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膿腫

脾膿腫

脾膿腫是一種少見病。本病是由於脾臟受鈍傷或穿透傷,或毗鄰部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本病的臨床表現為:亞急性起病,主要癥狀為發熱,左側胸膜、上腹部或下胸部疼痛並放射至左肩。本病的治療包括全身治療與手術治療兩個方面。本病合併肝、肺、腎等其他臟器膿腫,佔25%以上,病情常較重。患者脾膿腫可破裂併發瀰漫性腹膜炎,或穿入胃、結腸和小腸。脾外傷血腫繼發感染的膿腫破裂常合併大出血,易導致急性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經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后,嚴重者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病因


● 引起本病的原因:
● 脾臟受鈍傷或穿透傷、脾臟發生輕度梗死,或其他疾病導致。
● 由毗鄰部位感染,如膈下膿腫向脾臟蔓延,最常見的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厭氧菌和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包括沙門菌屬;念珠菌屬常可感染免疫受損的宿主。

癥狀


● 亞急性起病,主要癥狀為發熱,左側胸膜、上腹部或下胸部疼痛並放射至左肩,左上腹常有觸痛。
● 體檢可觸及脾腫大,極少數可聞及脾摩擦音。
● 實驗室檢查及B超、CT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

●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常有顯著增加,出現核左移,當合併脾功能亢進時,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還可減少。脾臟嚴重感染時骨髓可產生幼稚細胞和網織細胞增多。
● 對臨床疑有脾膿腫,可考慮在B超或CT引導下行包塊穿刺,脾膿腫者可抽得陳舊性積血或膿液。穿刺液應做塗片染色顯微鏡檢查、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以指導進一步的抗生素應用。

其他輔助檢查

● B超
● ● 顯示脾臟增大,脾內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無回聲暗區,邊緣不平整,腔壁較厚。無回聲區邊緣回聲較強、模糊,內有散在小點狀回聲影,可見液平,偶爾有氣體回聲;無回聲區後方回聲增強。約60%的病灶在脾上極,可伴有左側胸腔反應性積液。
● 胸腹X線平片檢查
● ● 膈肌抬高並有運動受限、脾臟陰影擴大、左胸腔積液及肺不張等。鋇餐造影示胃及橫結腸向右前方移位,胃大彎有受壓殘缺現象。
● CT檢查
● ● 發現脾臟外形向外膨隆,脾內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區,密度不均勻,邊緣不規則。膿腫內可見液平面或氣體,膿腫壁與脾實質相等。增強掃描時膿腫壁可增強,但膿腫內容物不增強。脾臟內可見散在的鈣化斑。
● 動脈造影
● ● 脾臟增大,動脈相時脾內有一無血管的膨脹性腫塊,邊緣粗糙,膨脹使血管移位、變直和分開。毛細血管期,膿腫呈現邊緣不規則而模糊的充盈缺損,膿腫周圍無染色及血管增加,無包繞血管或血管湖,脾靜脈正常。
● 放射性核素脾臟掃描
● ● 單發性較大膿腫表現為大片放射性缺損區,多發小膿腫,呈放射性核素不均勻攝取圖像。

診斷


● 根據患者有其他部位感染史,近期出現敗血症前驅癥狀后,或脾外傷行非手術治療或脾部分切除術后,或行脾動脈栓塞術后,患者近期出現畏寒、高熱,左季肋部疼痛和白細胞升高等,尤其中性粒細胞升高者應想到脾膿腫的可能性。
● 通過影像學檢查、穿刺抽液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可以確診。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胰腺膿腫和胰腺假性囊腫併發感染、肝膿腫等相鑒別。
● 通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全身治療

● 主要包括應用廣譜、高效、敏感的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療。一般選擇第三代頭孢菌素和甲硝唑聯合用藥,並應注意真菌感染問題。如有細菌學培養結果,則及時調整用藥。

手術治療

● 如條件許可,可行脾臟切除術,如因脾周圍有過多的緻密粘連而切除不易,也可以考慮膿腫的切開引流。

危害


● 本病合併肝、肺、腎等其他臟器膿腫的佔25%以上,病情常較重。患者脾膿腫可破裂併發瀰漫性腹膜炎,或穿入胃、結腸和小腸。脾外傷血腫繼發感染的膿腫破裂常合併大出血,易導致急性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預后


● 脾膿腫預后較差,近年來,由於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脾膿腫的治癒率有所提高,若能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降至7%以下。

預防


● 避免外傷,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