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國際徠多媒體,簡稱“霹靂”,是台灣著名的電視布袋戲企業。主要從事節目錄製,電影拍攝,書藉出版,週邊精品,音樂編製,國內、外業務推廣及開發,國際影展的參與,衛星電視台等多項。
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位居台灣最大的電視布袋戲產業,在總產與出片速度上均領先黃文耀《天宇》、黃俊雄/黃立綱《金光布袋戲》、蕭建平《神魔》等系列布袋戲。該公司除以長篇作品霹靂系列吸引廣大出租消費者與電視觀眾外,各種周邊商品如:木偶、劇集原聲帶、單機遊戲、線上遊戲及其他人物商品,也為霹靂帶來相當商機。榮譽則包括:2005年《霹靂九皇座》導演王嘉祥獲得九十四年度電視金鐘獎戲劇類導演獎、2006年霹靂布袋戲奪得台灣意象票選比賽第一名等。
霹靂國際多媒體
黃俊雄長子黃強華、次子黃文擇於是年接手黃俊雄電視布袋戲團之後,先借著一定的出租佔有率為籌碼,對代理商調漲版權費,將債務清償完畢;之後創立大霹靂節目錄製有限公司進入錄像帶市場。此外,大霹靂在霹靂系列劇情中逐步淘汰舊有的史艷文、藏鏡人、獨眼龍等角色,並於1988年《霹靂金光》劇集之後陸續帶出素還真、談無欲……等新人物,之後則於《霹靂至尊》、《霹靂異數》先後引出葉小釵、一頁書兩名經典人物,從此獲得市場好評,並逐漸在有線電視頻道播放霹靂布袋戲節目。
霹靂國際多媒體
2000年,“大霹靂節目錄製有限公司”改名為“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轄製作部、霹靂衛星電視台、開發部、海外部、“巨邦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與“創世者網路股份有限公司”(E-PILINetworks)。截至2008年,霹靂國際多媒體已於雲林虎尾總公司設有規模逾萬坪的片場,也設有台北辦公室。
編劇部份
早期(約《霹靂異數》以前)由本名黃文章的黃強華主導;到1993年的作品《霹靂狂刀》之前,為王瑞碧、楊月卿等人所編寫。之後分工愈趨細膩,設立有專屬的編劇組負責撰寫劇情,由黃強華總審、指導,並維持這樣的編製至今。
其他曾參與編劇工作,和仍在職的成員包括:邱繼漢、林奎協、庄雅婷、席還真、羅綾、歐陽瑩、蘇雅雪、三弦、周郎、廖明治等人。
配音方面
所有的角色台詞都承襲傳統布袋戲的方式,一人配音,由號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擔綱演出;至今唯一的例外,為2000年的電影《聖石傳說》中,邀請李宗盛、王偉忠、蕭薔、柯一正等名人為普通話版配音。
拍攝部分
從早期黃俊雄時代的美地塢廣播電視錄製有限公司發展至如今的霹靂國際多媒體。該公司在雲林虎尾擁有佔地逾萬坪的片廠。每天四班24小時拍攝。編劇群之一的三弦曾於個人部落格表示,片廠拍攝進度比出租進度領先半年以上。
霹靂國際多媒體
早期知識產權不發達時,設有灰姑娘音樂工作室,專司選用各種罐頭音樂與現成的音樂名家作品進行配樂。隨著知識產權的發達與時代進步,從1998年之後成立無非文化、2002年之後亦與動脈音樂合作,製作布袋戲配樂併發行各種原聲帶。著名的創作者與演唱者包括:孫敬凡、阿輪、屠穎、洪信傑、吳駿毅、艾瑪、章世和、荒山亮、黃妃等。
霹靂國際多媒體
將最新出的劇情錄製成DVD(早期是錄像帶、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維持每周五發行兩集新劇集的進度,代理商則為巨邦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電視播映
較舊的劇情於霹靂台灣台播出,霹靂布袋戲新舊劇情之間大約差六個月的時間。
外圍商品
與無非文化、動脈音樂、霹靂新潮社等合作,並設立霹靂精品店,銷售書籍、雜誌、木偶、玩具、海報、影音DVD、劇集原聲帶、馬克杯、紀念品......等商品。
霹靂國際多媒體
該系列電視布袋戲是霹靂國際多媒體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也是該公司最主要的出租營利來源。主要角色素還真的剪影則成了霹靂衛星電視台的Logo。
