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

中國內地男作家

李存葆,男,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大事件

1946-02-19

出生

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

1970

正式走上了他的創作之路

1970年,被調到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即前衛歌舞團前身)擔任創作員,從而正式走上了他的創作之路。

1982

憑藉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獲獎

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該小說獲得全國第2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憑藉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獲獎
1984

憑藉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獲獎

1984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憑藉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獲獎
1985

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獲獎

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該小說獲得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獲獎
1993

創作的電影劇本

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得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

2002

憑藉《大河遺夢》獲獎

2002年,創作文學作品《大河遺夢》,該作品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3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憑藉《大河遺夢》獲獎
2017

憑藉散文《龍城遐想》獲獎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憑藉散文《龍城遐想》獲獎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李存葆1
李存葆1
1946年2月19日,李存葆出生於山東省莒北縣淮河區(現為五蓮縣高澤鎮)東淮河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51年,考入東淮河村小學讀書。
1959年7月,考入管帥中學,並廣泛地涉獵各類書籍,常常把在課外讀物上學到的寫作手法和辭彙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
1962年,初中畢業后,家庭已無力支撐他再讀高中,所以14歲的李存葆不得不下學務農。之後,他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鋤地、割麥、曬瓜干、推車、挑擔、打石頭。

工作經歷

1964年,應徵入伍;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守備十九師五十團五連戰士。
1970年,被調到濟南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即前衛歌舞團前身)擔任創作員,從而正式走上了他的創作之路。1978年9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編導。
1979年8月,到廣西前線參戰部隊深入生活;同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
1980年,創作報告文學《將門虎子》,該報告文學獲得解放軍文藝創作一等獎。
1982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該小說獲得全國第2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3年,當選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
1984年9月,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同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影片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1985年5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員;同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6年,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日本;10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
1987年,創作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該作品獲得中國潮和報告文學獎。
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
1992年1月,開始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
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
1995年,由其創作的散文《我為捕虎者說》獲第1屆韓愈杯一等獎、全軍八一新作獎一等獎。
李存荷著 陳玉先 繪畫
李存荷著 陳玉先 繪畫
1996年8月,開始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兼《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主編;12月,開始擔任中國作協第6屆副主席。
1997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同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鯨殤》獲得第6屆《十月》文學獎。
2000年,在期刊《十月》上發表長篇散文《沂蒙匪事》。
2002年,出版文學作品《大河遺夢》,該書收錄了其串作的散文及隨筆28篇,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3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2004年,由去創作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出版。
2006年11月,當選中國作協第7屆副主席;同年,出版散文集《李存葆散文》;隨後,創作散文《綠色天書》。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後的野象谷》出版。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個人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導演類型
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謝晉電影
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滕敬德、席與明電視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出版社
2017年《龍城遐想》散文/
2013年《大河之子》散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9年《高山下的花環》中篇小說上海人美出版社
2009年《最後的野象谷》散文集學林出版社
2006年《綠色天書》散文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6年《李存葆散文》散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年《飄逝的絕唱》長篇散文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2年《大河遺夢》作品集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2002年《馮玉祥將軍傳奇 雷德祖優秀作品選》/福建美術出版社
2000年《沂蒙匪事》長篇散文期刊《十月》
1995年《我為捕虎者說》散文/
1993年《山中,那十九座墳塋》中篇小說華藝出版社
1993年《百年老屋》電影文學劇本/
1992年《高山下的花環》中篇小說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2年《沂蒙九章》報告文學作家出版社
1987年《大王魂》長篇報告文學山東友誼出版社
1985年《山中,那十九座墳塋》中篇小說崑崙出版社
1983年《高山下的花環》中篇小說北京出版社
1982年《高山下的花環》中篇小說期刊《十月》
1980年《將門虎子》報告文學/
1973年《無夢時節》/海天出版社
未知《雲自舒捲風自狂》散文

獲得榮譽


榮譽獎項
▪ 2017 第17屆 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龍城遐想》 (獲獎)
▪ 2002 第3屆 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大河遺夢》 (獲獎)
▪ 2002 第2屆 韓愈杯一等獎 《大河遺夢》 (獲獎)
▪ 1997 第6屆 《十月》文學獎 《鯨殤》 (獲獎)
▪ 1995 第1屆 韓愈杯一等獎 《我為捕虎者說》 (獲獎)
▪ 1995 全軍八一新作獎一等獎 《我為捕虎者說》 (獲獎)
▪ 1993 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 《百年老屋》 (獲獎)
▪ 1991 全國報告文學獎 《沂蒙九章》 (獲獎)
▪ 1987 中國潮和報告文學獎 《大王魂》 (獲獎)
▪ 1985 第3屆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獲獎)
▪ 1985 第5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獲獎)
▪ 1982 第2屆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高山下的花環》 (獲獎)
▪ 1980 總政治部頒發的對越自衛還擊徵文一等獎 《將門虎子》 (獲獎)
▪ 1979 中國文化部年國慶文藝會演創作一等獎 《火中鳳凰》 (獲獎)

人物評價


1990年代中期以來,李存葆將主要精力用於散文創作。他的散文主要關注自然生態和人性生態,且在藝術上融激情、知識、意境 為一體,既情理交融而又鏗鏘有力,是當代散文創作的重要收穫。李存葆融激情、知識、意境為一體,熔鑄出情理交融而又鏗鏘有力的大散文。這種大散文不只是在長度上的拓展,而是對激情、知識、意境全方位的“擴容”,既弘揚傳統的散文的文化底蘊,又適應現代審 美的閱讀需求。李存葆散文骨子裡的那種壯美是當 代文學的稀有金屬。同時,他的散文關注的是后工業社會中的環保問題和人類社會的生存危機,抓住的是現代文明進程中人的異化的普遍焦慮,表達了一種大憂患和大思考(《湛江師範學院學報》評)。
李存葆是一名直爽、樸實又熱情的軍旅作家,他用寫報告文學的方式寫散文,小說家的敘事和報告文學的實證思辨造就了李存葆散文的獨特性。綜觀李存葆的創作題材,不論是小說、報告文學還是散文,都是敏感的社會大題材、大製作,李存葆幾乎沒有那種書寫自己個人性情的文字。同時,他也是一位有著強烈歷史使命感的作家,不論是他早期的小說,中期的報告文學還是近期的大散文都明顯表現出這一點:《高山下的花環》取材於對越自衛還擊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寫文革歷史帶來的悲劇,《沂蒙九章》表現沂蒙山人對戰爭的忠貞與付出,《大王魂》深入鄉鎮商業經濟的崛起過程,《大河遺夢》《最後的野象谷》《鯨殤》《綠色天書》等大散文反思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後的罌粟花》《沂蒙匪事》追問人性破壞的歷史與傷痛。他的散文觀是獨立於文壇的,他獨闢蹊徑,將一顆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投入到文化大散文的寫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