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膿胸

結核性膿胸

結核性膿胸是胸腔積液疾病的一種,屬於呼吸系統疾病。自從抗結核藥物廣泛應用以來,結核性膿胸已少見。胸膜腔因結核桿菌感染,產生積膿,形成結核性膿胸。主要癥狀是低熱、乏力、盜汗、胸悶、乾咳、消瘦等。治療目的是消除膿腔、控制感染。主要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抽液治療、手術治療。主要危害是影響日常生活、引起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經過治療后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或內科、感染科

病因


● 結核性膿胸主要由於肺內結核病灶向胸腔穿潰,或由未及時治療的結核性漿液性胸膜炎轉變所致。
● 結核性自發性氣胸也可併發結核性膿胸。

癥狀


● 結核性膿胸多數起病緩慢。因在早期胸膜的吸收能力較強,典型結核中毒癥狀較為顯著,多在晚期才出現胸腔積液的表現。

典型癥狀

● 低熱
● 乏力
● 盜汗
● 胸悶
● 乾咳
● 消瘦

其他癥狀

● 氣急
● 呼吸困難
● 膿樣痰液
● 咯血

檢查


● 結核性膿胸主要通過體格檢查、肺部X線檢查、胸部CT、細菌學檢查、胸膜活檢等進行確診。
● 體格檢查
● ● 醫生會對你的肺部進行聽診,了解是否有胸膜摩擦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還會
● ● 對胸部進行觸診,了解是否有語顫減弱或消失。初步判斷是否存在胸腔積液。
● 肺部X線、胸部CT檢查
● ● 通過肺部X線和胸部CT檢查可確定肺內是否存在結核病灶和胸腔積液以及胸腔積液量的多少、是否有分隔、粘連等改變,有助於診斷。
● 胸部B超
● ● 通過胸部B超檢查可確定胸腔積液量的多少、胸腔積液內部是否有分隔、胸腔積液距胸壁表面的距離,可幫助確定抽取胸腔積液的最佳穿刺點,便於後續穿刺檢查和治療。
● 細菌學檢查
● ● 通過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積液,確定胸腔積液中是否存在結核桿菌,可進行診斷。
● 胸膜活檢
● ● 了解是否存在結核性病變,進一步明確診斷。

診斷


● 根據典型表現,結合體格檢查、胸部X線及CT檢查、細菌學檢查、胸膜活檢等可做出診斷。
● 出現低熱、乏力、盜汗、胸悶、乾咳、消瘦等典型表現,晚期可出現氣急、呼吸困難、膿樣痰液等表現。
● 體格檢查發現胸膜摩擦音、呼吸音減弱或消失、語顫減弱或消失。
● 胸部X線及CT檢查發現肺內有結核病灶、胸腔積液。
● 細菌學檢查發現胸腔液中存在結核桿菌。
● 胸膜活檢有結核性病變。

鑒別診斷


● 結核性膿胸和結核性胸膜炎、肺結核等疾病都可能會出現低熱、乏力、盜汗、胸悶、乾咳、消瘦等癥狀。因此,出現這些癥狀不能確定就是結核性膿胸,一定要及時就診。
● 醫生主要通過進行體格檢查、胸部X線及CT檢查、細菌學檢查、胸膜活檢等檢查,進行診斷。

治療


● 結核性膿胸治療目的是消除膿腔、控制感染,主要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抽液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合理飲食,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 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藥物治療

● 常使用異煙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藥物,進行全身抗結核治療。
● 如遇到耐葯情況,可選用二線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

抽膿治療

● 如果胸腔有大量積膿,需要反覆進行胸腔抽膿、沖洗和局部注射抗結核藥物。每周抽膿2~3次,每次用2%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沖洗膿腔,在膿腔內注入對氨水楊酸鈉、異煙肼或鏈黴素。
● 經治療,膿液可逐漸減少、變稀,肺臟張開,膿腔逐漸縮小至消失。

手術治療

● 對於慢性結核性膿胸、伴支氣管胸膜瘺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常用手術方法為胸膜纖維板剝脫術、胸廓成形術、胸膜肺切除術。
● 通過手術可以消除膿腔,使受壓的肺復張,恢復肺通氣功能。

危害


● 結核性胸膜炎主要危害是影響日常生活、引起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 影響日常生活
● ● 出現乏力、乾咳、胸悶等不適,可影響日常生活。
● 引起併發症
● ● 可能會引起支氣管胸膜瘺、胸壁瘺等併發症。
● 危及生命
● ● 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預后


● 經過治療后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


● 兒童時期接種卡介苗是預防的有效手段。進行卡介苗複種,每隔五年左右對結核菌素試驗轉陰者補種,可以使免疫力強化。
●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
● 房間內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 盡量遠離網吧、麻將館等公共場所。
● 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