關係。學校既要全面發展,又要有所側重,既要顧全大局,又要保持特色,“公平、規則、競爭”自然是管理好學校方方面面工作並要取得不斷發展的“法寶”。在學校黨委、行政的統一領導下,各種工作相互協作,齊頭並進,共享有限的辦學資源,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力拚搏。期間也湧現了一大批刻苦鑽研、忘我工作、潛心於教育的優秀教師楷模,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張明堯教授、獲得過上海市首屆師德標兵稱號的張海燕教授等,正是在他們的一切為了學生、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典範行為引領和感召下,學校的教風樸實無華、學風平實穩紮,學校的辦學成效贏得了社會和石化行業的首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三任領導盛華仁、李毅中、王基銘也對學校給予過高度的評價並寄予厚望。
現如今,金山人已融入到華東理工大學大家庭,願“金山人”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為華理新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新的貢獻。

艱難辦學歷程


與華東理工大學徐匯校區一樣,金山校區的辦學歷程也同樣充滿著無比的艱辛,甚至更為曲折。金山校區前身——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歷史,大致可概括為:初創,最為艱難;發展:充滿挑戰;壯大:要求更高。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金山工程”是毛主席圈定、周總理批准的,當初主要目標是解決中國人的穿衣問題(生產“的確涼”、“維尼龍”、“卡布龍”等化纖的原料),主要設備全從國外引進,是70年代世界的最新水平。所以在建設工程會戰期間,外語培訓班已同時舉辦(有英語、德語、日語三個班),主要是培訓翻譯人員,以保工程如期投產。初辦培訓班時,“一無教室,二無課桌,班級里20多名學員擠在一間10來平方的起居室內上課,坐在從臨近小學借來的閑置小木椅上,以膝代桌;夏天也沒個電扇,悶熱難熬”。最頭疼的是教師稀缺,教材難覓。“當時‘文革’還未結束,唯一合法、可用的是上海外國語學院的油印本教材,借來后師生們自己列印、複製,還有就是從專業資料中收集、選取片段,權作講義”。“校址也無固定的地方,‘四處遊盪’,一搬再搬,直到搬至城鄉結合部的生產隊農用廢棄破房,才算稍有安定”。“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總廠領導的關心下,培訓班才搬回金山大本營——職工大學,結束了‘寄人籬下’的‘游擊戰’式辦學生涯”。
辦業餘工大時,學校也“居無定所”,都是借用農舍、廠房、居民樓和中小學臨時辦公與上課。據當時人回憶,一間被戲稱為“豬公館”的平房內住有五個人,但僅有一張書桌,共用一盞不超過25瓦的燈泡。起初時,工大隻有15名教師,但要跑幾個上課點,往往是一人身兼多科。學生要做化學實驗,但學校自己沒有實驗室,只好借石化一中的,插在晚上進行。說圖書館,實際上就是總廠接待處平房裡的一邊隅,總共也沒有幾本書,後來搬到市建一公司三據點,湊了一間30平米的平房,以貨架代書架。管理人員辦公與書籍擠在一起,屋內陰暗潮濕,夏天,蚊子一群群,見人就咬。據查檔案,1979年學校一年專項經費不足10萬元,辦公經費僅為1400元,可想創業之艱難。
面臨總廠急需人才但辦學條件又十分簡陋和艱難的矛盾,領導們感到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發展速度。首先是師資隊伍建設,總廠決定從800名進滬(戶口)指標中拿出100個名額來支援教育事業,從全國選調配備教師,辦好自己的學校。“一時間應聘人員像潮水般從全國四面八方湧來,廠人事處統一接待,從中挑選專業對口、且有長期教學經驗的同志充實教師隊伍”。當時,還是受上海化工學院(1972至1980年間華東理工大學曾用名)領導的四川分院的一批老師就去了金山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到1980年市高教局組織專家去總廠職工大學檢查、驗收時,學校的師資數量和質量均有了較大改觀,一舉獲得了正式辦學資格。
自1983年開始對外招生后,學校的性質有了根本改變,即教學對象除了在職的成人外,還有剛出校門的中學生,學校對前者是只管學習,而對後者還要管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長。一時間,學校相應的各種管理機構相繼成立,沒有經驗,就自己摸索,沒有制度,就自己推敲,沒有專職管理人員,就“自學成才”。“許多老師是既教書又管事”,甚至是多肩挑。管檔案的同志要幫著開班車、卡車;管財務的同志要做搬場工,儼然是“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在一大批致力於教育事業的拓荒者多年耕耘下,一所規模中等、條件尚佳、設施齊備、管理規範的高等專科學校在杭州灣南岸悄然建成:新的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室、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機械實習廠、印刷廠等相繼建成;衛星接收站、計算機房、語音教室、電化教育組、甚至衛生室等也配備到位,特別是學生實習廠,車、鉗、刨、銑、磨、焊、鍛、鑄和熱處理9個工種一應俱全,保證了學校“三明治”教學模式推進和練就學生過硬的動手操作能力。教材建設、科技研究、對外合作交流工作齊頭並進,1985年時學校就承擔了總公司屬下的32門統編教材任務,1988年與原聯邦德國呂貝克專科學校簽訂了建立校際協作關係的意向書,為華東理工大學後來創辦中德工學院作了鋪墊。南、北兩個校區的建設,從立項、征地、動遷、規劃到施工、裝修、購置設備器材、綠化、搬遷使用,無不傾注著每一位教職員工的心血。
石化高專20多年的艱難辦學歷程,不僅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有用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且還培育了“理想、勤奮、務實、認真”的金山人精神。這一精神,依然會在華理的發展壯大中得到發揚、光大!

原校區介紹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坐落在上海市金山區,是華東理工大學在第十個五年規劃期間發展的重點。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
校區佔地230畝,現有各類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2億元,教學設施完備。有專職教師180餘名,其中正、副教授60餘名。校區環境優美,歷年來被上海市授予“花園單位”稱號。學生住宿條件良好,公寓化管理,每位學生均配備有組合型書桌與儲物箱,每間宿舍都安裝了電話。校區的計算機校園網與電信FTTB寬頻高速網相連,信息暢通,學生可十分方便地漫遊網路世界。校區圖書館具備多種信息服務功能。
校區目前設有石油化工學院、軟體與信息管理學院、基礎科學部,有化工、機械、自動化、會計學和計算機等五個系、一個工業技術研究所、一個分析測試中心。有重點本科、高職、研究生課程班、工程碩士教育和多專業的成人、非成人學歷教育等。其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經專家評審,被列為重點建設專業。
校區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挪威等國高校建立有合作關係,定期開展各種交流活動。

校區地址


位於上海市金山區學府路1300號,郵政編碼:201512。

校區現狀


華東理工大學金山校區2007年8月15日起已改建成為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區(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金山科技園),一般不再稱金山校區。華理“十三五”規劃文件中提及計劃在“金山校區”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暫未實行。現有華東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等繼續教育機構在該校區辦學。佔地面積239.2畝,建築面積9.989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