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橋會
蘭橋會
《蘭橋會》,又名“水浸蘭橋”,是董湘昆創作的曲藝作品。
董湘昆,男,1927年生人,京東大鼓演員、著名工人曲藝家。
從1952年開始在基層工會文工團以相聲、曲藝劇、單弦、京東大鼓、清唱、河南墜子等形式進行演出。1953年參加天津廣播電台業餘廣播曲藝組學習演唱。同年,他擔任文化宮和平區工人俱樂部業餘曲藝團團長。此後他到天津藝術學校戲劇班學習,畢業后演出話劇、曲藝劇,後來側重於京東大鼓演出。
1954年拜劉文斌為師,專攻京東大鼓。他不僅在繼承老一輩藝人的唱腔和表演風格方面成績顯著,而且又有所發展和創新。他嗓音寬厚、發音甜潤、字眼清楚、鄉土味濃,趕板、垛字、閃眼、落字、竅口靈巧。他的演唱樸實真摯,剛健穩重,充分表現了京東大鼓淳樸健康、豪放爽朗、頓挫分明、抑揚有度的藝術特點。為了使這一曲種更好地反映現實生活,他還對唱腔不斷進行加工和豐富,發展出了一種能夠適應新事物的“董派京東大鼓”。
表的是
六月里三伏好熱的天
行路的君子都把扇兒煽
昔日有一位讀書的客呀
姓魏名魁字景元
他在家奉了父母的命啊
一到華山去念聖賢
到五月端陽就休學了
恩師放學把家還
魏公子就把這華山下呀
捋順大道他奔正南
春秋季節如美展唉
說來說去說正言
他遙遙擺擺往前走哇
這蘭橋不遠就在面前
蘭橋共修了整九孔
五孔流水四孔干哪
河兩岸倒栽著垂楊柳啊
千朵荷花有萬朵蓮
魏公子他觀不盡這蘭橋景
又有一位女少年
看樣子也就十八九唉
這花容月貌哇是女嬋娟唉
您要問佳人怎麼打扮哪
諸君不知你聽我言呀
黑蓁蓁的青絲如墨染哪
大紅的頭繩把髮根纏
梳的本是新式樣的元寶纂
打結別著一個白玉簪哪
不搽冠粉就容顏美
那胭脂不點嘴唇鮮
那高高的鼻樑有多受看哪
櫻桃小口紅又鮮哎
臉蛋賽粉團哎
大眼兒直呼扇哎
眉毛彎又彎哎
好象月兒牙初二三哎
打動了魏景元這大嫂可賽貂蟬
兩耳戴的本是燈籠墜兒啊
頭上的鈴響那是簪環
身穿的衣服樸素好看
又閃出來呀
丁丁點兒點兒的小金蓮
說她的腳小可真少見
不倒倒不歪也不偏
那小金蓮
扣四亮一有多周正
好像蝦米把腰兒彎
您若問金蓮有多大
要上尺量二寸三分五厘八毫六絲三哪
我不是把她來誇獎
女人的腳小她佔先
誰要是跟她見上一面
得昏昏沉沉好幾天哪
誰要是與她成婚配呀
強似金榜中狀元
在蘇北阜寧,一直流傳著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名叫“蘭橋會”,又名“水浸蘭橋”。故事說的是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入侵,長期侵撓沿海居民。他們無惡不作,無所不為,弄得沿海百姓長年累月不得安寧,有些村莊全村都向內地逃難。有一年,倭寇追殺一小女孩和家人失散之後亡命奔逃。她到了一個村莊后,由於驚嚇,加之飢餓難忍,有氣無力地蜷縮在一戶人家的屋后,房主問明來由,看她可憐,便收留了她。小女孩方才八九歲,問其家小也說不清楚,於是這姓賈的人家,就給她起名叫賈玉珍。有意收留她在家做童養媳。賈家在這村裡也並非富裕人家,天天逼著賈玉珍外出拾草勞動,時常挨打挨罵,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
賈玉珍外出割豬草,總是到庄東不遠處的岳大荒去。周圍幾個村的農家小孩都喜歡到這塊荒地割豬草。有一天韋莊的一家有個小男孩叫韋郎寶,在地里見到了賈玉珍,看她好像不是本村人,就好心地問她身世,她先不肯說,後來在韋郎寶一直追問,方才向其道出了根本來由,韋郎寶一聽,對其甚是同情,於是韋郎寶幫助賈玉珍一起抓緊割豬草,他還告訴賈玉珍不一定豬草都打七角菜、豬秧草,其它草也行。這時賈玉珍豬草也比平日里多了起來。賈玉珍回家過了舒服的日子,沒有挨打挨罵。打那以後,韋郎寶一直幫助賈玉珍割豬草,賈玉珍天天身背一大籃子豬草回去,引起了賈家懷疑,經過一段時間的暗訪,方知韋莊有個韋郎寶幫助她了。賈家收留她是想讓她做童養媳的,哪能容納她如此一著。於是那天賈玉珍打豬草回家后,賈家揭穿了她的底,並毒打了她,罰她乾重活,叫她到離家一里地的蘭橋邊挑水,於是韋、賈兩人就失去了見面的機會。後來韋郎寶得知賈玉珍天天到蘭橋挑水,曾偷偷去蘭橋邊會過賈玉珍,賈玉珍要他回家好好讀書,長大了若有出頭之日救她出苦海。韋郎寶在家苦讀寒窗,賈玉珍在家受苦受難,過著難以忍受的苦日子。但他們在內心都種下了愛情種子。十多年後,韋、賈兩個都長大成人,他們雖不多見面,但兩人始終心心相印。
蘭橋高清大圖
這對情深義厚的男女,衝破封建禮教的桎梏,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悲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