《黑河戰記》
霹靂於1994年推出的作品;敘述黑河流域的武林故事,共30集。此劇集使用坑道布景的新技術,而成為之後電影作品聖石傳說的技術基礎。曾獲得中國1995年金龍獎。
《狼城疑雲》
霹靂於1998年演出的舞台劇,敘述素還真在「狼城」解破盜劍風波與城主被殺疑團的故事。
《聖石傳說》
霹靂於2000年推出的布袋戲電影,曾創下打敗同期上映好萊塢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2》在台票房的紀錄。
火爆球王》">
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於2001年推出的普通話時裝布袋戲。敘述未來世界里一群死囚之間的愛恨情仇。編劇為歐陽瑩。限於技術問題,本系列僅發行10集即告終。
《徠天子傳奇開周記》
霹靂於2001年推出的古裝布袋戲;劇情改編自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的《天子傳奇》,敘述商末紂王無道,姬發與姜子牙如何開周立國的故事。
霹靂國際多媒體
另外,劇情的重心也從外向內推展。從史艷文時期堆砌大量武戲與許多角色快速出、退場的風格,演進為更重視不同立場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歷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擇也更臻複雜。例如:正道領導者素還真在面對世人質疑下,依然不辭勞苦奔波奉獻、江南第一才女風采鈴在感情與任務間掙扎的痛苦、俠客崎路人願意為正道犧牲的自我追尋、風月幽樓二樓主慕容嬋在愛情與世仇之間的猶豫、東瀛黑流派宗主神鶴佐木對故國和中原的認同矛盾、武痴傳人蜀道行的角色衝突、反派智者寂寞侯童年創傷對人格的影響、混血殺手月漩渦對自我身分的認同......等,皆以人性刻畫為重點。
天馬行空的時代設定、故事發展
霹靂國際多媒體
霹靂國際多媒體
該公司在重新研究與解讀情節內容后,耗費四年時間進行劇情改編與重新剪接、配音、配樂,將原本30集、每集60分鐘的作品濃縮成共13集、每集30分鐘以內的作品。新的作品被更名為《武林戰士》(Wu-linWarriors),影集副標題也更改為簡單易懂的《七星傳奇》(TheLegendOfSevenStars),並於2006年02月05日首度在美國卡通頻道(CartoonNetwork)播出,每周六晚間八點播出半小時。
《武林戰士》(Wu-linWarriors)劇中對白皆以英文呈現,音樂也是美國黑人的流行音樂改編,劇情與人物設定則與原始的《爭王記》內容大相逕庭。例如:霹靂劇中最受敬仰的啞巴俠客葉小釵,在該公司改編后變成心浮氣躁、滿嘴英語俚語的刀劍少年"Scar"(刀疤客);又如原始作品中聰穎自信的角色非凡公子被改編為任性吵鬧的"Crybaby"、正道支柱素還真變成二線配角"Healer"……等等,令不少台灣霹靂戲迷大為跳腳。根據台灣媒體引述報導,該公司的主要著眼點在於劇中的武打動作能吸引美國觀眾,因此打鬥情節將是表現重點,相對的也就把許多劇中人的對話刪除。(郭春輝,2006年02月03日,中國時報)。然而本劇播出后並未受到好評,草草播出數集即遭停播,之後沉寂一段時間,方移至美國在線(AmericanOnline)的兒童頻道(KOL)重新播出。
布袋戲 | 素還真 | 一頁書 | 黃文擇 | 黃俊雄 |
1.魏培賢(1998)《霹靂通鑒》台北市城邦出版。
2.張軒豪(2004).本土文化產業的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台灣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劉德臣(2007).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台灣壹周刊》掌中乾坤風華百年──黃海岱家族(目錄)
5.《台灣壹周刊》掌中乾坤風華百年──黃海岱家族(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