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

中藥

蔓荊子是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乾燥的成熟果實。蔓荊子藥性微寒,味辛、苦。歸膀胱、肝、胃經。蔓荊子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揮髮油、二萜類化合物、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甾體類化合物、生物鹼等。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中華徠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蔓荊子中,蔓荊子黃素的含量不能少於0.030%。

簡介


● 正名:蔓荊子
● 英文名:Manjingzi
● 拉丁名:Viticis Fructus
● 別稱:荊子、萬荊子、蔓青子、蔓荊實

功效與作用


● 蔓荊子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祛風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蔓荊子有解熱、鎮痛、祛痰、平喘、抗炎、降血壓等作用。
● 蔓荊子可以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暗不明、目赤多淚、齒齦腫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風濕痹痛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蔓荊子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蔓荊子。
● 胃虛者,請謹慎使用蔓荊子。
● 血虛有火的頭痛目眩者,請謹慎使用蔓荊子。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請謹慎使用蔓荊子。
● 哺乳期女性使用蔓荊子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蔓荊子


● 蔓荊子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服用時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
● 外用時,可取適量蔓荊子煎水外洗患處。
● 蔓荊子可以泡酒服用。
● ● 加味蔓荊子酒:和川芎、菊花、防風、薄荷一起泡酒,有疏利頭目、祛風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風熱性頭痛、偏頭痛、頭昏等。
● ● 搐鼻藥酒:和白芷、羌活、荊芥、牡丹皮等中藥配伍泡酒,有活血祛風、扶正祛邪的功效,可預防流行性感冒,也可用於傷風、風寒感冒。

溫馨提示

● 蔓荊子煎汁時,需要先搗碎。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蔓荊子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蔓荊子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現代研究表明,蔓荊子的毒性比較小。
● 服用蔓荊子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如果皮膚出現風團、瘙癢等情況,請立即停葯,並就醫治療。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蔓荊子,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蔓荊子


● 蔓荊子的道地產區在山東膠州灣各縣,江西、江蘇、安徽、河南、雲南、廣東等地也有生產。
● 蔓荊子具有如下特徵:
● ● 蔓荊子為灰黑色或黑褐色的球形,表面有灰白色粉霜狀茸毛覆蓋,可見4條縱向淺溝,頂端微凹,基部有短果梗和灰白色宿萼。
● ● 萼上覆蓋有密集的茸毛,長度為果實的1/3~2/3,5齒裂,有2裂比較深。重量比較輕,質地堅韌,不容易破碎,橫切面可見4室,每室有1枚種子。蔓荊子有特殊的香味,品嘗時味比較淡,帶有微微的辛味。
● ● 炒蔓荊子的外形和蔓荊子相似,表面為黑色或黑褐色,部分基部可見殘留的短果柄和宿萼。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
● 品質好的蔓荊子粒大、飽滿,且氣味濃郁。
● 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

含蔓荊子的中成藥有哪些


● 益氣聰明丸:有益氣昇陽、聰耳明目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耳聾耳鳴、視物昏花。
● 撥雲退翳丸:有散風明目、消障退翳的功效,多用於治療目翳外障、隱痛流淚、視物不清。
● 黃連上清丸:具有清熱散風、瀉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上攻、肺胃熱盛引起的頭暈目眩、牙齒疼痛、暴發火眼、耳痛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 芎菊上清顆粒:有清熱、散風、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外感風熱、頭痛、鼻塞。
● 換骨丸:具有散風祛濕、活絡止痛的作用,能治療周身疼痛、四肢麻木、筋骨無力、行步艱難等。

生蔓荊子和炒蔓荊子功效一樣嗎


● 生蔓荊子和炒蔓荊子的功效相同,但作用的側重點不同。
● ● 生蔓荊子和炒蔓荊子都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祛風止痛的作用,都可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目暗不明、目赤多淚、牙齦腫痛、頭暈目眩、風濕痹痛等。
● ● 生蔓荊子善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多用於治療風熱頭痛、鼻塞、目赤腫痛等;炒蔓荊子善於升清陽之氣、祛風止痛,多用於治療耳目失聰、偏正頭痛、風濕痹痛等。

用藥誤區


● 誤區:炒蔓荊子直接放入鍋中煎煮即可
● ● 使用炒蔓荊子時,需要先搗碎,再放入鍋中煎煮,直接煎煮不利於有效成分溶出。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歐陽榮,周新蓓,李順祥。臨床常用中藥飲片原色圖譜。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