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是由中國、日本合作製片的118分鐘愛情影片。該片由當摩壽史導演,當摩壽史、長津晴子、山村裕二編劇,渡部篤郎徐靜蕾董潔陳柏霖等主演,於2004年12月20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被友情、愛情所背叛,深受心靈創傷的日本男子在上海邂逅一對姐妹花后展開的一段凄美、純凈、令人感傷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早瀨是日本一家著名汽車公司的職員,同時遭遇朋友和愛人背叛的他,人生的時鐘彷彿一下子停止了似的,幾乎失去了生存的樂趣。恰好此時公司派遣他到上海的分公司任職,雖然將要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更無法預期在上海的生活會怎樣,但早瀨仍像逃跑似的第一時間離開了日本。
初到上海的日子是平淡安寧的,上海悠閑浪漫的氣息使早瀨的心情漸漸平靜了一些,但一次偶然的邂逅卻再度打破了原有的寧靜。
因為一把雨傘,早瀨認識了一對上海的“姐妹花”,姐姐方敏是一個溫柔恬靜,善於隱藏心事,但很超脫的女孩。妹妹方琳是一個主修日語的大學生,充滿著青春朝氣和驛動的激情。對於早瀨來說,方敏就像是一記貼心的良藥,溫柔地撫慰著他破碎的心,而妹妹方琳則像是一縷明媚的陽光,隨時隨地灑落在他的心頭。
與兩人的相處的日子是美好的,姐妹倆的溫柔和激情融化著早瀨那顆冰冷的心,生機勃勃的上海也讓他重新對生活燃起了激情。但幸福的時光卻又顯得那麼短暫,在不知不覺中,早瀨意識到自己愛上了姐姐方敏,但有無法抗拒妹妹方琳如火的熱情。
同樣充滿青春朝氣的大男孩阿德是方琳最好的朋友,在生活中更是一個隨時供方琳傾訴的對象,其實他的內心一直深愛著青梅竹馬的方琳,但愛人卻單戀上了早瀨,浪漫的申城又多了一顆失落的心。即便如此,阿德仍一如既往地鼓勵支持著方琳、默默地用真誠的愛陪伴著方琳。
熱情率真的方琳把這個來自日本的男人作為初戀的對象,近乎狂熱地地追求著,但當她全心付出后卻傷心地發現,早瀨的心中早已有了鍾愛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姐姐。在親情和愛情的兩難抉擇中,方琳痛苦地放棄了愛情,選擇了親情,可這時卻傳來了姐姐方敏身患絕症去世的消息。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渡部篤郎早瀨高志
徐靜蕾方敏
董潔方琳
陳柏霖阿德
石橋凌恩田聰
松岡俊介瀧本司
目黑真希
津田寬治森口直之
筧利夫澤井和彥
牛犇方爸

職員表

出品人任仲倫、牛山拓二
製作人牛山拓二、朱斌、石田基紀、林仰謙
監製卓伍
導演當摩壽史
編劇當摩壽史、長津晴子、山村裕二
攝影清水尚
配樂栗尾直樹、稻葉政裕
藝術指導吳天戈
美術設計吉田悅子、胡宗
燈光中村裕樹
錄音山方浩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早瀨高志
演員 渡部篤郎
日本一家著名汽車公司的職員,同時遭遇朋友和愛人背叛。公司派遣他到上海的分公司任職,因為一把雨傘,他認識了一對上海的“姐妹花”。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方敏
演員 徐靜蕾
溫柔恬靜,善於隱藏心事,但很超脫的女孩。對於早瀨來說,她就像是一記貼心的良藥,溫柔地撫慰著他破碎的心。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方琳
演員 董潔
主修日語的大學生,充滿著青春朝氣和驛動的激情。對於早瀨來說,她像是一縷明媚的陽光,隨時隨地灑落在他的心頭。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
阿德
演員 陳柏霖
充滿青春朝氣的大男孩,是方琳最好的朋友。在生活中是一個隨時供方琳傾訴的對象,其實他的內心一直深愛著青梅竹馬的方琳。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徐靜蕾以前聽說日本人辦事認真,真正拍片時完全體會到了,每個鏡頭或細節常常重複好幾遍,又因為語言不通,她學的是俄語,片中與渡部的戲卻用英語交流。
• 董潔表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為了愛情如此果敢。在生活中碰到這種事情肯定先放棄,哪怕那個男人愛的是她。
• 片中徐靜蕾、董潔扮演的“方敏”、“方琳”姐妹的家選在山陰路附近的二醫大宿舍樓,潮濕、擁擠的環境令人彷彿重回“72家房客”時代;方琳上課的教室是交大本部的舊教學樓,牆面斑駁陳舊,據說僅供學生夜自修,學校早就建成了嶄新的教學樓。

