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衍明

旺旺集團創始人

蔡衍明,男,漢族,1957年12月27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現任旺旺食品集團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號稱“米果大王”。蔡先生於1976年加入該集團及開始從事食品和飲料行業的事業,於業界具有逾30年經驗。他曾擔任台灣區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工會及食品發展協會的常務理監事。蔡先生為旺旺控股的主席。他亦是該集團多家附屬公司的董事。蔡先生為蔡紹中先生的父親及鄭文憲先生的舅父。

19歲接手家業,化危機為轉機,一手將公司由瀕臨倒閉邊緣,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米果製造商。同時,旺旺集團版圖不斷擴張,不但開起大陸第一家台資醫院,更積極建構橫跨兩岸的連鎖飯店體系。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擔任嘉賓。

人物經歷


旺旺的前身宜蘭食品工業公司,1962年創立之初,主要是從事外銷食品罐頭的代工製造。在罐頭食品工業轉趨沒落之際,蔡衍明接下父親的棒子,構思轉型大計,因緣際會投入製作米果的行列,並一炮而紅。
初出商場的蔡衍明,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前後花了兩年時間,與年逾六十歲的日本前三大米果製造商岩冢社長交涉,以誠心打動對方,點頭同意輸出岩冢米果製造技術到當時還虧損累累的宜蘭食品,完成外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
一開始,蔡衍明透過大型的“鄭州糖酒會”,向大陸消費者推廣甚為罕見的米果產品,一周內接到高達三百多個貨櫃的訂單,工廠趕工生產後,卻沒人依約拿現金來領貨。
眼見幾百萬包的仙貝,即將過期銷毀,蔡衍明咬著牙,硬是“好康大放送”,將旺旺仙貝分送給上海、廣州、南京、長沙等地的各級學校,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手一包。沒想到,學生試吃后反應良好,無意間為蔡衍明培養出堅實的顧客基礎。
旺旺剛到湖南設廠時,湖南連計程車都沒有,但以“第一家投資湖南”的台商身份,獲得湖南當地領導大力支持,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集團在大陸營收倍增。
在內地的投資額達5億美元。
2008年11月,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聯合報總管理處總經理王文杉等多個企業老闆以及多位中時老臣子的大力支持下,以一筆由香港滙豐、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瑞士銀行(UBS)、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及香港東亞銀行等多間外資金控合力籌組的新台幣204億元借貸(由滙豐及UBS牽頭貸款)擊敗壹傳媒集團的競爭,以個人名義拿下中時集團經營權,統包中時集團旗下的中天、中視、中時、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及網路媒體。蔡衍明進軍電子媒體企圖強烈,2007年標購台視股權失利之後,計劃買下東森電視股權,但功虧一簣。這次余建新決定出售三中的計劃,讓蔡衍明一圓經營電視台的媒體夢。
2010年,53歲的他以43億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位居第197位。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2013年4月15日公布2013年華人富豪榜,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成為台灣新首富。
