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和生育率

生育率計算方式

總和生育率(英文中稱: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也稱總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這種生育率計算方式,並非建立在真正一組生育婦女的數據上,因為這涉及等待完成生育的時間。此外,這種計算模式並不代表婦女們一生生育的子女數,而是基於婦女的育齡期,國際傳統上一般以15歲至44歲或49歲為準。

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於2.1(對已發展國家來說),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

基本定義


總和生育率是一個合成指標。事實上,沒有哪一個婦女在30年育齡期中完全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來生育。而且,年齡和生育率隨著時間變化,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出現波動。舉個例子來說,與1980年15-19歲的婦女相比,1998年同一年齡組的婦女可能傾向於推遲生育。她們可能會降低1998年的總和生育率,而幾年後她們開始生育時,那一年的總和生育率又會升高。因此,總和生育率每年的波動可能更能反映出婦女生育年齡的變化,而不是婦女平均生育數量的變化。總和生育率很好地說明了婦女究竟生育多少孩子,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生育率


生育率為總出生數與相應人口中育齡婦女人數之間的比例,亦稱育齡婦女生育率。因分析目的不同,生育率可分為一般生育率、分年齡生育率、孩次生育率、分年齡孩次生育率、標準化生育率、總和生育率、累計生育率、終身生育率等類型。數據表示婦女在育齡期內每1年內生育的可能性,也就近似於婦女生育的概率。把這列數乘以5,表示每5年內婦女可能生育孩子的數目。在5歲分組中,每名婦女生育的概率都5倍於1年生育的概率。比如說,一名婦女20歲時生育率為0.124,21歲時她的生育率還是0.124,依此照推。
總和生育率即把所有年齡別生育率相加,它表示每個婦女到她49歲時生育孩子的總數。
1994年以色列的總和生育率為2.88,或者說,每1000名婦女生育2880個孩子。換句話說,如果1994年年齡別生育率保持不變的話,以色列婦女在育齡期內平均生育2.9個孩子。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總和生育率超過了5。在許多發達國家,它則低於2。 (美國人口諮詢局《人口手冊》第四版)

發展變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世紀末
新中國建立后,婦女總和生育率經歷了迅速上升(1950-1957),大幅下降(1958-1961),猛烈反彈(1962-1963),高位整理(1964-1971),逐漸下降(1972-1990),低位徘徊(1991至今)幾個階段。已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長期低於2.1。
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和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形勢、人口政策有很強相關性。總和生育率的變化也直接左右著人口總量的變化。
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變化
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變化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和一五計劃的大規模實施,人口增長迅速,總和生育率持續攀升;在三年困難時期時期,經濟形勢嚴峻,人口非正常死亡大量增加,糧食異常緊張,所以總和生育率大幅下降;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口和總和生育率猛烈反彈,其幅度要大大高於經濟恢復的速度,之後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高位整理。由於七十年代就業困難,加上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推廣避孕藥具,所以總和生育率開始逐步下降。到90年代以後,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機制內在地具有調節人口增長的功能,撫養孩子的成本大幅上升,會迫使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和進城農民工降低生育率,所以婦女總和生育率始終在低位徘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要求放鬆計劃生育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維持計生政策,總和生育率繼續保持低位整理態勢,中國的人口增長始終長期低於生育更替水平,那麼到21世紀30年代,中國總人口絕對數量將會開始負增長。特大城市,老齡化進程異常迅猛,社會保障壓力巨大,戶籍人口負增長的態勢已經持續近十年,這和特大城市的戶籍人口的總和生育率太低是有直接關係的。
1950~1995年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
年份總和生育率年份總和生育率年份總和生育率
19505.8119646.1819782.72
19515.7019656.0819792.75
19526.4719666.2619802.24
19536.0519675.3119812.63
19546.2819686.4519822.86
19556.2619695.7219832.42
19565.8519705.8119842.35
19576.4119715.4419852.20
19585.6819724.9819862.42
19594.3019734.5419872.59
19604.0219744.1719882.52
19613.2919753.5719892.35
19626.0219763.2419902.31
19637.5019772.8419951.99

現狀


中國官方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全國總和生育率在未來30年應保持在 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總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並穩定至今。”
但事實上,中國在十年甚至十五年間,總和生育率是大大低於1.8這個警戒線的。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的人口抽樣調查以及10多年間的每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及生育調查均顯示,上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一直低於1.5,從沒有接近過1.8。
1992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的38萬人調查申報的全國1991年和1992年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65和1.52,大大低於總和生育率為2.1的替代水平。人們不相信38萬人調查的結果,也沒有其他可信的數據來源,大家期待著1995年國家統計局的“小普查”結果。然而結果令人失望,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農村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56,甚至比政策生育率還低0.2。到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更令他們吃驚, 2000年的總和生育率甚至低到1.22。2005年1%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34(實際值要高於統計值,因為統計值存在嚴重漏報,比如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5左右) 。
我國2010年總和生育率僅為1.18(實際值要高於統計值,因為統計值存在嚴重漏報,比如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是1.5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要低許多。2012年7月6日,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編輯出版了《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書中長表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總和生育率為1.18110,其中“城市”為0.88210,“鎮”為1.15340,“鄉村”為1.43755。
全國總和生育率倒數前五名分別是北京0.70670、上海0.73665、遼寧0.74090、黑龍江0.75140、吉林0.76000。生育率最高的前五名是廣西1.78975、貴州1.74785、新疆1.52885、海 南1.51265、安徽1.48155。
2010年的《世界人口數據表》顯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5個孩子,發達國家為1.7個,欠發達國家為2.7個,最不發達國家為4.5個,而扣除中國后的欠發達國家為3.1個。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要低許多。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我國出生人口數量連續數年下降。10.48‰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出生人口約為1200萬人,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於較低生育水平,低於國際社會通常認為1.5的警戒線,被認為有跌入低生育率風險的可能。

