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教育

盲童教育

盲童學習的課程,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除了與眼明兒童相同的而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技能需要專門加以培養的,包括閱讀與書寫,定向與行動,生活技能及溝通技能等,掌握這些技能可增進其生活的便利以及發揮其學習的潛能。

安置形式


對盲童的教育安置最基本的著眼點,是兒童的教育需要能否從所選擇的安置形式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為此,所考慮的不只是視覺障礙的程度,還應注意下列因素:(1)失明年齡;(2)入學年齡;(3)智力程度;(4)學業成績;(5)對障礙的心理適應;(6)行走與定向能力;(7)是否有其他障礙。
基於上述各種因素,在安置上應富有彈性,也就是可以隨時根據需要進行一些調整。現時,常用的安置形式有下列幾種:特殊學校、特殊班、資源教室、巡迴教師制,輔導教師制。后三種都實施混合教學方案,它們間的差別不是實質性的。巡迴教師是對兩所學校以上的盲童作機動性的巡迴教學與輔導。資源教師與輔導教師都是負責一所學校中的視障學生,二者的差別,只在資源教師的工作場所有特設的資源教室。目前在我國,盲童基本上安置在特殊學校。為儘快普及盲童教育,近年來,由我國盲人作家徐白侖倡導的“金鑰匙盲童教育計劃”正在全國逐步推廣。這個計劃的宗旨在於:吸收“回歸主流”的教育思想,結合我國的國情,把小學教育階段的鄉村盲童,分散安排在所在村的小學中。隨班就讀。為保證這個計劃的實施,並採取了若干相應的措施。

特殊課程的設置


1、閱讀與書寫:盲童的書籍是用凸起的點字來印刷的,所以,盲童的閱讀是靠手指的摸讀;而書寫則是點寫,用的是一種錐狀的鐵筆。點字是由法國盲人教師路易·柏萊爾所設計的,為紀念其貢獻,故以其姓“Brai一11e”未稱呼這種點字。
2、定向與行走:定向是指盲人運用其殘餘的感覺能力(聽覺、觸覺、嗅覺等),以確定他與環境中某一目標的相對位置與關係。行走則是指盲人從環境中某一點能安全有效地移動至另一點的能力。
美國盲教育專家卜修博士來中國講學時,建議中國盲校必須開設定向和行走課程。並認為只有重視了這一課程,才能真正指導盲童學習,為將來就業打好基礎。
3、日常生活技能: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學包括以下諸項:個人事務的料理、梳洗、穿著、炊事、飲食、清掃、工具的使用及修理,識別錢幣、購物、公共設施的合理利用,以及接人待物的日常禮儀等。這些,對正常人勿需特意設立一門課程來教,對盲童,由於他們不易通過觀察與模仿以學到這些技能,因此,有必要對他們提供有系統的教學。
4、溝通技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的方式是聽和說。在聽與說兩方面,盲童似乎沒有什麼障礙。但是,由於在溝通中盲童看不見對方的表情及其它由體態傳遞信息的線索,因而對聽覺道的依賴比眼明兒童更大。而且,盲童的學習還常以傾聽錄音教材或別人的朗讀來進行,可見傾聽技能在視覺障礙兒童學習上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說話方面的技能,盲童由於視覺經驗的缺損,無法從模仿中學習感情表達的方式,所以在說話時面部表情單調,手勢也少,而且語調缺乏變化,嘴唇動作又少,語速較慢,音調普遍較為低沉。這些表現特點,勢必妨礙他們跟眼明人的情意溝通。.另外,從說話的內容來看,盲童不但在說話中摻雜著許多無關緊要的贅語,而且有語義不合現象,將一些自身沒有切身經驗的詞語概念,不求甚解地套用,結果常使聽者茫然不知所指,甚至招致誤解。由此可見,盲童的說話技能訓練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