蔡衍明出生在台灣台北迪化街。迪化街一帶,是全台北市十幾個行政區里最本土、最台味的傳統老社區。蔡衍明的父親是迪化街一家貿易商號負責人,二戰結束后,廢鐵生意很紅火,父親標購了一大批廢鐵,也許裡頭利潤頗為豐厚,故而埋下嫉恨禍根。某日,有人向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舉報,誆稱蔡家那批廢鐵當中,夾帶了一門日本人留下來的大炮。這使得父親平白坐了兩個月冤獄。其實,那門所謂的“大炮”,不過是一具銹爛的水泥攪拌器。父親無端系獄,蔡衍明與好友回述這段滄桑時說:“光復不久,我們哪裡曉得除了向國民黨繳稅以外,還要交別的錢。”正因如此,蔡父對國民黨當局恨之入骨,有生之年,始終敬鬼神而遠之。那年頭吃過國民黨虧的台灣人,仇恨國民黨,無限上綱,連帶對外省人也採取敵視態度。學生時期身受制式反共教育,學校里老師教他恨共產黨,回到家裡,父親又教他恨國民黨。蔡衍明從不諱言,青少年時期與外省人劃清界限的那段歷程。高中之前,蔡衍明的玩伴名單裡邊,居然沒一個外省人。“有個同學父親當將軍,臭屁(神氣)得不得了!”和外省同學絕少交朋友,彼此鬥毆打架的案例倒是不少。除了打架,青年蔡衍明避免與外省同學互動,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直到他擔任台北空手道協會主任委員,才因緣際會結交有生以來第一個外省朋友——台北空手道協會委員、任職“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放款科科長的王一方。王的父親王新衡曾是軍統特務、國民黨資深“立法委員”,跟隨過蔣經國,與蔣情同莫逆,復因工作關係,和軟禁期間的張學良亦時有往還。
與高中時爸爸當將軍的“臭屁”同學截然不同,王一方任俠好客,待朋友謙遜和氣,從不向蔡衍明透露家庭背景。直到王新衡過世,出殯前幾天,蔡衍明聽到朋友提起王一方父喪,暗忖朋友失怙,應當到靈前致吊。大清早,蔡趕到台北市辛亥路“第二殯儀館”,當天館內有十幾戶喪家,他因與家屬不熟悉,好久都找不著王一方父親的靈堂,好不容易找到惟一姓王的喪家,心裡還納悶,怎麼這姓王的亡者照片是個將軍?他打電話向友人探聽。對!王一方父親是將軍。這時他才曉得王一方父親叫王新衡,是出身軍統的大官。
就此,王一方待朋友謙沖有度和古道熱腸,使得蔡衍明完全改變了對外省人一貫的排拒態度,他們結為至交。惋惜的是,與這位外省至交的緣分,卻因王一方遭逢一場致命意外而告終。
蔡衍明還記得多年前出事那天是5月12日,下午他和王一方約好一塊吃晚飯,飯後還有別的娛興節目。王一方說身體酸痛,下午要找個地方去按摩,但沒說去哪家店按摩。到了晚飯時間,蔡衍明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王一方人影,等得不耐煩,打了個電話回家,家人告訴蔡衍明,電視新聞快報屏幕上打出字幕,有家按摩店大火,死者有王一方的名字。
蔡衍明驚呼,不可能吧?我傍晚開車經過那家店門口還好好的啊!況且王一方行事謹慎,去公共場所先找逃生出口,怎麼會出事?哪知道王一方去的那家按摩店遭人惡意潑汽油縱火,汽油沿著樓梯流下,直接流到王一方按摩的房間里,火苗點燃,隨即陷身火海。
一路艱辛走來,蔡衍明甘苦備嘗,不曾退縮。至於為何有意插足媒體,蔡衍明也有他的一段心路歷程。
自從1992年開始赴大陸投資,蔡衍明親眼目睹這期間大陸進步的進程。他回憶說,“剛到大陸那幾年,覺得大陸朋友雖然書讀得多,可是在國際或者海外信息方面卻是井底之蛙”,“可如今台灣人反而變成了井底之蛙。”
他指出,台灣大約從1996年開始刻意封鎖大陸新聞,直到馬英九上台,才開始重新打開大門。從1996年到2008年,台灣傳媒不僅大陸新聞的數量與篇幅變少,連外國新聞都縮水了。尤其陳水扁當道期間,一味想跟大陸對立,惟其如此,他才有機會掌權。
“最讓人氣憤的是,為了一己私利,他利用政治語言的操弄,使得兩岸之間、省籍族群之間,摩擦愈來愈尖銳。”
蔡衍明強調,他辦媒體的出發點,就是要“設法化解台灣人對大陸的誤解”。其次,相對於民進黨的“唱衰台灣”,他要“唱旺台灣”。他辦媒體的終極目標,“是要讓全球華人生活與心境都快樂”。
蔡衍明質疑那些存心製造兩岸緊張的人:“兩岸之間沒事幹什麼搞得那麼緊張!好像不把戰爭災難當一回事,萬一兩邊不慎擦槍走火真的打仗了,該怎麼辦?那些製造緊張的人,難道真的就可置身事外了嗎?”他曾經質問某些對大陸充滿敵意的人:“你們說說看,你究竟跟大陸有什麼深仇大恨?你說嘛!”
早在2006年,蔡衍明一度有意入主台灣電視公司,可惜緣分未到,沒有得標。之後蔡衍明才實現他的傳媒夢。
他說:“我是把媒體當公益事業辦,不是要來賺錢!如果做好了,股東們把紅利分一分,屬於我的部分,統統拿去做公益。還有很多人都說我是什麼紅的、藍的,眾說紛紜。其實,對我來說,台灣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家,愛我的家才可以愛我的中國,不需要為我貼卷標!”
也有人質疑,在台灣經濟一片不景氣中,媒體經營愈來愈艱困,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點投入媒體事業呢?蔡衍明的理論是“越是不賺錢的時間點,投入的機會反而越好”。蔡衍明很清楚媒體行業的宿命,如今,在台灣經營電視還有利可圖,經營報紙想賺錢,恐怕賠本的幾率偏高。
縱使如此,蔡衍明仍執意再增創一份報紙——《中國旺報》,計劃中,這份報紙將有兩個版面區塊,一個部分稱之為“台灣旺”,一個部分叫“中國旺”。
“台灣旺”的訴求主題,是要讓台灣人過好日子,真正做到台灣優先。“中國旺”計劃全面報道大陸新聞,也邀請大陸朋友來投稿,專門著重描寫溝通兩岸感情的主題。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擔任嘉賓。