變動因數


這個指標的持續走低對中國的人口政策和計劃生育政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主要會產生四大無法迴避的社會經濟問題:

民族滅絕

整個東亞儒家文明區,不論寄生中國,還是日韓港台新加坡,都由於短時間內(30-50年)急速工業化、現代化,物質迅速跟西方文明接軌,文化也全盤西化,傳統儒家的傳宗接代生育文化迅速邊緣化,而西方最關鍵的基督教的生育文化卻跟儒家生育文化一樣當成落後的被鄙視。於是產生生育文化的斷代,加上現代化的衝擊,於是人口的斷代同時出現在妖魔化生育的中國和 猛回頭轉而鼓勵生育的民主發達的東亞文明圈,但是卻一點效果都沒有,中國、東亞國家、新加坡總和生育率低於代際平衡的2.1已經持續20-40年,二十年間則在1.0-1.3之間徘徊,整個東亞人口大崩潰已經無法避免,若持續8代人至2200年,東亞年出生人口數將從2010年的不到1800萬,崩潰到24.8萬人/年,剛好為菲律賓2010年出生人口數的1/10,而菲律賓的生育率是3.15,也就是說下一代人口增加50%。不算印尼的話,菲律賓將單憑10倍中日韓台港的人口。

人口減少

這對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優勢,對教育行業的招生都形成強烈衝擊;中國農村人口減少還直接造成了務農人口老化,土地面臨棄耕拋荒問題,嚴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一旦進入低生育率20年,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走出來恢復到2.1,世界上最發達民主自由的日德、北歐、加拿大、澳洲、歐洲各國,用盡一切鼓勵生育、小孩免費醫療教育,還另外發育兒補助,一切都無濟於事。。
唯有美國一個國家恢復了2.0-2.1的生育率,那是因為美國70年代末跌破2.0,80年代初期跌到1.8以下后,異常簡單的道理擺在面前,下一代人口比上代少→總人口必然減少→消費必然減少→經濟必然萎縮→國力必然下降。於是美國政府乘著低生育還沒成為文化習慣迅速反省過來,反過來採取鼓勵生育的政策,而歐洲慢了10年則進入泥潭,東亞發達經濟體、原社會主義國家東歐、蘇聯、中國則直接踏入超低生育陷阱陷阱,無力回天。

養老困難

老年人口急劇增加,未富先老,以超越發達國家老齡化速度的姿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必然使得就業人口不堪養老保障的重負。學習古代災荒年把老年人丟棄野外自生自滅,將是主流的養老手段,養老本質是持續不斷的年輕勞動力供養不再是勞動力的老人,古代務農社會,三四代同堂,人們在小時候接受父母長輩養育,成青壯年後養老小,老了有子女養老,代代循環,萬世可行!!!形成了科學化、可持續幾千年的育兒、養老體系。
工業化、現代化后,年輕人四處尋找工作機會,幾代同堂的家庭無法維持,西方由於民主自由價值觀沒有進行刻意的毀滅中世紀的生育文化,所以生育率隨社會發展自然而然的緩慢降低,而中國完全沒有經過自由辯論的荒謬計生理論被專制機器認可后立即強制執行,導致傳統生育文化崩潰,生育教育的唯一目的竟然是反覆灌輸“不生、少生”!!!並用恐嚇式、懲罰性的法規強化其理論。

非法墮胎

過低的總和生育率又畸形刺激了部分家庭一定要生男孩的心理,他們不想多養育孩子但又一定要男孩養老和傳宗接代,所以出現非法墮胎殺死女嬰現象,對人倫道德構成衝擊,並且導致高得畸形的性別比出現。

經濟崩潰

人類經濟發展的本質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中國經濟卻不是為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服務,而是為滿足歐美消費者、國內官商特權的需求而去生產製造。歐日澳加等發達國家從1970進入低生育率近40年尚未走出泥潭,中國、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日本卻步入超低生育率的陷阱無法自拔,低生育率毀滅性影響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壽命原因先導致人口老齡化,引發消費嚴重不振,導致企業壓庫減產,進而影響勞動力就業,同時還造成公用基礎設施的浪費。然後超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山崩海嘯式的迅速崩潰,導致企業不可避免的產能巨量過剩,大量破產、裁員,反過來又抑制了本來人數在減少的勞動力的消費需求,如此經濟陷入死亡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