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鄉

四川石棉縣永和鄉

永和鄉位於石棉縣東部,北部隔大渡河與迎政、宰羊相望,東部與漢原縣小堡鄉相接,南部與回隆彝族鄉毗鄰,西部與新棉鎮為鄰,面積7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裕隆村,離縣城17公里。永和鄉所轄範圍解放前屬越西縣回隆鄉管轄,原名納耳壩,系越西縣西路河道七場之一。

簡介


1950年解放,1951年劃歸石棉縣,1951年12月,土改工作隊取“永遠和平,過幸福生活”之意將納耳壩鄉改名為永和鄉,成立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2日,成立永和人民公社。1981年3月,改永和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為永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改建為永和鄉人民政府。
永和鄉轄5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鄉境內有漢、藏、彝、回、土家等民族。2004年全鄉共有農戶1785戶,總人口6273人。全鄉共有耕地面積4608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0.76畝。

地理環境


鄉境內以中山為主,地勢東部、南部高,北部低。大溝,韓家溝由南至北貫穿全鄉,將全鄉分為東西兩塊地域。北部在海拔850m至1400米之間,是全鄉主要產糧區,多數村民居住於此,中部至南部山勢漸高,海拔在1400m至2900m之間,森林茂密。氣候屬亞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00mm。
永和鄉蘊藏有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礦石、煤礦、石棉、瓷土、銅、銀、石英等礦產資源。其中花崗石、大理石、石英礦儲量最大。野生動植物資源有杉樹針葉松、雜灌木、熊、畫眉、野雞、野豬等。
永和鄉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蠶桑基地,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條件與機遇,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全鄉現有桑樹200萬株,2004年產繭44噸;同時,鄉黨委、政府突出發展養雞、長毛兔,目前已形成年出欄15萬隻商品雞基地;與此同時,鄉黨委、政府利用本地資源,優化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成功拍賣了大溝頭和玉龍電站兩個電源點,裝機分別為3200kw和2000kw,目前,電站正在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