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福山鎮的結果 展開

福山鎮

山東省淄博市福山鎮

福山鎮位於鎮政府駐地福山距博山城五公里。東與淄川區西河鎮接壤;西與山頭鎮毗連;南與八陡鎮隔山相望;北與夏家莊鎮交界。

鄉鎮概況


總面積八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37畝,林地面積1,019畝。糧食總產量2,866,000斤。共2,938戶,10,538人。全鎮共轄四個村民委員會,六個居委會,含四個自然村,即:福山、大黑山後、茂嶺、小黑山後。鎮政府機關因駐福山而得名。

歷史沿革


鎮政府駐地福山,在日偽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均屬博山縣第六區管轄。建國后建製為福山鎮。1956年調整區劃,建為福山辦事處。1958年改為福山鄉,同年十月成立人民公社,改製為黑山公社福山管區。1962年撤銷黑山公社后,建製為福山公社。1982年經山東人民政府批准,福山公社更名為福山鎮。1992年,博山區對部分鄉鎮進行區劃調整,撤銷福山鎮,其行政區域併入八陡鎮。

自然環境


境內四面環山,地勢南低北高。南部依黑山,西接大北山,西南與大北山毗連。群山縱貫,山嶺多而峻峭,象一道天然屏障與山頭鎮、八陡鎮、夏家莊鎮各村為界。境內中部葛條山小土丘東南西北方向橫卧,形成了兩條河溝,自然地形成兩條季節性河流:一條流穿福山村的下河灘;一條橫穿茂嶺村。兩條河流在大黑山後村南彙集注入八陡河。
境內地下礦藏比較豐富,主要有陶土、石灰石石英、鐵礦石、煤炭等。其中以石英的蘊藏量最多,煤炭蘊藏量初步探明約四萬噸左右。陶瓷為博山區主要產地之一。因而福山在過去又名“刮大碗”。山東省福山陶瓷廠即坐落在福山鎮。
境內水源分佈於北山麓下和東南部的奧陶系石灰岩溶水,南部的砂岩層水,水質良好。硬度一般在18~19度左右,可供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用水。
境內土壤有三種:一是石渣土(黑渣土、紅渣土) ,面積近5,600畝;二是白炭土,面積近360畝;三是壤土(紅粘土),面積近6,600畝。以上土壤表層一半為中壤,一半為輕壤。因為土層結實,水土流失較嚴重,有機質偏低,養分含量較少,需逐年加深活土層,增施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穀子、高梁、大豆等。建國初,畝產約150斤,現在畝產增加到779斤。境內荒山禿嶺較多,林木覆蓋面積現已達800餘畝,植樹96,000株。其中蘋果樹達15畝,約2,000株,年產約兩萬斤。桃樹5,000餘株,年產約1.15萬斤。

基礎設施


境內溝壑縱橫、土地瘠薄,常年受乾旱的威脅,人畜用水無法解決。更兼西河煤礦在境內開採煤炭,水位下降,造成了水源奇缺。現福山陶瓷廠已打機井解決了用水。鎮政府在1981年打機井兩眼,基本上已配套成龍,各村群眾都喝上了自來水。
鎮辦企業有煤井、建築工程隊、耐火材料廠、機械制修廠、運輸隊、安裝隊等。年產值335.9萬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專業戶、重點戶發展到269戶,年產值54萬元。並擁有汽車七輛,大小型拖拉機53台。村辦工業發展到15處,年產值130萬元。全鎮工副業總產值達519.97萬元。1978年前人均收入為92元,至1983年人均收入達335元,比以前增加了3.65倍。
交通運輸方便,博(山)西(河)、南(庄)湖(田)兩條公路縱貫本境,客運、貨運車輛來往頻繁,各村之間土築公路互相貫通。 1984年初,淄博礦務局拆除昆(侖)桃(花峪)小鐵路后,路基進行了平整,大大地縮短了通往茂嶺的里程。

科教文衛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很快。建國前僅有四處小學,在校學生不足200人。現除福山陶瓷廠自辦中小學各一處外,鎮辦小學四處,中學一處,在校學生達1,400人,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醫療衛生條件也有了較大地提高。建國前,僅有私人開業的中藥鋪。現有鎮辦衛生院一處,醫護人員達30餘名,中西醫兼備,醫療設備較全。另外,各村都建有衛生室,醫護人員l5人。使群眾就醫基本不出鎮,為人民群眾就醫提供了方便。
鎮內設有廣播站、文化宣傳站、電影院、書店等,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