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國土

藍色國土

又稱海洋國土。是一個沿海國家的內水、領海和管轄海域的形象統稱。管轄海域包括領海以外的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歷史性海域或傳統海疆等。近代史以前,“金戈鐵馬”曾是強大帝國的代稱。1840年後,沿海國門的多次洞開,中國在“塞防”與“海防”之爭的雜音中開始關注海洋。藍色國土理念早已被澆灌得根深蒂固。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中國全民都應該形成一個概念,我們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

領土範圍


除內水和領海與陸地領土一樣享有完全排外的完整主權外,其他管轄海域僅享有部分主權權益。譬如,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其自然資源的目的,有權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但是,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不影響上述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中國的藍色國土,包括渤海全部、黃海、東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灣島的周邊海域及國際海底區域的一部分。總面積約近300萬平方千米,相當我們陸地領土的30%。藍色國土較多出現於科普讀物或文學作品中,它與國家領土或領海的法律地位不同。

開發狀況


海洋國土
海洋國土
2008年2月21日,國家海洋局發布《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隨即在3月舉行的兩會期間,軍方代表曾提到在規劃基礎上確立新的戰略。2009年提出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趙國鈞中將在去年曾在全國政協軍隊特邀組上發言,“維護海洋權益,開發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環境,已經歷史地、客觀地擺在我們面前。”引起參加兩會的軍隊代表委員的強烈共鳴。
2009年3月,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海洋開發的描述是,“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李國安在政協小組會上的大聲疾呼,“保護中國海洋權益、維護‘藍色國土’安全已經刻不容緩!”獲得了眾多委員的一致贊同。
在向大會提交的《關注保護我國南疆海域國土主權及在傳統漁區作業漁民安全的建議》中,李國安提出了4項建議:一是加大力度,使用多種手段和方法保護中國南海主權,保護在傳統漁區作業的中國漁民;二是加大對在南沙傳統漁區作業漁民的扶持和補助,對已被抓扣的漁民生活保障制定特殊補助政策;三是加強海上民兵、海事督察、海上武裝巡邏隊伍建設;四是進一步加大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持,使之與國家安全需要進一步適應。

南沙問題


地理位置

南沙群島位於南海中南部,是中國南海諸島中距離大陸最遠、分佈範圍最廣、擁有島礁最多的一個群島。南沙群島西北與越南遙遙相對,東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南部水域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等國緊密相接。