創業之路

出身於台北富貴家庭的他,在家裡排行老幺,從小就深受父親寵愛,他曾回憶說:“以前念書的時候,早上起來,窗戶打開,樓下的人都在排隊等我逃課。因為我口袋零用錢多啊!”
19歲時,蔡衍明的父親從朋友那裡接下了宜蘭食品廠。因為父親沒有時間經營,蔡衍明便主動請戰去廠里當起了總經理。沒有管理經驗的蔡衍明剛到廠里時,完全找不到頭緒,他回憶說:“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雖然一時還摸不中生意的命門,但蔡衍明還是拚命想著如何掙錢。當時,宜蘭食品廠是一家外銷加工廠,主要生產魚罐頭。蔡衍明覺得做OEM要看別人臉色,於是決定將其轉型為內銷品牌,並開始生產“浪味魷魚絲”。然而生意的狀況卻出乎蔡衍明的預料,做內銷要賒賬,東西賣出去卻收不回來錢,一年多下來,蔡衍明賠掉一個多億,不僅將廠里原有的資本全部賠光,還需要家族貼錢來補救。
凡事要強的蔡衍明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更討厭敗家子的名聲,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後性情大變,“我以前很樂觀、很招搖,拜把子一大堆。從那時候開始就自動收斂,因為一個人成功,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
一直尋求東山再起的蔡衍明三年後終於發現機會。他觀察到台灣稻米資源過剩,便盤算著從事日本米果生意。23歲的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冢制,希望與其合作。一開始,64歲的楨計作社長對這個合作很不贊同,怕小夥子毛毛糙糙,蔡衍明鍥而不捨,兩年後,他終於用誠心打動了楨計作,在獲得米果製造的技術輸出后,蔡衍明便很快推出了旺旺產品,並迅速佔據了台灣米果市場老大的地位。

