泃陽鎮

泃陽鎮

泃泃陽鎮,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為三河市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60018人。 

1987年,改名泃陽鎮。1996年4月,趙河溝鄉併入。 截至2020年6月,泃陽鎮下轄48個行政村。 

2018年,泃陽鎮有工業企業154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在此建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後,一直為縣、區、鄉治所。
1953年,為城關鎮。
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
1984年,復置城關鎮,高各庄公社併入。
1987年,改名泃陽鎮。
1996年4月,趙河溝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泃陽鎮轄東關、東套、北關、東街、西關、西街、南關、大棗林、魏各庄、蘭各庄、陳各庄、小曹庄、錯橋、三里庄、高各庄、中門庄、大閆各庄、六道曹庄、鄭辛庄、雙塔、溝北、溝北莊戶、大丁河溝、小丁河溝、李秉全庄、馬各庄、楊相公庄、野汪庄、化甲屯、小安庄、小定福、馮莊子、良莊子、石道庄、曹莊子、趙河溝、王莊子、北務村、義合庄、梁檯子、方元屯、小田莊、定福庄、北陳庄、大田莊、趙屠庄、馬河溝、李河溝4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泃陽鎮下轄4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泃陽西大街75號。 
大閆各庄村陳各庄村東關村李河溝村溝北村
六道曹村蘭各庄村西關村大田莊村梁檯子村
定福庄村大棗林村南關村小田莊村王莊子村
李秉全村馬各庄村北關村北陳庄村北務村
馮莊子村魏各庄村東街村方元屯村曹莊子村
錯橋村楊相公庄村西街村鄭辛庄村石道庄村
三里庄村野汪庄村東套村大丁河溝村義合庄村
高各庄村化甲屯村趙河溝村小丁河溝村良莊子村
中門庄村小安庄村馬河溝村溝戶村/
小曹庄村小定福庄村趙屠庄村雙塔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泃陽鎮為三河市人民政府駐地,地處三河市境中部,東與黃土庄鎮為鄰,南連楊庄鎮,西鄰李旗庄鎮,北與北京市接壤, 區域面積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泃陽鎮地處燕山山前平原地區,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傾斜。 

氣候

泃陽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1.1℃,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25.8℃,年平均降水量905.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87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183天。 

水文

泃陽鎮境內河道屬泃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泃河等。 

自然災害

泃陽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雹災、旱災、洪澇、風災、雷擊等。2009年7月11日晚,境內16個村街遭雹災襲擊,780戶3145人受災,受災面積1575畝,造成經濟損失51.7萬元;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在2009年7月22日,境內17個村980戶4340人、840畝玉米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2萬元。 

人口


2002年,泃陽鎮人口9.28萬人。
2011年末,泃陽鎮轄區總人口52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570人,城鎮化率12.5%,另有流動人口4017人;總人口中,男性26593人,佔50.75%;女性25807人,佔49.25%;14歲以下8604人,佔16.4%;15~64歲38201人,佔72.9%;65歲以上5595人,佔10.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1018人,佔97.36%;有滿、蒙古等少數民族1382人,佔2.64%。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蒙古2個民族,其中滿族100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2.6%;蒙古族106個,佔7.8%。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9‰,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長率7.1‰。 
截至2018年,泃陽鎮戶籍人口6001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泃陽鎮財政總收入5.8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固定資產投資1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1%。 

農業

泃陽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1畝,全部為水澆地,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萬噸,其中小麥1.2萬噸,玉米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6萬畝,產量16.7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西紅柿、黃瓜等,其中韭菜0.6萬噸,大蔥0.9萬噸,西紅柿2.2萬噸,黃瓜3.6萬噸。 
泃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9萬頭,年末存欄4.9萬頭;牛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2.02萬頭;羊飼養量4.85萬隻,年末存欄4.2萬隻;家禽飼養量115.3萬羽。 

工業

泃陽鎮工業以橡膠製品、建築建材、印刷裝訂、交通運輸、食品加工等行業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建築、建材企業62家,印刷裝訂企業132家,食品加工企業25家,機械加工企業78家,服務行業850家,其他行業736家。 
2018年,泃陽鎮有工業企業154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 

商業

泃陽鎮境內有富達購物中心、華聯超市、東風等服務網點。2011年,出口總額12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主要產品有普通橡膠板、防靜電膠板、畜牧膠墊、高分子防水材料、聚氨酯塑膠地磚等20多個系列,60%以上的產品銷往美國、俄羅斯、日本、巴西、韓國等國家。 
2018年,泃陽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金融

泃陽鎮
泃陽鎮
2011年末,泃陽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56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各項貸款餘額1.63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泃陽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農家書屋45個,藏書6.3萬餘冊;秧歌、音樂、美術、書法隊伍達300餘人,紅色電影、彩色周末下鄉60多場;43個村街完成了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並配備了電腦、電視、DVD、音響等設備,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2011年末,泃陽鎮有標準學校體育場3個。52.1%的村街安裝了健身器材,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6%。 
2011年末,泃陽鎮有有線電視用戶3420戶,全鎮入戶率28.2%。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泃陽鎮有幼兒園4所,小學4所,初中2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泃陽鎮境內有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和鎮辦衛生院。鎮辦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13人,病床60張,村衛生室46個。 

社會保障

2011年,泃陽鎮為12戶特困家庭翻建或改建住房32間,協助28戶特困群眾爭取醫療救助資金35萬元,完成了全鎮12戶低保戶的危房改造工作,36名五保人員實現了集中供養,孤寡老人、殘疾特困家庭和低收入群體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疇。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3戶,人數101人,支出26.15萬元,月人均215.7元,比上年增長11.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36人次,支出9.1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1戶,人數1261人,支出214.2萬元,月人均141.5元,比上年增長71.7%;參加新型城鄉養老保險28697人,參保率達到96%。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泃陽鎮鎮區有深水井4眼及成套凈化設備,年可供水2.4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N1500~DN600排雨水管道18114米,DN800~DN600排污水管道45460米。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泃陽鎮鎮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擁有“園林式、生態型”的城鎮環境。 

交通


泃陽鎮
泃陽鎮
北京公交930總站設在鎮域內,市區的1至10路公共汽車都在鎮區內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唐武德二年(619年)析潞縣地置臨泃縣,因縣治瀕臨泃水、古城池位於泃河之陽而得名。 

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泃陽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