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陽河遺址
位於山東日照市莒縣的遺址
陵陽河遺址位於莒縣城東南10公里的陵陽鄉大寺村西側、陵陽河南岸;南至厲家莊村北,西到集西頭村。東5里許鄰寺崮山五峰,西為寺崮山山腳下的平原沖積灘。陵陽河自東而西穿過遺址北部注入沭河。遺址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5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土質為黃褐色,文化層厚1.2米。
陵陽河遺址於1957年洪水暴發后,陵陽鄉文書趙明錄同志採集到一些 石器、陶器。1962年夏天,山東省博物館王思禮、張學海與莒縣文化館蘇兆慶共同進行實地考察,確認其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存,距今4800年左右。1963年秋,山東省博物館王思禮、唐士和會同莒縣文化館盧省三等首次進行試掘,清理墓葬10座,出土文物150餘件。1977年春,蘇兆慶、張安禮再次清理墓葬6座,出土了玉質砭石等重要文物120餘件。
陵陽河遺址
類似刻在大口尊上的圖像文字,繼1960年出土后,屢有發現。僅陵陽河遺址就有七種類型13個單字。圖像文字的重新問世,與當年甲骨文被發現一樣,為考古、古文字、歷史、天文等學科所矚目,為我國漢字的雛形得到了共識。
墓6和墓17各出土了一套釀酒器,由濾酒漏缸、瓮、尊和盆組成。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高柄杯、觶形壺等酒具。大墓中酒具占隨葬品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它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用穀物釀酒技術在5000年前就早已開始了。
在墓19中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製作精美的夾砂褐陶牛角形號,成為大汶口文化考古中的唯一發現。它不僅告訴我們墓主人是軍事首領身份,更重要的是對研究原始社會末期氏族組織結構及其變化,具有其它任何器物所不曾有也不能代替的意義和價值。
這批墓葬規模不一,大墓均有原木組成的葬具、隨葬品多寡懸殊,質料優劣有別,貧富分化明顯。墓6長4.5米,寬3.8米,有木槨,隨葬品多達206件,而且器形大,質量好,可為同時期墓葬之冠。個別小墓長僅2米,寬0.80米。隨葬品只有7件,且陶質粗劣。大中型墓集中在遺址北部,靠近河床處;小型墓在遺址中部或偏南處,它是貧富分化的標誌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