意外收穫

1992年,蔡衍明在台灣的生意已經相當成功,但台灣市場的局限性太大,“不夠刺激!”對於為何選中大陸,蔡衍明的回答相當中肯,“我不會英文,不去內地還去哪裡?”和其它台商不一樣,蔡衍明並沒有選擇沿海城市,而選擇了湖南。理由是旺旺投資額僅僅千萬級別,在外資彙集的沿海城市,不會引起政府重視,而在湖南,旺旺作為當地第一家台資企業必定能得到許多優惠政策。另外,湖南充裕的稻米資源又使原料供應有了保證。
此後的發展印證了蔡衍明獨到的眼光。
旺旺在內地的開局並不順利。最初,蔡衍明計劃通過鄭州糖酒會這個窗口,向內地經銷商介紹米果產品,也收到三百多份訂單,但是,會後卻沒有經銷商來交錢提貨。這讓蔡衍明有點措手不及,員工提議將產品運回台灣,但蔡衍明覺得這樣一來會產生大量的運輸成本,於是仍決定將產品在內地出售。
兩個月過去了,銷售仍然沒有起色。眼看食品就要過保質期,情急之下,蔡衍明決定將這批產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生試吃。沒有想到試吃活動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旺旺食品獨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裝立即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旺旺”的名號不脛而走。
蔡衍明抓住時機,以大手筆的廣告投入增加宣傳力度,“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台詞很快人盡皆知,可愛的旺仔貼畫更是隨處可見。
旺旺一炮打響,在大陸投產的當年就創收2.5億元人民幣。

兩度上市

1996年,蔡衍明決定將旺旺掛牌上市,當時,在台灣申請上市的程序非常複雜,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納中國企業去當地交易所上市,於是蔡衍明捨近求遠,選擇在新加坡掛牌。但是,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夠活躍,自從旺旺控股上市后表現一直平淡,雖然每年凈利率達16%,卻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盈率一度到達40倍。
在高盛等投行的建議下,蔡衍明決定轉投港交所。
不過精打細算的蔡衍明不甘心讓投行與私募狂分利潤,他做了一個相當江湖的決定,用自己的團隊替代專業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高盛(亞洲)、瑞士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12家銀行財團聯貸8.5億美元,用於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
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因為蔡衍明要頂著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久,對他越不利。
這一回,蔡衍明不僅讓外界體驗到了他的決策之大膽,還看到了其行動之迅速。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他前後只用200天。與此同時,他還完成了公司的重組,把核心業務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港上市,旗下醫院、酒店、房地產等業務則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為其家族私有,成為業界公認的近兩年來亞洲規模最大、槓桿比率最高的巨額融資經典。

個人生活


家庭狀況

蔡衍明的家庭狀況一直比較神秘,據熟悉他的人介紹,他至少有7個女人,共生了九個孩子。相比於事業上的成就,私底下的蔡衍明總說自己更得意於能“搞定家庭”。因為這個龐大的家庭組織里還沒有上演過“豪門恩怨”,也沒有被媒體爆出過任何緋聞,而他自己坦言,不管是否登記過,只要是他的女人生的孩子,一概都認。
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蔡衍明也反對多讀書。他甚至制定了一個規矩,孩子到18歲都不再升學,全部進入公司。這遭到不少非議,但蔡衍明篤信“混街頭比讀書可以學到更多”。

主要成就


富豪榜

時間簡稱全稱財富值、排名
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60億美元、第272位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63億美元,第421位
2021年5月福布斯中國台灣富豪榜2021福布斯中國台灣富豪榜第7位
2021年5月胡潤全球富豪榜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65位
2020年12月18日中國品牌人物500強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308名
2020年4月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53億美元,第308位
2012年6月25日中國最佳CEO2012年中國最佳CEO第27名
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福布斯富豪排行榜43億美元,第197位
2020年2月26日-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500億元人民幣、第281位
對於台灣相對開放的、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來說,想要免於歐洲衰退和美國不溫不火的復甦拖累下的全球經濟之影響,似乎沒那麼簡單。於是乎,該島40個富豪家族的財富總和縮水了9%,為845億美元。
然而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例外:排名第一的蔡衍明。他的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堅定不移地專註於大陸市場。該公司在中國一些行業部門的業務或許確實有所放緩,但其零食、米餅、乳製品和果汁業務持續增長,上一財年的營收達到了29億美元。有如此強勁業績的支撐,再加上他在媒體、房地產、保險和其他金融服務領域不斷的擴張,蔡衍明的財富一路攀升至80億美元。
蔡衍明
蔡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