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息肉

肛管息肉

肛管息肉是指發生在肛管黏膜上的腫物。肛管息肉可因排便時創傷、痔瘡等因素導致。肛管息肉主要表現為肛門腫物脫出、便血或膿便血、腹痛、腹瀉、排尿不暢等。肛管息肉目前主要依靠手術治療。肛管息肉部分切除后可複發,嚴重患者有癌變的可能。肛管息肉如果早治療,預后較好,反之則可能加重病情,難以治癒。

就診科室


● 肛腸外科、普通外科

病因


● 引起肛管息肉的因素如下:
● 排便時創傷。
● 肛竇炎症引起的肛乳頭炎症。
● 潰瘍性結腸炎。
● 痔瘡。

癥狀


● 肛管息肉主要表現為:
● 肛門腫物脫出。
● 便血或膿便血。
● 腹痛。
● 腹瀉。
● 排尿不暢。

檢查


● 懷疑患有肛管息肉時,需要做血常規檢查、大便潛血試驗、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幫助診斷和治

血常規檢查

● 了解白細胞有無升高。

大便潛血試驗

● 了解大便情況。

內鏡檢查

● 有助於病情的診斷。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通過檢查確定病變的性質,有無癌變的可能等。

診斷


● 醫生診斷肛管息肉,主要依據臨床癥狀、血常規檢查、大便潛血試驗、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 臨床癥狀:為肛門腫物脫出、便血或膿便血、腹痛、腹瀉、排尿不暢等。
●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升高。
● 大便潛血實驗:結果常為陽性。
● 內鏡檢查:外觀呈紅色,有蒂或廣基,形態呈球形或半球形。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肛門腫物脫出、便血、腹痛等癥狀,容易與肛管息肉混淆,這些疾病有腸炎、內痔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血常規檢查、大便潛血試驗、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出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肛管息肉目前主要依靠手術治療。
● 對於直徑小於2cm的廣基息肉,可行經肛門的切除術或行內鏡下的圈套摘除、高頻電凝切除等。
● 對於直徑大於2cm的廣基息肉,可根據實際情況行手術治療。

危害


● 部分切除后可複發,嚴重患者有癌變的可能。

預后


● 如果早治療,預后較好,反之則可能加重病情,難以治癒。

怎樣預防肛管息肉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每日便后洗潔局部的習慣,防止感染。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痔瘡等。
●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黎介壽,吳孟超,黃志強。普通外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3.
● [3] 劉玉村,朱正綱。外科學:普通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