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山中學

卓山中學

卓山中學是一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百年老校,前身為卓山書院,始建於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

學校介紹


卓山中學
卓山中學
卓山中學是一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百年老校,前身為卓山書院,始建 於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已步入了現代化、信息化的軌道,成為了廣東省一級學校。卓山中學佔地90畝,是鎮內唯一一所鎮辦中學,位於中山市西部,背靠卓旗山,南倚赤洲河,距離市區僅十幾分鐘車程。現有39個教學班,以初中為主,無高中部;建有宿舍,現有教職工130人,專職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7.7%,中級及以上職稱52人;學生1800多人;校園綠草如茵,教學大樓氣勢宏偉,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功能場室能滿足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敬業愛崗,既有市“教壇新秀”,也有市“教學能手”,更有“廣東省勞動模範”,是一所理想的求學場所。卓山中學1991年被評為四優達標學校,1994年被評為中山市一級學校,2002年被評為中山市“十佳藏書單位”,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多年來,學校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二十多項,各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勵接近二十項,學校教學成績穩步上升,每年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畢 業生,高中升大人數也逐年上升。各類體育運動廣泛開展,在市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學校從1946年“正名”至今共培養了56屆中學畢業生,總人數達14753人。莘莘學子,濟濟人才,遍布世界各大洲,為祖國的建設、為人類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管理理念


舊時卓山中學
舊時卓山中學
卓山中學以“規範管理,從嚴治教,多元發展,提升品位”為辦學方向,以“規範、特色、名師、名校”為辦學目標,以“以人為本”、“以能為本”、“以愛為本”為管理理念,以“關愛一切學生,關愛學生 一切”為辦學理念,初步形成了“用現代優質教育,培育現代優質人才”的辦學風格。卓山中學育人工作按照“倡導個性發展”思路,突出德育首位;教學工作朝著“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目標努力;學校教科研沿著“校本研究”模式運行;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突出“科研主導”,校園文化建設講究“育人效果”,學校發展方式強調“現代信息技術”,並努力形成“發揮主體,尊重個性,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學校正沿著“現代優質精品學校”的方向快速前進。

校訓總結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
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更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是教師成長的一隻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訓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將我校本年度開展的校本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領導重視,認識到位,制度保證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校本培訓工作,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指導,把校本培訓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開展校本培訓,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學校加強了對校本培訓過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訓時間、內容、人員、考評“四落實”,做到了輔導教師上課有講稿,聽課教師有筆記,學校有記錄和信息反饋記載。通過多種形式反饋工作進展情況,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
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導師指導模式。即以老帶新的培訓模式。對新教師的培養,學校設施了“藍青工程”,採取“拜師結對”的形式,擴展師徒帶教的內容,賦予這傳統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訓內容,且拜師是相互的,能者為師。在課堂教學方面,老教師是師傅;在課件製作或網路等方面,青年教師可以是師傅。在教科研培訓中,師徒可以共同承擔同一科研課題,在研究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與提高。
2、案例培訓模式。即從典型案例中獲得啟迪、尋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式。這種培訓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效果較好。學校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聽課評課。通過研討,引導教師運用新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鑒,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3、自主學習模式。這種培訓模式由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後制定自培計劃,並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4、課題研究模式。課題來自教師的實踐,在研究中,教師不斷遇到新問題,需要不斷獲取新的理論指導,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師為了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研究任務,需要不斷獲取資料、進行學習,教師有了強烈的主動學習動機,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校本培訓內容豐富多彩
2011年~2013年的卓山中學
2011年~2013年的卓山中學
1、新課程理念培訓。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課改實 驗的成效。為此,本年度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培訓的重點任務來抓。重點學習“新課程標準”,加強通識培訓。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培訓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全面課改打實基礎。二是確保培訓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三是形成培訓系列:重點圍繞說課、上課、評課開展教研組活動,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四是加強合作交流: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返校后,及時向教研組、教科室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教學手段技術的培訓。配合縣市人事局進行的計算機考試,在校內形成了自學計算機的濃厚氛圍,凡參加考試的教師都取得了相應的計算機應用等級證書。
3、抓好骨幹教師培訓工作。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想方設法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平時參加外出學習,學校給調課,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安心學習;節假日外出學習,學校負責給予補助,為教師的學習提供服務及經濟補貼。組織老師代表學校參加縣市論文及優質課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4、新教師培訓。實施“藍青工程”,進行“師徒結對”活動,對全體新教師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專項訓練和輔導;綜合“兩課”(即亮相課、彙報課)的聽、評課評估結果、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教學成績等,對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作出評估。
5、教研組定期活動(每二周一次)。以分組教研的內容為主,鼓勵教研創新。教研組經常安排教研公開課,進行案例分析,使評課過程成為教學研究過程。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了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本年度校本培訓工作的反思
1、教師的理論學習仍要加強督促。
2、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力度不夠。
為了使校本培訓工作真正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我們必須繼續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核心,繼續以年輕教師為培訓重點,著眼於教師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斷開發校本培訓內容、創建校本培訓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訓真正落到實處,促教師的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