產生背景

海洋國土
海洋國土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南沙問題十分複雜,已經形成“六國七方”介入、“四國五方”軍事佔領的武裝割據格局。除中國佔據8個島礁(中國台灣方佔據1個)之外,已有42個島礁被侵佔,其中越南29個,菲律賓8個,馬來西亞5個,汶萊、印度尼西亞也對部分島嶼和海域提出了主權要求。美、日及印度等區外大國積極介入南海事務,強化軍事存在,使南沙群島問題國際化趨勢進一步明顯。
南沙問題成因複雜,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原因。
美國主戰艦艇平均噸位為14000噸,英國6700噸,俄羅斯6500噸,法國6300噸,日本3700噸、印度3300噸,中國海軍的平均噸位尚低於上述國家海軍,在遠洋能力這一核心指標上與發達國家海軍存在明顯差距。
南海周邊國家不僅共同具備有利的區位優勢,在南沙問題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東南亞十國組成的東盟組織一致要求以整體的立場與中國商談南沙問題。1994年東盟公開宣布“今後東盟成員對外將以集體名義而不以雙邊名義接受談判”,不接受任何單邊或者雙邊談判結果,使中國解決南沙問題變得十分複雜。冷戰結束后,受西方製造的“中國威脅論”影響,東盟提高了對中國的戒備和防範,同時加強了區域內的軍事、政治、經濟合作,特別是加強了爭議的地區軍事力量,加強了沿南海的海空軍事基地和戰場建設和海空軍聯合軍事演習。這種以十敵一的不利情況,也是南沙問題久拖不決的重要因素。
南海地處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美亞太地區戰略調整過程中關注的重點,為繼續保持在亞太地區有利的戰略態勢,遏制和牽制中國的崛起,美日積極插手南海問題,拉攏東盟國家。日本為了取得亞洲領導地位,也把發展同東盟的關係放在重要的地位,力圖以東盟為突破口,把投資和外交重心向亞太地區作戰略轉移。而南海問題就成為美日插手的最好突破口和切入點,東盟因情就勢,實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南海問題上頻打“美國牌”和“日本牌”。
四是台灣因素的制肘,台灣為了爭取和擴展“生存空間”,除了在經濟上加強與東盟的聯繫和合作“以經促政”外,還在南沙問題上採取兩面手段,企圖與東南亞國家聯手,達到利用東盟控制中國的目的。而東盟卻把台灣作為牽制中國在南沙問題主權要求的條件,並利用大陸與台灣的矛盾在南沙問題上漁利。
海洋國土
海洋國土
南沙群島不僅有可觀的經濟地位,而且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不僅擁有巨大的水產資源、豐富的油氣和礦產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貿易通道。其中在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區分佈有10個油、氣盆地,面積約有41萬多平方千米,油、氣儲量可達350億噸,而且基本位於水深200~1 000米之間的大陸架向大陸斜坡的過渡帶上,開採條件十分理想。海疆線內盆地面積約有25萬平方千米,油、氣儲量約225億噸,相當於中國大慶油田儲量的8倍,海底油田單產高,質量好,比重輕,含硫量低,在中國能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其價值尤顯珍貴。
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南沙群島扼兩洋、制八方,前出大陸上千千米,軍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沙是中國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 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關海域,能使中國軍隊防禦縱深增大上千千米。這一寶貴的戰略縱深,不但加大了中國軍海、空力量的迴旋餘地,而且對於中國抵禦強敵戰略空襲,掩護陸上兵力行動具有突出意義。
南沙是制衡外來勢力干預的要衝南海作為歐亞海上交通的重要環節,不僅對中國事關重大,也是中國周邊各國的重要貿易與能源通道。有效地控制南沙及其相關海域,能夠提高綜合威懾能力,把握戰略主動權,可直接制約和影響國際海上石油生命線,成為直接威脅外來勢力的一柄利刃,還能夠進一步威懾西方強國在南海周邊地區的前沿存在。南沙是統一祖國之戰的重要戰場依託 台灣一旦發生危機或者戰爭,南沙不僅是直接阻止強敵軍事干預力量的前沿,也是協助台海戰場實施兵力輸送、海上封鎖、空中掩護和臨檢拿捕任務的重要依託。

解決方法

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而言,南海是希望之海,無論經濟與軍事意義都非同小可,但從現實情況分析,解決南沙問題仍是一個漸進而複雜的過程。
一是遠洋與近海力量協調發展的關係。不能否認,中國海軍還是一支近海性質的海上力量。遠洋力量的發展雖然是解決南沙問題的重要條件,但要與中國當前的迫切需要、綜合國力、軍事科技水平相適應,不能一味地為求遠而求遠。
二是解決台灣問題與解決南沙問題之間的關係。台灣與南沙同為國家領土,但與台灣問題相比較,就現狀情況和各方面利益綜合比對,南沙問題的迫切性位居其後,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一位置關係也非一成不變,要視國家戰略需要而動。
三 是主權與利益關係。中國對南沙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但在這一宣示之下,中國至今還未從南沙獲取真正的利益。在未來,發揮國力與資源優勢,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海上開採技術裝備,力求實現主權與利益的同步是中國主要努力方向,在能源通道可能面臨威脅的前提下,儘早開發區內能源,是降低風險、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重要措施。
四是處理東盟與東南亞各國關係。東盟國家雖然有憲章約束,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與我親疏不一,加之內部關係十分複雜,利益矛盾形成的傾軋與打壓時有發生。
五,是處理大國關係和東盟關係問題。大國與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存在遏制中國和撈取實惠的默契,大國與東盟間關係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反覆,為解決南沙問題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