製作發行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上映時間、細節
中國2004年2月11日 
法國2004年5月14日(戛納電影展映) 
日本2004年12月20日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並不是僅僅以戀愛為主題的影片,更是描寫受傷的心靈如何相互牽引、如何在相互之間找到彼此來自內心的自我、並面對真正愛情的心路過程的影片。同時,影片描寫了一個悲觀失望的人物,面對充滿無限希望的大都市上海,迸發出希望之火焰。(新浪網評)

負面評價

劇照
劇照
《最後的愛、最初的愛》一片中刻意而做作的談情說愛,不僅未帶來些許柔情,卻顯示出日本愛情片創意上的山窮水盡和中國電影在商業合作上的盲從。
節奏上還算明快,鏡頭上還算秀氣的電影,雖然囊括了經典愛情片中御用的煽情元素和浪漫外殼,卻也因此喪失了生活中最起碼的靈氣和質樸,僅僅是對傳統套路的剪切拼湊和再現。
故事的舞台由東京轉移到上海,卻喪失了《東京愛情故事》中愛情與都市生活水乳交融的氣質。日本導演對上海的陌生程度,就如同男主角在影片中的迷失一般。雖然故作鎮靜的定義化獨白放眼城市的輪廓,卻不足以掩蓋對細節調配的猶豫不決。現在的上海和喧囂的東京一樣並不適合失落中的男主角,遠離城市的僻靜小鎮才是他的所需,於是影片靈魂脫殼般延展出男主角駛向郊區的田園生活,卻和都市愛情的主題嚴重脫節。渡部篤郎扮演的早瀨,是個抑鬱絕望的日本白領形象。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半點積極樂觀的品質,他悲觀的厭世情緒和對生活的任性苛刻,簡直就是對觀眾的教唆。渡部篤郎以往的花心大少形象,並未因影片的悲情基因而有所收斂。在完成片頭的幾段儀式性的悲情戲后,很快又發揮出自己的負心漢本色表演。他把《天國情書》中的輕浮演技再次帶到該片,處處留情的情聖作風,使他很快又周旋於方敏和方琳兩個中國女人之間。而每每在公作之餘,便再次拿出自己的愛情創痛作為逃避工作的借口。
徐靜蕾扮演的方敏、一個瀕臨死亡的女人,並未換來觀眾些許同情的淚珠,反為她的自私和執拗感到不快。在她與妹妹方琳之間看不到親情,只有女人小心眼兒的明爭暗鬥。哪怕是她所謂的對妹妹隱瞞病情的動機,也蘊涵著內心對愛情告急的懼怕。董潔扮演的方琳也不是一個健康的角色。這位就讀於日語專業的大二學生,不僅理直氣壯地和她的小情人“司機”關係暖昧,還試圖橫刀奪愛搶走姐姐的情人,夾雜在方敏與早瀨之間玩起的“師生戀”很煞風景。
如此這般的角色,使影片的浪漫情懷遺失殆盡。方敏與早瀨二人依仗蹩腳的英語勉強溝通,根本不具備戀人間的默契,更缺乏透徹而明晰的愛情。
影片的最大敗筆在於劇情的缺乏邏輯和戀愛的虛假老套,方敏和早瀨的幾次街頭邂逅存在著太多的機遇性和偶然性,不足以為兩人的相戀增添說服力。而妹妹方琳每次尷尬的現身更是差點把該片變成一部科幻片——綜合以上所述,《最後的愛、最初的愛》絕對陷入了愛情“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