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髎
顴髎
顴徠髎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作權髎,別名兌骨。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凹陷處。現代常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等病證,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 Quánliáo SI18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鼽骨下、兌骨
● 歸經:手太陽小腸經
● 功效:清熱消腫,祛風通絡,息風止痙
● 屬性:交會穴(手太陽經、手少陽經)
● 顴,顴部;髎,骨隙。本穴在顴部骨隙處,故名。
● 在面部,顴骨下緣,目外眥直下凹陷中。
●
●
● 雙目直視,外眼角直下,顴骨下緣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
徠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顴肌,咬肌,顳肌。
● 淺層分佈有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支,面橫動、靜脈分支;深層分佈有面神經的顴支、頰支,下頜神經肌支。
● 頭面部疾病,例如面痛,口眼喎斜,頰腫,眼瞼瞤動,齦腫齒痛,唇腫,目黃,面赤,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 可灸。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
● 《針灸甲乙經·卷十二》:目赤目黃。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三》:口喎,眼@左右:目+閏@動不止。
● 《針灸大成·卷六》:齒痛。
● 配肝俞、頭維、頷厭、懸厘、睛明、攢竹、四白、顴髎、頰車、地倉、合谷、太沖,治面肌痙攣。
● 配攢竹、太陽、下關、地倉、頰車,治口眼喎斜。
● 配合谷、二間、頰車、翳風,治齒痛、三叉神經痛。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超簡單取穴不出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